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将青少年上网看作洪水猛兽,应正确引导,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使大学生能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
2.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对网络既不依赖,也不谈“网”色变;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各种网络性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判断标准、产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增强对自我的控制能力。
3.端正大学生的上网动机。众所周知,动机是个人行为的推动力,因此,分析人们的行为时,必须揭示其行为产生的动机。潘玉良先生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向外界发布信息”、好奇心驱使、满足人际沟通的需要以及情感宣泄的需要。美国学者Young分析396名全世界范围的网络成瘾者,发现病态使用网络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查找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求社会支持、寻求性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人格面具的能力。因此,上网动机决定了大学生上网的具体内容,我们必须端正大学生上网的动机,使他们能正确使用互联网,以防病态上网。网络仅仅是网络,上网最多得到暂时的放松,再多的问题、再大的困难绝不会因为逃避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网上说得再好的话、表现得再亲密的关系、再让人激奋的情景,那也是见字不见人的虚幻的游戏。因此,应该确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科学理智地上网。一是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二是要控制上网操作时间,三是上网的过程中应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宜过度投入。
4.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加强理想教育。学校网民有增无减,甚至有些长期迷恋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入大学目标迷失,造成缺少追求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缺少了生活学习的目标,出现目标真空,就会带来空虚和无聊,而且目标真空存在的时间越长,则越可能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其危害性就越大。所以思政工作者要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利用军训,新生专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机会,树立学生科学的生活观念;聘请成功校友作学习创业经验报告,鼓励学生投入学习,增强自信心;利用班会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早日树立大学的奋斗目标,引导新生树立人生的长远目标。同时,要向学生阐明,如果沉迷于网吧,陶醉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成为网络的奴隶,这既是学校教育的不幸,也是个人的悲哀,以此警示新生,督促他们投入正常的大学生活。(www.xing528.com)
5.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上网是全校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大凡上网成瘾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病还得心药医,学校要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心理咨询专家直接帮助来访者解决困难,并授之以“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断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建立心理咨询部门,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初期效果是症状的改善,中期效果是行为的改变,后期效果体现了人格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单兵作战,需要全面铺开,形成良好态势。
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起到“以网治网”的效果。利用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壮大和蔓延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