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缮广州回教先贤古墓道:募捐766万元

修缮广州回教先贤古墓道:募捐766万元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倡修先贤古墓道经过羽翼鹏广州为回教发祥地,市有光塔,郊有响坟,昭垂史乘,由来尚矣。查北郊外响坟乃回教先贤苑葛素陵墓,中外人士,恒多景仰,时到朝参。乃决定发起募捐,拟并将河南马涌桥畔原有孤坟墓道,兼工修理。进支比对实不敷九万四千元正,此不敷之数已由羽翼鹏先生补足,故收支相等合注明。

修缮广州回教先贤古墓道:募捐766万元

倡修先贤古墓道经过

羽翼鹏

广州为回教发祥地,市有光塔,郊有响坟,昭垂史乘,由来尚矣。查北郊外响坟乃回教先贤苑葛素陵墓,中外人士,恒多景仰,时到朝参。附近山峦,亦为故回陵寝,早已奉准划为回教坟场,永远保留。嗣因日寇犯粤,抗战军兴,该地一带为敌骚所盘踞,自流花桥畔迄先贤墓园,全段墓道长凡里许,尽被破坏。附近之回坟金冢,更受摧残。遗骼弃于道边,污水积于坑中,仁人孝子宁无喟然。协会有见及此,乃商诸各方公箱执事,急行集资修理,以慰先灵。当因修筑工程,公款未充,再四相商,以该路以往来孔道,祭殡必经,岂可任其荒芜。乃决定发起募捐,拟并将河南马涌桥畔原有孤坟墓道,兼工修理。顾以工程费用,需疑浩巨。因思众擎易举,集腋成裘,于是公推鄙人以治其事,蒙爱教诸君力予提携,热心仕女勇跃捐输,先贤古墓道工程幸先完就。所遗马涌桥孤坟墓道,只以绠短汲深,留诸翌日。兹将捐助芳名及进支数项列后,倘有错漏,尚祈指正,教胞诸君统希垂察。

计开

杨日初君助五十万元

杨诚意堂、萨棠记、穆显、徐锦享、友兰餐室,以上每位捐廿万元。

马永华、阿里马勿、老甲甸、马枝、沙占高、丁荣标、马德谦、金萝秋、金凤明,以上每位捐一十万元。

石阿厘钦捐港币十元伸国币九万、印度母保卞捐七万元。

马良威、马惠泉、除智生、马益三、杨荫午、马伯年、保功达、那沙厘、白励生、化力氏、潘伯铭、马兴齐、萨义棠、傅达卿、卜容、杨启平、丁少南、杨炳基、王有、隐者、马道明、怡兴号、马十二、杨晋卿、苏焕英、杨舜卿、哈子安、沈启瑾、杨啸山、杨福畴、金元福、刘道平、马越千、马杨三太、金应镛、故回蒋永富、蒋玉书、云记茶楼、傅守佳,以上每捐国币五万元。

杨礼卿、马娣、傅守仲、傅守纲,以上每捐四万元。

张心泉、唐炳芳、马老沛、杨介眉、傅守信、杨竹轩、白地、杨恩泉、白永祥、羽汉扬、徐礼基、罗祖德、傅博义、保宗忻,以上每捐三万元。

杨德昌、保季昌、保宗愉、保宗惠、傅诗高、马永琪、脱晋卿、杨少山、保耀堂、杨东、周善之、脱润之、马良英、陈昭、杨耀南、傅苏、王坤、周林、马坤、白学修、杨耀堂、周德阶、傅卓几、傅端、周兆基、傅守隆、马桂轩、刘有贤、脱辅周、何伟、陈清泉、萨卓斌、胜利号、冯锦波、刘方如、杨少遐、杨颂山、何伟臣、马鸿江、王汝昌,以上每捐二万元。

马先鞭、马孝修、马四太、马廷瑞、马廷伟、马廷栋、马廷芳、冯展云、马春圃、马子年、保少眉、马弼臣、保少民、熊国威、无名氏、马仰之、马植庭、杨光耀、杨兆生、董学礼、董华、王少山、杨永全、萨义成、马三、萧成卓、杨树臣、傅平、蒋焕文、杨健邦、马泽民、锁伟良、徐锦龙、蒋明初、马卓华、萨占之、傅礼记、杨荫泉、金叶初、马孝闻、陈焕文、罗瑞泉、刘东甫、潘慎文、李衍彪、金应雄、刘君赐、马松龄、刘济舟、徐锦亮、王汝芳,以上每捐一万元。

董文焕、杨佩深、熊坤、金应麟、马感恩、刘笃初、潘少怀、何牛姑、萨大姑、马孝仪、马华富、刘卓生、何三姑、杨展程,以上各捐五千元。

谨将修葺响坟墓道捐款进支数列后

进南胜寺经募捐款二百七十五万元 羽翼鹏经募

进光塔寺经募捐款二百二十八万元 马仁峰经募

进濠畔寺经募捐款六十三万元 陈焕文经募(www.xing528.com)

进东营寺经募捐款七十三万元 马桂轩经募

四方箱募助款一百万元杨日初经手

存款利息七万六千元 杨日初经手

以上六柱共进七百四十六万六千元正

支由别舍至铁路南边共需修理费四百万元

支由别舍至铁路边铁面添补石费一百八十万元

支工程师设计费五十万元

支铁路北转桂花岗路面添石费六十万元

支桂花岗小路崩缺砌建地脚修理费五十万元

支古墓内墓道不平修葺费一十六万元

以上六柱共支七百五十六万元正。

进支比对实不敷九万四千元正,此不敷之数已由羽翼鹏先生补足,故收支相等合注明。

——《广州回协》,1948年1月

【注释】

[1]此中国回教俱进会粤支部电文同时刊载于《月华》第7卷第25期,1935年9月30日;《突崛》,第2卷第10期,1935年10月。

[2]本期《突崛》同载《广州回教先贤墓茔被掘事各方之代电》一文刊载了中国回教俱进会粤支部、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社长马伯常主席杨健暨港侨回民、中国回教俱进会晋支部会长马君图暨全体、中国伊斯兰布道会中国回教俱进会晋支部、中国回教公会湖南省常德县支会及全体回民等处声援电文,内容与本辑录基本相同。见《突崛》第2卷第10期,1935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