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化反思
现今,新课程的许多理念已为大多数教师所熟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虽有一些基本原则,但没有绝对的教学方法。相信每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的经验,即备课程,备教案,先备学生。面对认知能力差异极大的不同学生群体,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一原则在课改之后仍将是一条铁的定律。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去准确的判断前期的教学有效性呢?这就需要利用合理的学习效果检测来反馈教学情况,并以之为调整下一步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此我不再赘述,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反馈之后,教师应该如何及时的修正自己的教学体系。就历史学科而言,我认为应着重反思课堂的人文视点、教育视点、学科视点三个大的方面。所谓对人文视点的反思,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追问“自己的历史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这一命题,课堂上有没有学生因我的鼓励而喜悦,我是否顾及并尊重了尽量多的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与发展……所谓教育视点的发思,是指反省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具有开发性、现实性、持续性、发展性……所谓学科反思,是立足历史学科的本质意蕴,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尽可能的完整的历史,学生的历史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通过教学反馈后的反思与行动,将极大地改善此后的课堂有效性,教育者的灵魂也将更加的坚实灿烂。
新课程改革似春风拂过田园,他给每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带来温暖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该清醒认识到,我们需要用心去探究,去承载着这股春风,以扎实的专业素养、高效的课堂效率、深厚的人文关怀为莘莘学子带去荫绿的夏叶与沉甸甸的秋实!
参考文献:
[1] 何兆武: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J].史学理论研究,1996(2)。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31。(www.xing528.com)
[3]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M]. 胡昌志译.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3。
[4]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2。
【注释】
[1]作者简介:方 定:隆昌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唐南雁:隆昌一中历史教师,四川隆昌,邮编:6421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