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写王熙凤把作死的贾瑞打发走后,“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一重山坡,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通行本是这样写:“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了一重山坡,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文字无大不同,只是在“将转过”的后面多了一个“了”。粗看起来这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稍一细究,就发现有些不对。“将”,一般做“将要”、“将及”解,将转过,就是说还没有转过,将要转过。可是后面加一个“了”字,就是说已经转过了,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要已经转过一重山坡”,这成什么话?不是明显的语法错误又是什么?所以周汝昌校本删去了那个“了”字,全句就完整,是说“将要转过一重山坡”的意思。可是这也有问题,因为通行本据为底本的庚辰本确有这个“了”字,其他如甲辰本、程甲本也有这个“了”字,只有己卯本等几个本子删去“了”字,明显是这些本子的抄手们看出了这个错误。目前发现的抄本没有一个是原始稿本,都是过录本,文字出现异同很正常,问题是我们校订的时候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取舍。如果我们以通常语法为标准进行取舍,很容易犯以意为之的错误,更容易忽略一些特殊的口语现象。通行本既然以庚辰本为底本,这个本子又是公认的比较接近原貌且比较完整的本子,那么它遵从庚辰本的原貌,不做校改是对的。但是这样一来文字上的矛盾怎样解决?我说可以解决,而且这句话带上一个“了”字也完全正确,别本删掉“了”字,是因为不了解这个“将”字的特殊用法。
“将”字义项很多,但是在丰润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含义,使用比较普遍,它不做“将要”解,而是做“刚”、“刚好”、“正好”这些意思解。比如问孩子:“考试成绩如何?”孩子答:“将及格”。这不是说“将要”及格,而是说“刚好”及格。再如:“赶上车了吗?”答:“将赶上。”不是说“将要”赶上,而是说“正好”赶上。这个词还可以连用,做“将将”,含义一样。这样理解“将”字,再来看这句话,就没有丝毫语法上的毛病,它是说凤姐“刚好转过了一重山坡”。如果删掉“了”字,在语法上也通,但是对于不了解丰润话的人,难免发生误解。从这个角度看,庚辰等本加一个“了”字,正是为了避免发生误解,也说明它正是在“刚”、“刚好”这个义项上使用“将”字。(www.xing528.com)
与此相类似,还有一句话,则是在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贾蓉问秦可卿的病于性命有无妨碍,张友士说了这样一段话:“大爷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这一段话诸本没有太大的异文,应该是原稿文字。我们如果按通常理解,张友士是说过了春分秦可卿的病就会好。可是书中紧接就写“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这就是说,这个病好与不好还很难说。而且在第十一回凤姐儿对秦可卿说:“你只管这们想,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从这里看,张友士明明说的是“怕的是春天不好”,为什么又说“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这里的关键是“过了”一词怎么读。在这里,“了”读“了解”之“了”,而且要重读,他实际说得是“如果过得去春分”,这个病就可好。潜台词是“怕是过不去春分”,就有性命之忧,春分以前是危险期,春分是个“坎儿”。这种说法在丰润口语中也是常见的说法,如:“过了年,过;过不了年,也过。”意思是说过得起年过,过不起年也过。“了”,在这里是“得了”的意思。
这两个词,尤其是头一个“将”字,在北京话中极其罕见,在丰润话中却极其常见,可见曹雪芹对于丰润土话掌握之纯熟,运用之自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