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中的悬疑故事:天香楼发生了什么事?

《红楼梦》中的悬疑故事:天香楼发生了什么事?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这又启发了许多人的想象,去猜测故事的更具体的细节,天香楼便艳名远播,秦可卿亦成悬疑故事的主角。删去,造成故事不完整,情节中断,是《红楼梦》一书最大的败笔。脂砚批《红楼梦》却是在稿本上批,这个稿本又是一个未定本,尚在修改当中,脂砚完全介入了小说创作过程,他的批语也可以看作情节的延伸与补充,是“不写之写”,天香楼故事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悬疑故事:天香楼发生了什么事?

第八十一问 天香楼发生了什么事

天香楼是宁府花园中一座楼,本是宴饮之所,第十一回凤姐打发走贾瑞,就来到天香楼与众女眷看戏饮酒。秦可卿死后,贾珍特地在天香楼安排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这原也没有什么。可是甲戌本中,在此回的开头有脂砚的回前批谓:“(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在文中“天香楼”三字旁边有批语曰:“删——却是未删之笔。”当写到可卿的丫鬟瑞珠触柱而亡时,也有批语:“补天香楼未删之文。”在回末有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最让人不解的是在回后,还有一段较长的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从这些批语我们可以知道,此一回原来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写秦可卿到天香楼上搞那风月勾当,死在那里。怎么死的?我们看第五回太虚幻境秦可卿的判词:“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把脂砚批语与这个判词对照,我们就可明白,秦可卿是因淫乱之事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可是还有疑问,淫乱与自缢弄不到一起去,她既去会情人,为什么还要上吊自尽?我们再来看书中所写,可卿死后,丫头瑞珠触柱而亡,宝珠甘为可卿义女,任那摔丧驾灵之事。由这可以推断,可卿之幽会可能是让丫头撞上,羞愧而亡,两个丫头也怕遭到迫害,所以一个自杀,一个认为义女。那么可卿与谁幽会?从可卿死后贾珍的表现联想之前焦大之骂,谁都可以想见,必是贾珍无疑。于是这一个没有写出来的故事就逐渐清晰了,是贾珍与可卿到天香楼幽会被丫头撞上,可卿羞愧难当,上吊身亡。脂砚因为可卿死后魂托凤姐,表现了一种罕见的远见卓识和维护家族整体利益的大局思想,因此命曹雪芹把这一段正面描写删去了。所谓“史笔”,不过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那一套而已。

好,一个秦可卿故事的大致轮廓与曹雪芹增删《红楼梦》的具体细节完全浮现出来,多亏脂砚的提示,我们才能够如此详明地知道秦可卿死亡的原因、方式、地点,我们怎么能够不拍案叫绝?于是这又启发了许多人的想象,去猜测故事的更具体的细节,天香楼便艳名远播,秦可卿亦成悬疑故事的主角。

可是这里面也有矛盾。

矛盾之一:腊月初二凤姐去探视可卿,她已经病得“脸上身上的肉都瘦干了”,饮食也不思,只有贾母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还克化得动,王熙凤也径直要尤氏预备后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氏还能够跑到天香楼去与贾珍幽会?别的不说,她的体力受得了?

矛盾之二:大凡金闺女子有那幽会之事,没有丫头的配合是根本不行的,最著名的就是《西厢记》中的红娘。可卿欲与贾珍相会,起码去的时候要靠丫头扶持,幽会的过程中也需丫头望风,怎么会被丫头撞见就要自杀?(www.xing528.com)

矛盾之三:贾珍干什么去了?即使丫头撞见,凭贾珍一家之主的地位,无论采取威吓还是安抚的方法,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镇住两个丫头,至于闹到可卿自杀?而且自杀的地点就在幽会的地点,莫非贾珍当场跑了不成?

矛盾之四:贾珍那样大张旗鼓地办丧事,哭得泪人一般也不避讳人,甚至“恨不得代秦氏之死”,他怎么这个时候反而不怕了?

因为可卿的故事有许多疑问,所以又有许多其他故事版本出现,可说愈出愈奇,以致出现了“秦学”这个称谓。我无意猜测可卿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只想贡献几点疑问。

其一,如果曹雪芹果真写了天香楼故事,他就不该删去。删去,造成故事不完整,情节中断,是《红楼梦》一书最大的败笔。我们承认《红楼梦》伟大,曹雪芹伟大,可是我们也毋庸讳言,这里面也有败笔存在,可卿故事就是显例。曹雪芹在这里完全把史书与小说的不同体裁不同路数弄混淆了。可是我们知道,曹雪芹作为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有着明确的小说主体意识,他会出此下策?

其二,我们知道天香楼中有故事,完全由于脂砚斋的批语。历史上一些为小说做批的人,比如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金瓶梅》,都是在已刊书稿上加批,批语与小说情节是两回事。脂砚批《红楼梦》却是在稿本上批,这个稿本又是一个未定本,尚在修改当中,脂砚完全介入了小说创作过程,他的批语也可以看作情节的延伸与补充,是“不写之写”,天香楼故事就是最显著的例子。这在小说创作中是没有先例的。如果说一部作品最后完成于阅读的过程,有赖于读者的参与,那么可卿故事就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范例。为一部作品设计几个结局,让读者去选择,这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有成功范例,可是没有想到二百年前我们的曹雪芹已经这样做了,他是通过批语与正文的结合造成了这种效果。这究竟是曹雪芹天才的创造,还是文人狡狯之笔?脂砚批语究竟出于谁手?

在可卿故事中,最让我感到兴趣的倒是脂砚之批。这里面的故事比可卿故事更引人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