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这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超过2000万。今天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到2020年正处在三四十岁的年龄,在今后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突击队的作用;20年之后他们还将在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担当主力军的作用。能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决定的因素在于这一代年青人。正是基于此,党中央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它看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战略工程”,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促进大学生思想、科学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www.xing528.com)
近年来,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把公民道德建设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激发广大大学生关心道德建设、支持道德建设、参与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总的来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元性、多变性的特征,传统道德规范和标准正在受到强烈冲击,使得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错位,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模糊,政治观点模糊不清,理想信念淡薄,政治边缘群体有上升趋势;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淡化,功利色彩加重,追求名利思想日趋严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产生脱节;信用意识差,诚信缺失,信用危机现象不断蔓延;吃苦精神和节约意识日渐淡化;缺乏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等等。这些问题表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高等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