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像的理性精神的分析介绍

影像的理性精神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导演王家卫正是将其对现代人性的深入思考化为独具风格的影像逻辑,富有标志性的抽格镜头中,人物如孤魂野鬼一样漂泊游荡,狭窄而拥挤的空间中人们过着片断式的生活,几乎没有人物是流畅连贯的或彻底明了的,唯有抽动的影像、狭窄的空间,变形的镜头是鲜明而醒目的。王家卫的影像正是对现代都市人孤独寂寞生活状态的理性思考的外化形式,影像中既倾泻着感性的魅力,又充盈着理性的沉思。

影像的理性精神的分析介绍

第一节 影像的理性精神

法国作家兼批评家乔治·杜亚美(1884~1966)认为电影及其各种电子媒介无非是“被奴役者的消遣,是给那些愚昧无知、心力交瘁、惶惶不可终日的可怜虫们散心的娱乐……一种既不需要观众全神贯注也不需要观众有多少智商的热闹场面……除了能给人带来有朝一日会成为好莱坞明星这一荒谬可笑的幻想之外,它既不能拨弄出心中的火花,也不能唤醒任何的希望”。(3)当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像叙事都不约而同地呈现为“回到震撼人心的影像”的趋向时,确有很多心怀文化使命感知识分子开始担心并指责影像带给人类快餐享受的同时也传递了愚昧和盲从,并极力以指责影像的努力捍卫文字的阅读权和人类思考的权力,认为影像造成了我们越来越懒惰的阅读,认为“图片形象的外表侵害了文字现实的真实性。图片遮蔽了文字,无异于游戏取代了阅读,娱乐置换了沉思,快感淹没了想象,使读图的眼睛舒适地阉割了读文的思考乐趣。在轰轰烈烈的读图时代,我将努力捍卫自己的思考权利”。(4)对文字的执着和对思考的捍卫是一种文化坚守的态度,而对影像的拒绝却又陷入“语言中心”的文化褊狭之中。语言形式就本身而言本无高下之分,文字语言并不就等于理性、高贵,而影像语言也不能简单地和娱乐、游戏、浅薄、庸俗等相提并论。语言即存在,存在本身并不负载意义,而语言的价值在于语言的言说方式。

影像不比文字语言更低级,人们之所以产生贬低影像的看法,是与人们对影像的错误认知有关:1.人们认为影像可以直接作用于感官,它与原始物像的高度类似性使得人类不必像接受文字语言那样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而只需要原始的感官系统。阿恩海姆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从六个方面的不同(5)对影像与现实物体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的阐明,影像并非现实物体的完美重现,而只是以机械手段再现现实的“部分幻象”,这种非真实性才使电影和电视剧成为艺术,才使影像成为语言。而影像形成的一系列机械操作和工业化过程,都验证了影像并不只是原始物象的真实反映、模拟、复制和电子化,人工的选择和参与使影像负载了原始物象并不附带的意义,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影像素养训练和学习,才能拨开影像真实性和高度类似性的表面,看清楚影像言语的真正意义。因此,“无论从影像的生产还是从影像的消费过程看,影像并不天然比语言更原始,更不可信,更值得人们轻而易举地做出它低俗的判断”。(6)2.影像是一种简单的感官对应物,易看易懂,不需要多少文化也不需要动多少脑筋,影像离理性、思想和逻辑较远。日本学者林勇次郎认为:“通过电视获得的信息并非是零碎分散的,而是整体的,如一幅图画,多维感受由此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逻辑,这一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手段便不再为人们所需,取而代之的是感觉能力,它将成为转换的重要工具……新的感觉的时代已经到来,逻辑被取代了”。(7)照此理解,逻辑的失效便是影像非理性的确立,实际上,影像的逻辑和理性早就被百年电影史和电视业的发展事实所证实,影像失去逻辑和理性,便无法成为一种语言形式,也无法与叙事发生关系,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今天的电影和电视剧影像艺术形式,而影像语言的发展过程,正是一种追求理性逻辑的过程。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影像大师所创立的蒙太奇理论,正是对影像理性和思想的一种表达和追求,而欧洲写实主义影像风格和其他个性化的影像方式无不渗透着影像创作者的逻辑思考和理性精神,影像表达非但没有失去理性和逻辑,反而随着影像艺术的发展跟理性和思想离得越来越近,它以与文字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理性思维,甚至可以到达人类文字语言无法到达的心灵深处,并对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发挥巨大影响。(www.xing528.com)

文字叙事起于理性,经过感性想象而最终止于理性,影像叙事则始于感性,经过理性提炼完成感性和理性的双重体验,最终达到情理融会的审美境界。影像比文字更直接更容易接近人的心灵,而且它从一开始便可以直接进入人的心灵,它以一种更接近自然的方式与所有具有视听感官的人保持亲近,以一种显在的直观形式挖掘着人的情感和思维的深度。“最简单的、最表面的东西就是最高级的东西,并不像笛卡尔理论中的那样,最简单的只是一个金字塔的基础”(8),影像是与文字一样平等的语言形式,甚至很多时候影像比文字更能直接快速地穿透人的心灵,其震撼作用远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描述的,而建立在情感之后的理性升华则更接近自然生命的运动状态,更容易被生命所接受并化为生命的理性力量。著名导演王家卫正是将其对现代人性的深入思考化为独具风格的影像逻辑,富有标志性的抽格镜头中,人物如孤魂野鬼一样漂泊游荡,狭窄而拥挤的空间中人们过着片断式的生活,几乎没有人物是流畅连贯的或彻底明了的,唯有抽动的影像、狭窄的空间,变形的镜头是鲜明而醒目的。这些貌似感性的、直接刺激人的生理感官的“一堆既不是在现在也不是非现在,既不是具体的也不是抽象化的,既不是在这儿也不是在那儿,不死不活的……冲击着眼睛和耳鼓”的像幽灵一样的东西,不仅拥有了巨大的情感力量,而且同样能够潜伏进人的意识深处,深深撞击着人们对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王家卫的影像正是对现代都市人孤独寂寞生活状态的理性思考的外化形式,影像中既倾泻着感性的魅力,又充盈着理性的沉思。斯皮尔伯格、科波拉、库布里克、波兰斯基、马利克,都是创造影像的大师,他们选取不同视角,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影像形式对战争进行了生动而深邃的思考。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名单》中运用一个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儿的影像颠覆了一切有关战争的思考和辩解,在他的影像中,战争就是对无辜生命的虐杀,哪怕是行进在人群中的一个可爱的红色的小生命,也无法逃脱罪恶的战争,一切关于战争的辩解,正义或邪恶的争论,在这个弱小而可爱的生命面前都轰然坍塌,这个红色的影像比任何干枯的哲学论辩和政治宣言都更有力度,都更逼人心魄。电视剧的影像跟电影一样充满了感性魅力和理性深度,《记忆的证明》中随处可见具有理性精神的影像叙事:行进在劳工队伍的十几岁孩子瘦猴突然看到远处铁丝网上发出漂亮的光芒,就好像奶奶给的护身符正在那里闪光,美丽的光线吸引着瘦猴,他快步穿过人群痴痴地向那个闪光的东西走去,他伸手抓住那个闪光的东西,身子也随即一阵痉挛被电死在高压的铁丝网上。孩子的童真和这个残暴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导演虽然没有用一句台词来表达日军的残忍,但这真实的影像中却蕴涵着所有的情感和思索。《天下粮仓》中柳含月为了成全米河和卢蝉儿的爱情不惜以身化烛,当米河最后赶往京城踏上仕途之路时,突然发现桥头撑起无数点红烛照亮他前行的路,米河扭头寻去,只见一身白衣的柳含月站在桥头,身影叠映在无数点烛光之中。这一段沉静的、唯美的、浪漫化的影像语言胜过了海誓山盟的万语千言,无以言表的旷世爱情化为这静美的影像,激荡着观众的感官和心灵。

影像作为一种语言存在,它不比文字等其他任何语言形式更低级,它只是采用了不同于文字语言的感性表达形式,但它一样可以升华出理性的光辉。重要的不是语言的存在形式,而是语言的言说方式,影像只有与生命的情感与深邃的理性精神相结合,才能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因为“画面永远是视觉艺术形象的基础,但是它决不充分体现它的实质,因此画面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仍然不意味着它属于艺术,只有当它能表现某种内容,也就是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时,这样的画面才是艺术的。因此,任何艺术中的视觉形象永远是两种元素的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9)影像不仅仅是为娱乐而存在,更是为叙事和思想而存在,影像具备逻辑叙事能力和理性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