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人本化理念的历史演进
教学管理作为管理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应与管理理论接轨。古典管理理论注重以科学的方法,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利用严密的计划与监督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直至行为科学出现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是人的行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人这一管理中的主要因素,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家们从分析人的需要出发,进而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从而寻求激励人、提高士气的各种方法与途径。可以说,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理念已成为当代管理理论研究的一大特色。
人本化理念是以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的,因此,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明确,想搞好管理工作,就要紧紧抓住对人的工作这一根本,使全体成员明确组织目标、自身职责、工作价值及与其他人的相互协作关系,从而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www.xing528.com)
(二)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科学内涵
管理理论的人本化理念,同样适用于高校教学管理。这是因为,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因素中,更多的是与人相关的因素。教学管理面对的人,是具备一定素质、有全面需要的人。人不但有物质和安全的需要,还有感情、自尊和成就等需要,教学管理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确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还是人。这就意味着教学管理绝不能仅依赖于章法制度、命令权力,而必须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绝对不能把人当作是机械的延伸物来对待,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管理。
同时,教学管理是人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必须融为一体。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应树立重视人、尊重人、团结人和依靠人的管理思想,对被管理者怀有一种尊敬、感谢的心情和欣赏、关心的态度,并由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而,必须充分认识到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主体与客体具有密切的双向依赖性,二者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目标一致是管理成功的基础。教学管理者是管理活动中的主角,是率领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带头人,也是众人瞩目的表率,应当把管理自己与管理别人结合起来,促使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双方努力融合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