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像叙事的情欲书写
在萨特看来,人的成熟总离不开与他人的关系。换言之,自我的成熟并不是返回内心世界加以求证,“人要完全成为人,不能靠返求于自己,而在于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才恰恰是解放、体现自己的东西。”(33)因此,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甚为关键。按照萨特的理解,爱情与情欲分别建立在两种全然不同的人际关系上。“他人的存在向我揭示我所是的存在,而我既不能把这个存在化归已有甚至也不能设想它,所以这个存在引起了两种对立的态度:他人注视我,而这样,他掌握了我的存在的秘密,他知道了我是什么……但是,另一方面,因为身为自由的他人是我的自在的存在的基础,我能努力恢复这个自由并且控制它而不是取消它的自由的特性。”(34)在前一种“他人掌握我所是的东西的秘密”的人际关系中,爱情的存在基于“他人的涌现触及了自为的正中心”。不平等的生存事实包裹在平等情感之中,成为艺术中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并没有完美包装起来,在不满足消费的情况下,一旦碰及人性孤独的核心后,爱情就作了自我的取消;同时,在强调道德救赎的叙事逻辑中,均质化的道德出现了非理性的暴力,瓦解了正面表达的爱情神话。(www.xing528.com)
在后一种“我努力恢复自由并控制它”的人际关系中,情欲就难以回避地出现。“注视他人的注视,就是把他自己本身置于他自己的自由中并且基于自己的自由,力图与别人的自由对立。”(35)从根本上说,情欲是一种人性冷漠的流露,即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他人自由崩溃的基础上。因此,艺术片大多从情欲角度考辨复杂人性、走一条“由欲到情”的逐渐通俗道路,这种倒推法悖逆了哲性思维的理性精神。如果说这两种主题在影像世界中均有所表达的话,那么,涉及社会消费尺度的色情就罕见了。在鲍德里亚看来,色情是现代消费社会中的一种交换尺度。而当下社会中,不同体系的价值符号交叉与分离,使色情具有广泛的存在基础。“色情从来不体现于欲望中而是体现于符号中。”占支配地位的不再是欲望的个体结构,而恰恰是交换的社会功能。(36)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文学领域中人性的情、欲、社会功能的纵深性勘探,搬演到影像世界中却单薄起来,成为了一幅情感消费的平面地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