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难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一个很能干的人才,个子不高,本事不小。但他治理东阿三年,差点儿没被齐景公砍了脑袋,因为景公听说,他在东阿三年,把东阿越治越乱。由于晏婴的恳请,景公才答应再看他三年,算是留职察看吧。不料这三年他的声名鹊起,一片叫好,回到都城,景公亲自欢迎并向他道贺。同是一人,两个三年,评价迥异。什么原因?晏婴说了实话。他说:前三年,我在东阿,公事公办,不讲关系,不卖人情,不送钱送礼,发展生产,照顾贫民。那个时候,东阿的老百姓没有饿肚子的,但是您要判我的罪;后来的三年,我卖人情,送贿赂,乱收费,国库的东西拿来打点上下左右,生产的产品都进了权豪势要的腰包,东阿的老百姓多半不得温饱,可是您却亲自迎接并向我道贺。
齐景公怎么会听不实之词?原因就在一切权势者周围都会聚集着一批企图分享权力的人。分享之道,就是包围权势者,让他听他们想让他听的话、看他们想让他看的事,从而影响权势者,使他作出符合他们利益的决断。不卖人情,不讲关系,不送贿赂的晏婴碍他们的事,所以在齐景公面前,他们大讲坏话;改弦更张的晏婴给他们带来好处,于是齐景公耳边就颂声一片了。齐景公被这样一些人包围了,怎么能得到实情?怎么能选好干部?凡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包围”便存在,权力越是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人手中,“包围”就越加厉害。(www.xing528.com)
怎么才能突破“包围”?古往今来,想了很多办法。孟子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是一种办法,但实行起来很难。真是百分之百拥护,其中或恐有诈。魏徵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也是一种方法,但如果兼听只是依靠权势者个人的品德与明智,那么,不能确保权势者的品德,“兼听”便依旧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在定出了许多选拔干部的制度,这是突围的办法,但需要防止人治的惯性把制度虚化。表面的制度化和实际的一个人说了算,齐景公式的选人就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