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不仅触动理解,而且还触动我们的感情和想象。在创新人格中,创新情感显得尤为重要。选入语文课本的作品,多为不朽之作,是我国文化的精髓,语文学科应该通过学校课堂这方阵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如《沁园春.雪》一课,学习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感。又如《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的事例,让学生学习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从而树立起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及强烈的创新激情。
当然,创新是人的智慧、品格、心理健康等各项品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语文创新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还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培养。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一般语文能力上。创新的大前提是继承。实践证明,创新思维的成果的诞生根植于丰富的知识积淀。我们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空泛地提创新,而应扎实地立足于语文知识和语文一般能力上,让创造力自由发挥。
总之,语文教师应让语文教学流淌着时代精神的活水,高扬创新教育的主旋律,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语文教师须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善于创设创新教育氛围,掌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吸纳最高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继续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广大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时代,面临创新教育,必须努力超越传统教师形象,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锐意改革,升华自我表现,转变为创新型、学者型教师,这样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时代课题,主动应答时代发展的挑战。
[1] [美]珍妮特·沃斯、[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 顾瑞荣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www.xing528.com)
[2] 彭榕华.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2(3)。
[3] 李炳琴.让创新教育走入语文课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1)。
[4] 燕良轼.创造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注释】
[1]作者简介: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中学,四川成都,邮编:610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