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问 对王熙凤,该恨还是该爱
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王熙凤的痛恨几乎相同。别的且不说,只她亲手害死贾瑞、尤二姐,间接害死金哥儿和她的未婚夫,就是一个命案累累的人物。但是她又机智干练,善于管理,工于逢迎,且言词犀利,风趣诙谐,让人不得不爱。尤其近来一些白领女子更是把王熙凤做了白领丽人的先锋,女强人的典范,称颂备至。
对这个人究竟是爱还是恨?我们先不忙“统一认识”,先看一看黛玉进府这一回中曹雪芹先生怎么处理这个人物,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在长篇小说结构艺术中,开头就让书中主要人物全部登场,然后再分头描写,展开矛盾,是一个很成功的经验。俄国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开头,就是利用一场舞会把主要人物都调出来亮相,然后再分头描写的。《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实际上就担负着这个任务。曹雪芹先生利用林黛玉进府,把书中主要人物都请出来与黛玉见面,实际上是让他们在读者面前亮相。主要人物也有主有次,曹雪芹先生根据主次调整笔墨,该详的详,该略的略,比如贾母,这是荣国府的主角,就让她一露面就搂住黛玉大哭一场。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属于次一等的人物,就一介绍了事。然后在这回书的后面利用黛玉拜望两位舅舅把两个夫人重描一笔,对于李纨,则是在下一回的开头补写。对迎、探、惜三姐妹则比两位夫人多了些简略的容貌描写。这些人物的出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一笔写到服饰,说明都不是曹雪芹先生描写的重点,唯独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因为是重中之重,所以详细描写了他们的服饰容貌词语性格,可说这一见面就把两个人的形象完整托出了。贾宝玉先不谈,我们谈王熙凤。
黛玉见过贾家三姊妹之后,大家落座闲话,这个时候就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还没到,笑声先到,这叫先声夺人,这笑声与眼下的气氛极不协调,作者通过黛玉的心理活动写道:“这里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就把王熙凤在贾家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通写出来了,人还未露面,形象已经出来。等到王熙凤登场,曹雪芹先生浓彩重墨写她的服饰,她的容貌,她的性格特征:“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真是一个神仙妃子一样的人物。而刚才还大哭失声的贾母见了她却就笑了,对林黛玉称她为“泼皮破落户”,让黛玉称她为“凤辣子”,把贾母对这个人的宠爱一笔就写了出来,也同时补足了王熙凤为什么敢于在贾母面前大声说笑,正是因了贾母的宠爱。(www.xing528.com)
王熙凤登场的第一件事,是先奔了黛玉,携了她的手仔细打量,然后送到贾母面前,说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几句话说得有多么高超?表面上把林黛玉夸得无以复加,实际上夸得是贾母,同时又把贾母对于这个外孙女的惦记之情很及时地传达给林黛玉,这种语言的才能真让人叹为观止。紧接着她便想起死去的姑母,也就是林黛玉的母亲,她是这样说的:“只可怜我妹妹是这样命苦,怎么姑姑偏就去世了!”然后就哭,一句话,几滴眼泪,既表达了她对于死去姑母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于林黛玉的同情。其实一个侄儿媳妇,没准就没见过林黛玉的母亲,哪里会有那么深的情感,即使对于黛玉,她也从未谋面,也谈不到什么很深的情感。但是作为娘家人,作为贾府的当家人,她必须对于林黛玉表示同情,更重要的是哭给老祖宗看,须知这林黛玉是老祖宗的亲外孙女呀,又是老祖宗让接来的,她能够不哭几声?当贾母笑着说自己刚刚不哭了,她又来招惹,王熙凤马上便笑了,说见了妹妹就忘了老祖宗,该打。这一忘可就更让贾母高兴,当家的孙媳妇喜欢刚来的外孙女,哪一个做姥姥的不高兴?下来是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问她几个问题,上学不曾?吃什么药?嘱咐她想要什么吃的只管和她说,丫头婆子们不好了也告诉她,还同时吩咐下人们赶紧打扫两间干净房子让跟黛玉来的人们安歇。这一段话表达的意思就更丰富,一者表达对于林黛玉的更实际的关切,二者让老祖宗放心她这个当家人不会慢待林黛玉,三者说给在场的下人们听,最高领导表态了,她们还敢慢待林黛玉?四者显示了她这个当家人的权威。第五点,她一见面就把林黛玉的情感俘虏了,所以后来的书中林黛玉从来就没有对于凤姐表示过反面的意见,而林黛玉对她没有意见,也就更加巩固了她在贾母面前的地位,因为贾母最疼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贾宝玉。看看,这样多的内容,王熙凤只用简短几句话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却是王夫人问她月钱发放了没有。这就为以后的书中王熙凤的不良表现埋下了伏线,她确实是把下人们的月钱放出去生利,装自己腰包的。可是王熙凤不但答应说发放下去了,而且提到王夫人要找的缎子没有找着。王夫人说没什么要紧,要紧的是要先找出两匹来给林黛玉做衣服。王熙凤说这个她早就料到了,已经找出来,只等王夫人过目好送过来。鬼知道她是否真的为林黛玉找出了缎子,曹雪芹先生在这里刻意表现的不是王熙凤工作细致,而是她应对的机敏。
对于这样一个美丽机敏的女子,你说是爱还是恨?
曹雪芹先生的高明之处也就在此。他不让你去单纯地爱或者单纯地恨,他给你的是一种爱恨交织缠绕,说不清道不明的那样一种感觉,这就超越了简单的价值判断,超越了善与恶,真与伪,进入美学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王熙凤这个美学意义上的文学形象,是我国文学中最美的形象之一。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读小说的时候如果能够超越好人、坏人这样简单的价值判断,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编织、细节选择这些东西,所得的享受才真正是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