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户外锻炼有什么好处?应注意哪些事项?
适宜在冬季锻炼的体育活动很多,像体操、打太极拳、打球、跑步、滑冰、滑雪等。但值得提倡的是做体操(晨操、课间操、工间操等),因为在任何地方,不需要什么条件都可以做体操,人们还可以根据性别、年龄和身体情况做不同的体操。有人以为:每天做十几分钟的体操有什么用呢!实际上用处很大,尤其在冬季。为什么呢?冬天来到后,人们常在暖室内久坐,全身血液循环缓慢,内脏各器官的活动减弱,这时由于体内血液阻滞,往往造成身体各种不良现象,如下肢发胀,下肢静脉曲张,手脚麻木等。又因久坐后呼吸浅表,身体从外界吸进的氧较少,这样就首先影响了脑的活动,因为大脑对缺氧是最敏感的。所以人们在静坐工作或学习一二小时后就会感到头脑发胀,思考能力下降。如果这时候参加十几分钟的课间操或工间操,全身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活动活跃起来,身体内各器官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就会增加。有研究证明,人在中等活动时,肌肉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可比平静时增加八九倍,这些增加的血管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它们在安静时处于陷缩状态,而运动锻炼使血管扩张了,因此使本来流动缓慢的血液大大加快,这样就消除了上面谈到的身体各种不良现象。
也有人认为工间操只对脑力劳动者有用,对体力劳动者是不需要的。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许多体力劳动者,身体常常固定于某一姿势下劳动或仅用某一肢体劳动,因而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常常是较紧张的,这一切都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姿势性肌肉劳损,肠胃病,慢性肌肉疼痛等。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工人健康,降低劳动能力,而做工问操后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不良的后果,有利于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如果能经常坚持做工间操,身体内就可以引起一些比较永久的有利变化。例如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同时也发展了复杂协调的平衡能力,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关节韧带的灵活性等。
当然做体操也会消耗一定的热量,但这种消耗是不大的。营养学家曾计算过,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做十分钟左右的体操,仅能消耗46大卡的热量,这只相当于一个馒头能供给人身体热量的十分之一。所以通过晨操、课间操或工间操达到减肥目的是难以办到的。但在严寒中,做操后确可以振奋精神,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并把身体锻炼得健壮有力。
那么,冬季锻炼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认真作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冬天气候冷,在户外活动前,身体各部肌肉弹性低,粘滞性增加,各器官功能下降,使人感到身上发僵,不大舒展,因此冬季锻炼前的准备活动比其他季节更为重要。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以前,生理上做好“准备”,便于动员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以适应剧烈运动时的需要。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做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骤然的心跳过快而引起恶心、呕吐、头昏等现象。准备活动一般以肌肉放松,关节灵活,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原则。如果进行专项训练或比赛,在一般准备活动后,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再着重活动活动身体有关部位。
运动后,特别是剧烈运动以后,不要马上停止活动。因为在运动时,四肢的血管大量扩张,血液循环明显加快,依靠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以及胸廓的作用,血液从四肢和腹腔返流回心脏。如果突然中止运动,肌肉活动停止,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起来,循环的血量一下子减少了,血压骤然下降,其结果使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无力、眼前发黑、头昏、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现象,对身体是不利的。剧烈运动后应该做些整理活动,如慢跑一段,做几下深呼吸,使身体逐渐平静下来。
2.预防感冒
坚持体育锻炼是积极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系统的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的防御免疫能力,尤其在冬季,在户外活动接触的是寒冷空气,它可以锻炼人体温度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可防止或减少感冒的发生。但由于气候寒冷,如果在锻炼中不注意防寒保暖,也免不了要患上感冒。那么,在冷天锻炼时怎样才能做到防寒保暖而防止感冒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锻炼时的气温高低和体温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着。应严格避免在准备活动前就穿单薄的衣服锻炼,否则最易受寒着凉。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待活动一段时间后,全身感到微微发热时,才宜适当减少衣着做下一步的锻炼。锻炼中间休息时或锻炼后坐下来休息时,应披上外套或穿上绒衣裤,切忌不加衣服坐着休息任风吹。因为运动时身体出了汗,毛孔大开,已大量散热,再加冷风一吹,很容易着凉感冒。锻炼后应立即把汗擦干,把皮肤轻轻擦红,换去湿的衣服。有条件洗澡者,洗好后除穿好衣服外,还一定要到把头发弄干,戴好帽子后才能向室外走,这对防止着凉甚为重要。在进行剧烈的锻炼后,身体的免疫功能已处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临界状态,穿着更要注意保暖。许多人都有这种体会,疲劳后稍一疏忽就很容易感冒,其道理即在此。
其次,要注意锻炼时的呼吸方法和场地选择。锻炼时应尽量用鼻吸气,口呼气,避免张大口吸气。因为鼻咽部不仅是吸入空气的必经之道,而且对于空气的加温、润湿和清洁甚为重要。通过鼻腔的加温,使吸入的冷空气减少对咽部的直接刺激,尽量适合身体的需要。另外,也要选择好锻炼场所,要避免在尘埃飞扬的场所进行锻炼,风沙天要避免逆风跑步,这样可以减少对咽部粘膜的过度刺激。因为咽部粘膜可消灭一部分入侵的细菌,咽淋巴组织对防御细菌入侵也起重要作用。保护咽部尽量使其少受寒冷刺激,这对预防感冒也十分重要。
万一不慎感冒了,一定要停止体育锻炼。有些青少年认为“感冒后运动一下出点汗就会好的”。这对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好的经验,而是一条深刻的教训。
当引起感冒的细菌或病毒入侵身体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主要是身体动员体内的防御机能向侵入的细菌或病毒进行“斗争”。这时身体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就是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预防措施,并且伴有许多有利的变化。譬如表现为血液内白细胞增高,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生成增加,肝脏的解毒作用增强等。与此同时,身体内的代谢过程加快,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这些变化显然有利于人体抵抗感染。这时为身体创造一些有利的“斗争”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些条件中,休息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这时候还不休息反而再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体内产热增加,新陈代谢更旺盛,而过高的发热会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身体内的能量物质,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耗氧量也过多,心跳大大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造成身体抗病能力下降,使感冒症状加重,而且还容易使其发展成气管炎,甚至肺炎、肾炎、风湿病、心肌炎等较重疾病。
感冒后还要注意不要过早地恢复体育锻炼。一般较重的感冒痊愈后,需要二周,较轻的需要一周左右才宜恢复体育锻炼。过早参加剧烈的锻炼活动,容易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而使感冒重新或反复发作,发生咽炎或气管炎等。
3.预防冻伤、冻疮、皮肤裂口
天冷时身体内增强产热过程,减少热量过度散失,以使体温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但是当外界温度过低,会使身体的某些部位,如手、足、面、耳部等受到刺激,破坏它们的正常组织结构,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人体某些部位冻伤。除外界低温外,冻伤的发生还与潮湿、刮风、人体抵抗能力强弱、局部静止不动等因素有关。因此参加冬季运动项目,如滑冰、滑雪、冰球、登山等运动时要注意预防冻伤。
冻伤程度分为三度。轻度表现局部皮肤苍白、个别地方红肿,有麻木感和痛感发痒,这是第一度冻伤(红斑级)。这时,如果注意患处保暖,温水湿敷,局部摩擦很快就会好的。第二度冻伤(水泡级)时,除皮肤红肿,还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黄水,有发热感,疼痛较重。第三度冻伤(坏死级)时,局部坏死,感觉消失,皮肤呈紫褐色。发生较重的冻伤要送医院治疗。
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是在十一月和三月比较容易发生冻伤。十一月是刚刚入冬,天气渐冷,人们还没有采取保暖措施。三月份保暖设施已撤掉,但天气还冷,这两段时间恰好是冬季的开头和末尾,这时防寒保暖问题容易被忽视,所以易发生冻伤。
冻伤的预防:(www.xing528.com)
1.经常坚持体育锻炼。这是对待寒冷,预防冻伤的积极态度。多接触冷空气、冷水以增强身体的耐寒力。天天用冷水洗脸洗鼻、用冷水擦澡就更好。
2.注意保暖。运动服装和鞋袜要温暖、松宽,保持干燥,潮湿后要及时更换。注意肢体末端的保暖,如带手套、护耳和暖兜带,随着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在运动前后,适当增减衣服。身体不活动时,如剧烈运动后和比赛间歇及时穿上外套,既预防冻伤,也可防止感冒。
3.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4.若已有冻伤要及时治疗,预防恶化。受了冻伤,不宜用太烫的水浸泡,更不要用火烤。轻度冻伤可用温水浸泡或用烧酒、辣椒水轻轻涂擦,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对已有水泡的冻伤,可用消毒的针将大的水泡挑破,排出液体。若已溃烂成疮,可用冻疮膏或新霉素软膏涂抹,用消毒纱布包起来。
冻疮的防治:
冻疮又称冻疮性红斑,江南地区俗称“死血”,它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冻疮和冻伤容易混淆。冻疮是血行障碍引起的局部皮肤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不会引起骨骼的坏死,也不一定发生在极寒冷的气温下。而冻伤是在气温很低(零度以下)的环境下发生的一种全身性的病变,严重者可发生肌肉、骨骼的坏死。冻疮的发生还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缺乏适当运动、鞋袜过紧,长期在户外潮湿作业而防护不善等因素有关。
冻疮好发于露出部位和四肢末梢。如耳轮、耳垂、鼻尖、颊部、手指、手背、小腿下部、足跟、足缘、趾背等处,常常为对称分布。
皮肤受冻以后,由于寒冷程度不同,作用时间长短不一,以及个体体质的差异,冻疮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开始阶段由于血管反射性收缩,局部皮肤苍白、冰凉,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瘀血呈紫蓝色硬块,再进一步,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血浆样液体从血管和组织内渗出。皮肤浮肿如馒头状。中间呈灰暗红,边缘鲜红。这时冻疮者感到瘙痒,白天瘙痒轻,而到晚间入睡温度增高时瘙痒更为厉害。继之,在皮肤红斑上可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皮肤溃烂,这时容易并发感染。由于局部皮肤严重缺氧,营养障碍,最后可发生皮肤组织坏死,生成溃疡而不好愈合。一直到天气转暖后才能逐渐愈合。由于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良,抵抗力下降,次年又容易再发,因此发生冻疮后常常不易断根,而反复发生。
增强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关键。主要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活跃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应避免长坐久立,尤其对座位工作者,应适当活动。
2.坚持进行皮肤局部的锻炼。如用冷水洗脸,洗手,并于洗完后用力摩擦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养成皮肤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一般宜在夏季天热时开始,逐渐过渡到冷天,必要时水温也稍增高些,这样坚持1~2年才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3.对容易受冻的部位注意保暖,避免与寒冷、潮湿的环境接触过久。
对已发生冻疮者,在早期可用甘草粉浸剂治疗。方法是在每晚临睡前,用甘草细粉末0.5~1.0克,置于热水(水温以40℃~42℃为好,约2公升水)拌匀,然后将冻疮部位放入,浸泡半小时后,用毛巾将患部擦干即可。一个疗程为7天。有人报告,浸泡一次后痒感明显减轻,浸泡二次后红肿减轻,三次后红肿消失。患区皮肤可见皱纹。浸泡四次后,可有少许痒感(不要用手去搔)。一般浸泡七次后可治愈。
若没有甘草的情况下,也可用温水浸泡,每日1~2次。泡后摩擦皮肤。
皮肤裂口的防治
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有的地区还比较干燥,在室外参加运动锻炼(长跑、球类运动、冰雪运动、登山等)时,手、脚、口唇的皮肤容易发生裂口。这是因为天冷以后,皮肤上的皮脂腺功能降低,分泌减少,再被冷风一吹,挥发更快。皮肤上缺乏油脂润泽,就很容易发生裂口。在户外进行各项剧烈运动时,身体出汗增多,水分丧失,运动后,再用冷水洗脸洗脚,不擦干出汗的皮肤,就更容易发生皮肤裂口。另外,有些人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形成习惯性皮肤裂口,特别是到冬春季节就容易发生,一直要到天气潮湿暖和时才好转。
预防皮肤裂口的要点如下:
1.运动锻炼前手、脚、脚跟等容易发生皮肤裂口的部位抹些油类物质,像凡士林、雪花膏等。并穿戴手套、袜套等以保暖。
2.注意个人卫生和锻炼卫生。运动后要马上将汗擦干,洗完手、脸、脚后也要马上擦干。已经有皮肤裂口者最好使用热水,并尽量在热水中浸泡几分钟后再擦干。擦干后抹些凡士林、雪花膏,也可涂抹香油、豆油或猪油。平时洗手洗脚时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或硷面。每年手、脚、口唇好裂口的人,要多吃含维生素A多的蔬菜,像白菜、胡萝卜、韭菜、猪肝等以增加皮肤抵抗力,防止裂口发生。
3.已经发生裂口的皮肤,可用甘油或蜂蜜再加一半温水搅匀,每天抹几次。也可用橡皮膏贴在裂口部位。这些办法最好用在早期预防和治疗阶段,并配合热水浸泡。因经常劳动或运动(例如体操运动员)造成皮肤角化过厚者,可常用刀片削薄一些。若裂口与其他皮肤病(湿疹、手、脚癣)有关,那就应积极治疗这些皮肤病。
4.皮肤裂口后不要用舌头去舔,越舔越裂明显。不管那一部位的皮肤裂口,都要讲究卫生,不要沾上脏东西,以免发炎化脓,形成疮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