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
(一)大学生要真正认识到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在忠、孝、仁、义、礼、智、信中,诚信交叉渗透到各方面: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尊为礼,诚信于交为智。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春秋毂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把人、言、信、道四个概念连起来,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言而信,而这种信又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是合道之信。“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儒家认为诚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是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础与核心,失去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对个人而言,品德为首,诚信为本。
同时,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最基本规范,成为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成熟的市场依赖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交易对手的信任而失去交易资格,最终被逐出市场。市场经济当然是法治经济,市场交易当然要受法律的保护,失去诚信的交易者必然会受到市场与法律的惩罚。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精英,是现代社会价值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诚信理所当然地成为历史与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自然也成为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www.xing528.com)
(二)诚信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人格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诚”就是诚实,忠诚老实,他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即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信”就是守信,就是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切实保证履行自己的诺言。
中国传统“文化人”身上表现出的诚信美德,是内在信念与人格的外化,中国老百姓历来把“文化人”看作道德的楷模,诚信的典范。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人”与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充当着社会道德风向标的作用,代表着社会的良心。所以,大学生不仅应该在行为规范层次上理解诚信,而且应在理性的层次上、信念的层次上理解诚信。只有这样,诚信才能不仅是一种操守与素养、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而会真正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