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胆”论“识”
纵观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横看不同地方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人们不难得出一个共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质量如何、速度如何,往往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胆识紧密相关。
“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识”是“胆”的基础,没有“识”就不可能有胆量和勇气。“胆”是“识”的核心,没有胆量纵有再多的“识”也难以成就事业。“胆”与“识”互为因果。“识”得精透,胆量才会增大,“艺高人胆大”。同样,有了“胆”的支撑,人们才可能以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促进“识”的扩展和深化。靠“识”壮“胆”,靠“胆”增“识”。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胆”体现为决策与干事的勇气和决心,“识”体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常常面对机遇的易逝,挑战的严峻,问题的复杂,矛盾的重要,胆量不够,勇气不足,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见识不深,思考不透,必生犹豫,拿捏不准,其结果是坐失良机。
胆识是检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决策水平的重要标尺。有“胆”而无“识”,则胆虽大,却易妄为、乱为。工作中常常会少分析,乏思考,乱拍板,不顾实际蛮干一气。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就是有胆没识的写照。有“识”而没“胆”,则识虽高,却难成事、易误事。虽然分析准确,思考周全,考虑极细,但常常是“等等看,跟着别人干”,面对发展机遇犹豫不决,裹足不前。这样的干部,空有一番学识,干不得大事,终而成为庸官、太平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让这样的干部领导几年,往往变得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表面上平平安安,实际上人心离散。发展的机遇错失了,员工的士气丧失了,留下一个涣散怠惰、矛盾丛生的烂摊子。(www.xing528.com)
有胆有识才有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举轻若重,准备得充分,思考得周全,抓住要害,分清主次;应对突发事件,破解工作难题,举重若轻,从容镇定,有章有法,张弛有度,有大将之风,有沉着稳定之静气。这样的干部多能举大策,干成事,有作为。把这样的干部充任到相应的岗位上,必如布局落子,一招走对,全盘皆活。
增加领导干部的胆识,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当代中国,唯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才能顺应民心,取得实效,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胆”与“识”。
决定领导干部胆识的,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干部才有创新的胆识,开拓的胆识。将个人荣辱升迁放在第一位,树叶下来怕碰破头,这样的干部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除了误事,不会有什么作为。这里,胆识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一种对人民的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