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协商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方法

以协商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方法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协商中适当妥协和保持宽容,与学生寻求一致。妥协也是宽容的表现,在宽容的基础上适当妥协,为协商创造条件,最终争取达成一致,使问题得到解决,矛盾得到平息。

以协商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方法

三、以协商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度的宽容

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能是放纵,也不能是任其自流,而应该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最起码的表现就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不能自作主张、独断专行,而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自我管理的效能,感受到自己在管理决策中起到的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有独立的思想、个性、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并且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向善的愿望和思考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发现其价值所在,通过协商的方式引导其深入细致的思考,最后给予学生自我决策的机会。

首先,教师不应该害怕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思想。不同观点越多,提供给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越全面,正如伏尔泰所说:“教派越多,每一教派的危害性就越小;教派繁多,其能量便随之削弱。各教派都受到公正的法律制裁。[9]”当学生们提出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时,他们向某一个极端倾斜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各种观点都会受到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审视,从而锻炼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相信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老师愿意与学生协商的基础。

其次,教师不应该用定势思维主观判断观点的好坏对错。“如果你觉得不信奉占优势的宗教就是罪过,那就等于谴责自己祖辈最初的基督教徒,”[10]同理,任何一种思想,包括老师们现在认为正确的思想,在它形成之初也是挣扎着从与它不同的主流思想中力排众议脱颖而出的。相信学生的想法有其合理性,这是老师能够和学生进行协商的另一必要条件。

再次,协商中适当妥协和保持宽容,与学生寻求一致。所谓“协商”是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11]”,它追求的目标是达成一致,而不在乎是否是最正确。也就是说在协商的过程中,并不以“真理”为决定性依据,而是努力追求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但都不是最大化的方法。因此,在协商的过程中就不存在对与错之分,也就不应该有高低贵贱地位尊卑之分,更不应该有谁必然获胜或者谁应该获胜的判断。因此,教师不能不作好向学生妥协的准备。我国文化中对“妥协”一词素来是带有贬义的理解,认为妥协表示:第一,软弱,立场不坚定;第二,作为一种手段、策略,为反击积蓄力量,即“假妥协”;第三,是无权者对有权者的让步。[12]因此,在传统文化理解下,以教师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向学生妥协。然而,在任何社会中,要用大家都满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那是少有可能的,而妥协,可以让失利方看到获得收益的希望,可以提高各方参与的兴致,因此,妥协的过程是积极的。妥协也是宽容的表现,在宽容的基础上适当妥协,为协商创造条件,最终争取达成一致,使问题得到解决,矛盾得到平息。而在协商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宽容也是一门艺术,包括冷静、忍耐、谅解,不要勉强,尽可能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协商效率的最好办法,实现以退为进。这也无怪乎美国的科尼尔斯教授曾说:“宽容不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策略。”[13]

当然,本文观点的论述是在西方哲学关于“宽容”之理解的影响下形成的初步思考,未能避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希望能以此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威廉·房龙.宽容[M].晏榕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8。

[2] [7] [8] [9] [10] 伏尔泰.哲学辞典[K].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714、27、134、34、76。(www.xing528.com)

[3] 伏尔泰.《论宽容》[M].蔡鸿滨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序4 。

[4] [6]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K].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

[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2] 李江源.论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机制和妥协程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13] Conyers. The Long Truce — How Toleration Made the World Safe for Power and Profit [M ]. Dallas: Spence Publishing Company,2001:3。

【注释】

[1] 作者简介: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四川成都,邮编:610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