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人的其他非先天性人格一样,是后天养成的,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一)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
学校要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诚信教育计划,使学校诚信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为解决拖欠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江苏大学开全国先例,在校园网上公布欠贷不还的学生名单,曝光欠贷者。清华大学把履行还贷约定作为诚信教育内容之一,从2002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和学生诚信教育。学校领导与银行负责人等直接与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进行座谈,鼓励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贫困,同时对贷款学生讲清楚违约对学校、个人、他人声誉造成的影响以及严重后果,让贷款学生在刚刚拿到贷款的初期就树立诚信意识。学校还在校内媒体开设了专题讨论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贷款、还款、国家政策、学校工作等各种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们对诚信与责任的思考,这些自发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对按时履约的认识。
(二)着力提高教师的诚信水平
育人者,先育己,“言必信,行必果”。教师必须首先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勤奋工作、诚实守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以教师良好的师德、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和社会,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特别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因为这种表率作用,犹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趋向群体认同,自觉不自觉地克服和改变不适应健康环境、不符合诚信标准的行为和习惯。
(三)竭力消除阻碍诚信确立的制度因素(www.xing528.com)
现实中我们发现,各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阻碍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与确立,成为导致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之一。我们以考试制度为例,一考定终生、成绩万能论、填鸭式灌输、科举式考试等等制度和观念,已经成为大学生心中永远的痛。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却以考试作弊作无声的抗议。虽然近几年,高校对考试制度也作了一些调整,如允许学生重修,以合格后的成绩记入学业档案,但是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笔者认为,广泛实行学分制、增加平时考核的评分比重、增加能力考试比重等措施,既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又能注重平时的考核、督促、检查,同时也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考试的作弊现象自然会大幅下降。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大学中还有不少,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不断促进教育机制改革,竭力消除阻碍诚信确立的制度障碍。
(四)把诚信教育列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与社会、经济、伦理、娱乐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文化。良好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俗、生活方式、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等的形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密不可分的,诚信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五)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大学生诚信出了问题,责任其实不全在学生本人,学生诚信危机的根源在社会大环境。大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直接进入社会的问题,他们时刻都在关注着社会的变迁。社会上存在的行贿受贿、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坑蒙诈骗等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失信的事件不断刺激他们的大脑,耳濡目染,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2005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全区各高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了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该项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向大学生免费发放《大学生诚信教育宣传资料》《大学生诚信宣传折页》,举办专题讲座,将诚信内容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利用校园网和其他宣传载体进行诚信教育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要求,每个高校每学年应开展一次诚信教育专题讲座。据了解,本次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培养诚实守信意识、创造诚实守信氛围”等理念。这一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