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观念
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提出了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青少年品德方面的问题,我国道德教育在变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出现了“心理—道德教育”。传统的德育工作者易以老自居,以权压人,而当代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又是最强烈的。如果德育工作者仍是以一种“说道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就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德育收不到实效。德育工作者应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德育工作者还要关注新形势,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如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点,进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同时还要以社会规范为出发点,结合个体成长发展的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统一性问题。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www.xing528.com)
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来讲,要营造一种人人历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心理是环境的产物,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等对大学生心理状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着力创建良好的学风、校风,重视富有个性和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德育考评要结合心理健康的测试进行调整。学校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积极地预防和充分发掘学生心理潜能,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群体进行被动的、消极的、诊治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应是主动积极、塑造性地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唤起广大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
(三)把握不同群体的心理教育契机
不同年级由于面临的问题以及心理成熟度不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也不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面对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压力。因此,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德育要围绕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大学学习特点、专业特点、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各种适应问题的辅导,帮助学生渡过转型期心理危机。二、三年级的问题主要与专业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感情等问题相关,对此,要实际了解和关心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障碍。而毕业生主要面临是择业、就业的压力,对他们要开展职业能力指导和择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所学专业与相关职业之间的联系、特点,引导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对于贫困生、特困生这类群体,不仅要从经济上进行帮助,还要从心理上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防止出现“以穷卖穷”的现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违纪学生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己错误,重新树立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