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实现德育网络化创新

学校实现德育网络化创新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学校要实现德育的网络化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下一代。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

学校实现德育网络化创新

二、学校要实现德育的网络化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下一代。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基础阵地的学校,应该建立起适应网络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实现德育的网络化创新。

1.要与时俱进,成为懂网络、知网络的“网上作战部队”

网络环境的存在,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导向的难度加大,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靠报纸杂志电视等,信息传播速度慢而且资料分散,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胡锦涛总书记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讲话时也强调: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要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先决条件是要把教育工作者培养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网上作战部队”。

新时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既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更是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能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形象,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德育工作者除本身要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外,还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在教育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等关键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加大自身的知识含量,才能及时了解青年思想、了解社会思潮,要充分发挥网络图、文、声、像并重的优势,全方位、快捷简便地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含量,提高教育效果。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走在时代前列,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客观要求。假如现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网语”,老师全然不懂,甚至责怪学生瞎编滥造,那教育工作会大打折扣。

2.“以网制网”,用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去战胜有害的网络文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参与式学习,是断然不能采取“禁”的方法,必须采取“以网制网”是有效手段,用校园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去战胜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网络主页,让学生在学校有效监控下,学生自主地建立和经营一些健康校园网站,不断充实网上的教育信息,开发适合青年的心理咨询、青年心声等网站,吸引学生到有益的网络文化上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积极意义,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成都在这方面是已经走在了前头,并收到了最佳效果,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知名学校有了自己的网站。

我校的校园主页,聘请学生担任网络管理员,在信息课老师指导下,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使学生在有效的监督下直接参与主页的管理和制作,深受学生欢迎,也吸引和争取了校内的一些“网虫”把对网络的酷爱转移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校有个学生唐X,酷爱上网,一度令家长和老师忧心忡忡,自该生加入到校园网的工作后,该生对网络技术产生兴趣,把爱好重心转移到计算机技术层面上,立志当“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学阶段的目标是要获得国家信息技术比赛大奖,参加国际信息技术奥林匹克比赛,并获得金奖。通过刻苦自学,该生去年以初中学生身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比赛,以满分获得四川省第一名(全国也仅此一个满分),入选全国计算机冬令营,后来作为中国国家队的队长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青少年信息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学校以此为契机,教育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利用网络,收到良好效果。(www.xing528.com)

3.加强 “网人教育”,培养有道德的网民

网络行为是典型的“人机对话”,“话”中的人大多是在无他人监督的状态下操纵着键盘与鼠标器,其对法律的被动遵守往往会受到内心深处不道德的因素的干扰,是否遵守网上的行为规范,完全靠网络使用者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网络法治的实现也需要道德教化的协同和支撑。正值年轻气盛的青年人,由于好奇心理或者冲动心理,很容易受信息垃圾的污染,把原有的道德意识抛之脑后,把应有的伦理规范置之不理,造成自我约束力下降,引发网络行为的出轨,制造信息垃圾,充当“黑客”,进行网上犯罪。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除进行上网技能外,应侧重以上网道德、有关法规、信息获取方法和网络文化建设等内容。尽可能让青少年学生在上网前,首先接受“网德”的教育培训。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相结合,提高青年网民的自身免疫力,在我校的计算机信息课第一节就是网德教育。通过这种系列的教育,教育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做社会主义的合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小学计算机教材编写中,网德教育应该列入,并且应该作为开篇课程。让青少年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也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学生因为沉重的学业负担,减少了与父母、亲人的交流、沟通,而处于身心发育高峰阶段的中学生,内心的精神需求特别丰富。精神世界的荒芜,容易使青少年迷恋和依赖网络的虚拟世界,通过网络世界的刺激性、虚拟性来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个人价值。因此,克服中学生精神需求的丰富性与学校生活的单一性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建立高雅、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功能,又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切实做到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和审美塑美教育相结合,日常养成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书本理论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用高雅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精神世界,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教育的阵地。通过自然的青少年的生活、娱乐、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凸现青少年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让学生去接触网络的有效信息,最大限度感受到网络的积极作用,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把学生从网络的游戏、聊天中争取过来,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培养起适应网络社会要求的,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化的道德,才能使其在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出污泥而不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