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种思潮、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面临的正是一个情绪飞扬的世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的繁荣、商品的极大丰富,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氛围是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孩子的识别能力也不同;有的父母教育的观点、内容不正确,造成孩子心理扭曲;有的父母自身心理不健康,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而且,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形成代沟隔阂。假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家庭的冲突,争吵。因此,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www.xing528.com)
进入大学后,学校环境与中学时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远离了父母,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及交流的障碍,都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来自农村尤其是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或较为偏僻的山区的大学生面对物质、精神文明较好的城市学生,总会感到经济压力并产生自卑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障碍。在种种压力的负重下,一些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紧张、疲乏”甚至“烦躁、压抑”的状态中,由此引发了各种心理疾病。另外,由于大部分新生中学不住校,在新的集体宿舍环境下不会处理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进而会产生争执和矛盾,如果这种情况未能及时解决,大学生便容易产生抑郁、恐惧、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四)教育观念
人们过去曾经片面理解了人类健康的涵义,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过度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略心理素质,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控制机制,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无疑是很有影响的。
此外,学习、生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重大的影响.随着角色的转换,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于大学生来说,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与中学显然是不同的.相对轻松的课程,热烈的生活氛围都使他们在生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作出了调整和改变,但是个体自身与环境变化的脱节,还是产生了适应性的问题以及矛盾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