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误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误区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好人主义,误将不讲原则的满足交往对象的各种需求作为交往基础没有原则,盲目迎合交往对象的各种需求,奉行实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又一个认知误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误区

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认知误区

所谓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和对人和事物的基本信念,认知影响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感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

(一)本末倒置,误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活核心

大学阶段是人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块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包含着许多人生内容,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未来事业的奠定、行为习惯的养成、真诚友谊的获得、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将它有效地溶于综合素质培养中才能的以真正的提高。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要通过人际交往来满足自身的社会归属性,了解社会标准,获得生存的社会技能,使自身有更好的安全感。同时,人际交往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相互交往增长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澄清认识,彼此更好的了解合作,以完成有目的行为,为社会发展及自身价值实现做出贡献。然而,一些同学却不了解人你交往的真正目的,为交往而交往,甚至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置于一切能力之上,误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获得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交际之中,不加选择的参与一切社会集体活动,结果不仅荒废了学业,也使得个性变得的浮躁不安,华而不实。

(二)华而不实,误将形式技巧当作人际交往的根本(www.xing528.com)

人际交往作为人们立足社会的智慧,对它的灵活应用和实际把握是需要许多有效的形式和具体的技巧艺术的。然而,不少同学却误将外表形式技巧作为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内容,忽略对自身良好心理交往品质的培养和高尚品德的修养,忽略自身的气质特征和特点,盲目地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交往要求和目标,不分环境和对象地使用技巧和讲究形式。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相互吸引和悦纳来自于双方交往者真正的的人格魅力,即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交往品质,真诚、自信、尊重、克制和热情是组成它的几个方面。那些被现代媒体所夸大宣传的侃侃而谈、踌躇满志、左右逢源,能在短时间内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的高成就人的形象在现实中是很少存在的,即使是外交家也很难做在这一点。

(三)好人主义,误将不讲原则的满足交往对象的各种需求作为交往基础

没有原则,盲目迎合交往对象的各种需求,奉行实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又一个认知误区。不少大学生受“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及“多种花,多裁刺”等庸俗人际交往理论的影响,奉行人际交往中的“好人主义”,压抑自己在交往中的情绪反映和实际要求,甚至放弃基本的交往道德原则和法规制度以迎合对方,错误的认为交往目的就是让对方接纳和喜爱自己,因此在交往中过多考虑对方观点需要,盲目地希望以迎合对方来增强自身吸引力和被喜爱程度,放弃原则的苟同对方观点,结果不仅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内心充满冲突和压抑,而且丧失了自己基本的做人和交友原则,甚至被对方强行拉下“水”受到法规纪律的惩罚,走向自我发展的反面。在人际交往中,渴望得到他人认同支持是每个处在交往中人的正常心理需要,由于被认同而被接纳,这是一种交往规律,但真正的友谊却是建立在一定的交往原则基础之上,共同的志趣爱好、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观才是缔结友谊的真谛。被喜爱只是交往的第一步,能够彼此了解、相互尊重和信任这才是交往的真正目的。交往必须是相互真诚的接纳,是在做人原则指导下的平等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