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在接受公众性、基础性教育的基础上,开始接受专业教育,形成专业教育技能,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崭新的、重要的阶段。因此,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1.把专业思想教育同新生的入学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在高校教育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完善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新生入学开始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就包含有专业介绍和专业教育。首先,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国内外引进的人才和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同学生、学生家长见面,对专业的地位、现状和发展前景,作较详细的介绍,并回答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其次,介绍目前的专业设置、师资及科研实力、办学条件、学校(学院)的现状和就业情况等,让学生和家长对将来所要涉及的专业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再次,可以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资料,以文字、图片、录像等形式,直观地介绍给学生及家长,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把专业思想教育和大学生涯规划相结合,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
大学生生涯规划就是在大学期间对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的定位所做的针对性规划。针对大学新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多缺乏计划和规律,生涯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和以往人生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他们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必要及时的管理和规划。高校应将专业思想教育和大学生涯规划相结合,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学生通过努力完成大学阶段性目标。
3.结合高校的学分制管理,尝试进行专业教师指导制,扎实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由于高校已实行了学分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但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和对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的设置等诸多方面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的作用,给学生配备比较固定的指导教师,他们负责指导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网上选课,负责帮助学生进行选修、辅修,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咨询等,由于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一直与这些专业指导教师的直接交流,因此,学生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去熟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专业现状、专业发展趋势等,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更好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也有利于专业思想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教育。
4.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专业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深入开展各项改革工作。比如结合市场的发展和学生成才需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大学的专业特色,促进学科的交叉与集成,积极构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拓宽专业面向、开阔视野,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确保优秀教材进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抓好常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本科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5.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工作成为专业思想教育的有力补充。(www.xing528.com)
高校要加强学生政工队伍建设,使他们作好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心理疏导、行为规范、素质拓展、思想动态的引导与管理等工作。高校还要注重校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使学生的专业提高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相得益彰;定期开展师生交流或专家讲授的讲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不定期邀请在专业领域有建树的知名人士给学生开设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发展最新动态,增强就业的信心;深入开展专业见习、实习、参观、调研等工作,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生动地深化专业思想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因此,高校必须清楚认识到大学生中存在的专业困境问题,冷静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切实制定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努力将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长期化、常规化。
[1] 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2] 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
[3] 姜秀英等.专业教育评估是检验高校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的尺子[J].中国高教研究,2001(1)。
[4] 滕丽、蔡砥.试论大学生专业情绪的产生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2)。
【注释】
[1] 作者简介: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四川成都,邮编:6100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