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介绍

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介绍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民间性,意指电视剧影像叙事的大众化、通俗化、平和化等风格的综合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视剧影像叙事取代了传统叙事艺术在民间乡野、街头巷末的历史地位而日渐成为古往今来最具大众性的叙事形式,但传统民间叙事的世俗化、民间性的叙事特征和叙事理想仍旧贯穿于中国电视剧,尤其是中国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叙事行为中。

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介绍

二、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

电视剧影像具有强叙事弱表意的叙事性特征,同时,电视剧影像也呈现为民间性叙事特征。所谓民间性,意指电视剧影像叙事的大众化、通俗化、平和化等风格的综合体现。电视剧影像因其家庭介入式的存在方式,随意自由的观赏形式,其影像生产也必然以普通大众为基础,以平和的、能够被最广大群众接受的叙事形式,来表达对日常生活和普通民众的关怀。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剧是一种大众艺术,而大众艺术就必须包含大众的利益,电视剧叙事则必然符合大众情感模式的需求;2.大众不是被动的文化消费者和接受者,而是大众文化创造者,大众文化不是自上而下的创造,而是大众的选择。3.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隶属于文化工业生产体系,但它决非工业体系中的一体化、中心化、霸权式的物化商品,它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意义正在于撕裂一切商品的同质性、一体化、标准化工业属性,进而提供给民众更加丰富的、多元的美感和意义需求。

相对于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的受众,中国电视剧拥有了更为普遍的、最为广大的受众群体,那些因为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区域限定、阶级归属、经济状况而被长久排除在文化艺术和高雅殿堂外的普通百姓,因为电视的出现,拥有了普遍享有艺术的便利,电视剧叙事也因电视传播的无远弗届而成为深受普通大众欢迎的,最具大众性的影像叙事形式。作为大众影像叙事形式并依靠大众而生存的电视剧艺术,其叙事行为则必然包含也必须含有大众利益并符合大众情感模式,为大众所接受和欢迎,这就要求电视剧影像叙事必须含有符合大众利益和欣赏习惯的、民间性的、世俗化的叙事因素。民间性的、以娱乐为目的、具有世俗情态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较早可以追溯到说书(15)、皮影(16)等艺术叙事活动,它们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广泛的、最为民间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底层劳动人民辛苦劳作之余的休息方式和排忧解苦、重唤人生希望的灵丹良药,对百姓的生活延续和世俗的精神向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传统社会中,听“书”和观“影”的对象一般都是底层劳动群众,他们因其阶级属性和经济地位的低下被排除在正规文化教育之外,而那些所谓的文化艺术和高雅之堂都是百姓不能问津和不可登入的地方,但是,广大劳动人民跳动活跃的生命力和世俗的人生向往是不可抹煞的,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和质朴的人生理想便以另外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化作街头巷末、茶余饭后的说唱和影戏,众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疲劳,不拘任何小节和仪式地聚坐在一个空场或土堆前,听着说书人用大家熟悉的通俗语言,噱趣横生地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人生故事,民众们在故事中寻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劳作的疲乏和生活的艰辛便烟消云散,而后带着满足的微笑和意犹未尽的悬念开始另一天的劳作,并期盼着夜幕降临下另一次叙事的开始。传统的民间叙事活动不仅为普通百姓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休闲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中最容易获得的期盼和梦想,而且也为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奠定了丰厚的民间叙事原型。传统的民间叙事大多以朴素、生动、通俗的语言形式,以历史演义、神话故事、英雄传奇的叙事内容传达着有关善恶相报、英雄济世、天道为公的基本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广大百姓将现实生活的苦乐哀思寄托于历史英雄和远古神话的悠远叙事中,从通俗易懂的方言和充满噱趣的“影戏”造型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说书”、“皮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众艺术形式,其世俗化、民间性的叙事特征随着邈远久长的岁月变更日渐积淀成为一种历史原型,构建出当今大众艺术的基本叙事走向和脉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视剧影像叙事取代了传统叙事艺术在民间乡野、街头巷末的历史地位而日渐成为古往今来最具大众性的叙事形式,但传统民间叙事的世俗化、民间性的叙事特征和叙事理想仍旧贯穿于中国电视剧,尤其是中国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叙事行为中。

对于叙事,我国小说家胡辛认为“不论东西,不分古今,我以为人类爱听的故事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出类拔萃者,即所谓英雄豪杰名流富贵者的故事;一类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后一类故事,让受众觉得亲近贴近,没距离,容易引起共鸣,诚如张爱玲所说,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前一类故事迎合了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心,爱看不同于特别是高于自己的天地的人”。(17)被正统文艺视为“俗”的传统民间叙事形式,正是面向民间社会的叙事艺术,这种发生于勾栏瓦舍、茶肆酒楼、市井街庙、融进百姓生活的叙事行为恰恰被社会最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喜欢、接受和参与,并以旺盛的生命活力代代相传,成为过去时代最具活力的精神文化活动。电视剧的出现,是传统“说书”、“皮影”等民间叙事行为在现代电视影像中的复活,电视剧影像叙事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民间叙事艺术民间化、大众性的叙事特征,并在光电科技的支持下,将这种大众叙事行为推向高潮并更加贴近百姓和走进日常生活。(www.xing528.com)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机开始普及到今天,电视机普及率已高达90%之多,也就是说,从城市到乡村再到边远的山区,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和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代社会最具民间化,真正大众化的文化行为。”(18)电视剧收视群体不再以文化层次高低作为樊篱,它的叙事目的便是被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电视剧成为不分职业、不分阶级、不分年龄、不分地区的所有人群共同享有的文化艺术活动,而电视剧收视的民间性和大众性则必然要求电视剧影像叙事的民间性、大众性和世俗化,电视剧影像成为表现日常生活、世俗情怀、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的最为合适的叙事载体。从中国电视剧叙事史上出现的几次收视奇观也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的叙事特征依然是当今电视剧影像叙事所遵从的原则:《渴望》的好人落难、《北京人在纽约》的普通人梦想传奇、《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和英雄结义、《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理想追求、《青衣》中普通人的不甘和挣扎、《浪漫的事》中的家长里短……都无不于常人常理、传奇演义中诠释着普通人的人生际遇和喜怒哀乐,于跌宕起伏、连绵不断的情节建构中消解着现实的无奈和痛苦,电视剧不仅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窗口,而且是人们释放沉重、重燃希望的居所,电视剧影像叙事替代了传统民间叙事行为成为满足广大民众重置生命意义、寻求人生幸福的民间叙事形式。

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每一部文学原文的构成都意识到它的潜在读者,都包含着它写作对象的形象”,(19)作品的意义因读者而存在。同样是文艺创作,我们完全可以将读者/文本的接受美学批评运用到观众/影像作品的研究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获得以下结论:影像是一种交流媒介,影像不能脱离观众而独立存在;大众文化(20)及其情感模式是影像叙事的潜在构成元素;观众与影像叙事在历史中互为阐释,共同建构历史性的话语意义。那么,从民间大众文化的立场来生产和制造电视剧影像叙事,则成为一个必然和不难理解的道理,从大众文化的民享、民有、为民所喜闻乐见的角度而言,迎合大众并不就是高雅文化立场上的所谓“媚俗”,而很多时候这种所谓“媚俗”的指摘不无可能就是某些张扬个性脱离大众的借口。某些影视剧制作人面对个人作品在市场和观众面前的惨败,以一句“我的作品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为自己设置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位置,用苏珊·桑塔格的话便是:这只能说他很愚蠢。因为未等到下个世纪来临之前,他已经将自己排除在这个世纪之外。论说影像叙事,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一直被贬斥为不是艺术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至今仍控制着世界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我们在挣扎着如何抵抗好莱坞电影工业对中国市场的侵占和文化殖民的同时,更需要仔细思考好莱坞影像兴盛背后的原因,即对大众情感模式的深刻尊重。(21)电影影像生产尚且如此,以介入绝大部分家庭为存在方式的电视剧影像生产,则更不能无视观者的存在,电视剧影像叙事也决不能无视民间大众的历史积淀和审美倾向而成为脱离观者的空洞叙事。

大众不是被动的文化消费者和接受者,而是大众文化的创造者,大众文化不是自上而下的创造,而是大众的选择。大众经过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文化实践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现实,自有其文化和艺术的本质合理性,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应该尊重经由大众创造出来的由大众消费的大众文化形态和艺术叙事形式而不是相反,只有尊重并满足大众需要的电视剧影像叙事才能得以发展和壮大。然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态,虽然隶属于大众文化工业生产体系,但它决非工业体系中的一体化、中心化、批量化的物化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艺术产品,文化艺术产品的意义正在于撕裂一切物化商品同质性、批量性、标准化的工业商品属性,提供给广大民众更加丰富的、五彩纷呈的多元美感和意义需求。中国电视剧民间化的影像叙事在满足广大民众叙事要求的同时,也必须杜绝没有任何创新的一切以大众化、民间性为标榜的批量化、同一化电视剧影像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