第一三三问 史湘云出场为何如此突兀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是与黛、钗比肩而立的人物,在关于《红楼梦》旧本的种种传说中,她又是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的,从书中实际描写看,也给了她相当多的笔墨。像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她的出场应该如黛、钗那样,经过层层渲染才对,才是曹雪芹一惯笔法。可是在第二十回,史湘云第一次出场,出得极其突兀,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第二十回之前,书中根本没有提史湘云,读者也不知道史湘云这个人物,只是在第十四回,在为秦可卿送葬的诸多人名中,有一位“忠靖侯史鼎”,让人怀疑他可能就是史湘云的叔叔,除此之外就再也见不到任何文字。只有到了第二十回,史湘云便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先是在这一回的前半部介绍贾宝玉时写道:“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之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这是第一次出现史湘云的名字,紧接着在这一回的下半部史湘云就出现了:“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他两个来了,忙问好厮见。”这就是她第一次出场,在整个这一回中,既没有介绍她从何处来,也没有介绍她与贾府究竟是什么亲戚关系,她就像一座飞来峰,忽然之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就飞来了。如果我们是初读《红楼梦》,而且事前对于书中内容一无所知,仅仅史湘云的这一个出场就会让我们堕入五里雾中。而且从书中描写来看,她是经常来的,她与宝玉及黛、钗都很熟悉,这就更让人难解。别说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就是一般的小说家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从书中后来描写看,史湘云幼时曾在贾府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林黛玉六岁入府,当时史湘云应还在贾府,可是作者没有让她露面。如果她曾在贾府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元妃省亲时也不会不问到她,可是作者仍然没有对她道及只言片语。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就是没有解决,就这样硬生生地把她推到我们面前,让人难以理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www.xing528.com)
我们不妨按照新红学的考证方法,先考证一下史湘云的家世。她是贾太夫人的娘家孙女,如果我们假定贾宝玉就是曹雪芹,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是苏州织造李煦的族妹,那么史湘云应该是李煦的孙女,而李煦的儿子恰恰名李鼎。李煦和曹寅一样,都是康熙皇帝的心腹奴才,长期担任苏州织造,而且和曹寅轮年担任两淮盐政,曹寅死后留下三十多万元的亏空,也是李煦代他偿还,就连曹雪芹的父亲曹(姑且先这样说)继曹之后担任江宁织造,也是李煦奉康熙皇帝之命在曹寅诸侄中挑选出来的,他与曹寅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李煦先于曹家于雍正元年被雍正拿下,抄家,家人官卖,本人被流放宁古塔,死在那里。
经过这样简单排比,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史湘云的原型就是李煦家人,是李煦的儿子李鼎的女儿或者侄女。可是曹雪芹为什么把这样一层关系隐去?
以下就是我的猜测了。很有可能,在《红楼梦》原稿中,纪实性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对于史湘云这个人物的身世会有介绍,甚至在二十回之前她就已经出场,可是在曹雪芹几次修改过程当中,逐步淡化纪实性,强化文学性,遂故意把史湘云的身世模糊化,把她在第二十回之前的活动也删去了。可是这种删节工作做得有些仓促,忘记了对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因而出现这种突兀的现象,无论如何这是《红楼梦》一书的一个疏漏。脂砚斋大约看出了这种疏漏,在史湘云“问好厮见”的下面,有一句批语:“写湘云又一笔法。特犯不犯。”他是想弥缝这种疏漏,但对于我们在二十回之前根本没看到史湘云出场这种突兀的笔法,他便有些欲盖弥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