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问 “石头”如何变“神瑛”
有关石头与神瑛侍者的区别都明明白白写在书里,我为什么会一直以为石头与神瑛侍者是一个物事?这与《红楼梦》的版本有绝对关系。
《红楼梦》这本书很奇特,别的书都是在出版之后发生影响,这本书却是在修改阶段就发生很大影响了。曹雪芹在修改的过程当中,这本书就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出去,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抄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抄本,当时曹雪芹还在世。目前这种早期抄本已经发现了十三部,这些本子的特点是或多或少都有脂砚的批语,大抵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都是八十回的本子,后面的部分短缺。这就形成一个抄本系统,世称“脂评本”系统,亦称“脂本”。至清末民元之初上海有正书局根据脂本照相石印出版了《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是近代第一个脂本系统的印刷本。
《红楼梦》以抄本形式流传了将近四十年以后,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自称发现了后四十回原本,于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正式印刷,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刷本,世称“程甲本”,一般以为这个本子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补的。第二年又出了“程乙本”,据说还有程丙本、程丁本,这个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将近三十年。到了道光十二年(1832),有一个叫作王希廉的,以《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为底本,加进自己的评批,于双清仙馆开雕《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这个本子在旧日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世称“王评本”。光绪七年(1881)有张新之(太平闲人、妙复轩)评本一百二十回《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刊出,世称“张评本”。光绪九年(1883)上海广百宋斋在王希廉双清仙馆本的基础上,加进姚燮(梅伯、大某山民)评批,铅印出版了《增评补图石头记》,世称“姚评本”,这是一个流传更广的本子。以上这些不同的版本形成一个系统,即“程高本”系统,或简称“程本”系统。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是用“程乙本”为底本校对出版的,因此是一个“程高本”系统的本子。而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是以早期抄本庚辰本为底本校订,因此可看为是一个脂本系统与“程高本”系统合璧的本子。(www.xing528.com)
问题就出在这个“程高本”系统,程伟元和高鹗不但续写了后四十回,而且对于前八十回的文字做了很大改动,神瑛侍者和石头的关系就是改动最大的一例。我之所以认为神瑛与石头是一回事,就是上了“程高本”的当。
在脂本中,石头虽说已经通了灵性,但也只是会说话而已,却还不会行走,不会变幻。它后来变成如扇坠大小一块美玉,还是那僧人“念咒书符,大展幻术”,把它变成了这个样子。可是在“程高本”系统的本子中,却在“灵性已通”后面加了八个字,说是“自去自来,可大可小”,这样一来石头的本领就大了许多,它缩成扇坠大小一块美玉,也是自己变化的结果。“程高本”这样改动,就是为了后面的一段神瑛侍者的文字。在脂本中,文字是这样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可是到了“程高本”中,在“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的后面,又加出了一大段话:“那时这个石头因娲皇未用,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就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看看,石头就是这样与神瑛合为一体了,程、高在篡改《红楼梦》当中新编了一个石头变神瑛的神话。不但如此,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在“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这句话的后面,石头自思自忖的那一段话也不见了踪影。程、高二人这个妄改的工作做得很是尽心尽力。
因为我小时候看的《红楼梦》就是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所以这个石头变神瑛的印象很深,后来虽说看到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的通行本,也没有当作太大的问题,以为这是早期底本的设计,是曹雪芹修改过程中的一个疏漏,无形中还是认可程、高本修改得正确。这次重读,才发现这一种设计极具深心,牵涉全书主旨和结局,非同小可,这才重视起来。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本子的选择极为重要,一般读者阅读自可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通行本即可,若是想深入地读一下,多选择几种本子参照一下大有裨益。在这里我想重申一下,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不是“讲”《红楼梦》这本书,而是“读”《红楼梦》这本书,在阅读中发问,在发问后解答。因此不仅把结论告诉朋友,更想把思索的轨迹和盘端出,哪怕前后矛盾也不避讳,不懂就是不懂,绝不装懂。目的就是想以此引起朋友们的兴趣,和我一同来读这本书,最好也能和我一样发问,我们共同解答,若是能够交流最好。我想这样可能会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而所谓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