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剧的叙事艺术,叙事:如何讲故事

电视剧的叙事艺术,叙事:如何讲故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叙事——如何讲故事现代逻辑学和哲学指出:“事实乃是对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实际情况的一种断定或陈述。”如上述论述中所说,电视剧是要讲故事的,是叙事的艺术。[6]也就是说,叙事作为故事的“讲述”,作为呈现出来的“故事”,虽与故事紧密相关,却不是故事本身。由此看来,今天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自然应算作艺术家,故其职能就是描述可能发生的历史。

第一节 叙事——如何讲故事

现代逻辑学和哲学指出:“事实乃是对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实际情况(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一种断定或陈述。”[5]也就是说,“自在之物”本身并非就是事实。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当其过去或现在作为呈现于人们感官之前的现象,为概念所接受,并由认识主体做出判断时,这才知觉到了一个事实。这一点颇似马克思所说的用科学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含义。

这一点对我们认识电视剧叙事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上述论述中所说,电视剧是要讲故事的,是叙事的艺术。但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故事”和“叙事”并不是一个概念。(注:这里的“故事”不是我们平时口头上说的“讲故事”中的故事)郝建先生曾指出:“我们可以假定世界上发生的‘事’在尚未被人形诸语言之前是按照‘本来’面貌存在的,但这样存在的事件不是‘叙事体’而是‘故事’,即我们假设的、具有本来面貌上的‘故’事。当这种意义上的故事被用特定的语言加以表述之后所得的结果才是‘叙事体’,即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以一定方式结构起来的、并由一位(在电视中是一个集体)叙述者用特定角度传达给读者(听众、观众)的一系列事件。再说一遍,这些‘事’并不是过去生活中真的有过的而是艺术家杜撰的。”[6]也就是说,叙事作为故事的“讲述”,作为呈现出来的“故事”,虽与故事紧密相关,却不是故事本身。

显然,这里揭示的故事与叙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事实与陈述的关系在电视剧叙事艺术领域里的一种体现。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诗人的职责不是描述历史,而是描述可能发生的历史。亚氏的这句话把史官和诗人(或说艺术家)的职能作了一个区别。由此看来,今天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自然应算作艺术家,故其职能就是描述可能发生的历史。这一点本来是很清楚的,但由于“纪实性”这一观念的出现,却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尤其是那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纪实性电视剧,更是努力把这种“可能”降为零。然而,历史永远是现在人眼中的历史。那种严格排斥虚构从而达到“真实”复现历史的努力在现实意义上是徒劳的。(www.xing528.com)

但话又说回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这些“故事”(或者说“叙事原材料”)毫无主观能动可言。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开始对叙事技艺进行研究与探索。神话、史诗、寓言、圣经故事等等都是人类早期叙事艺术的成果。电视剧则可以说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叙事样式。综合这漫长而多样的叙事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同样的历史文本经不同的叙事形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以记载详实、视角客观为主的叙事就被视为正史,而以夸张虚构、塑造人物为主的则被称为野史。如同样一段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的历史,在《三国志》里人们看到的是关于三国的历史,而在《三国演义》里人们更多地是感觉这“三分历史,七分虚构”中的艺术魅力。

就纪实性电视剧而言,尽管其反应速度很快,尽管多是现实题材,但从叙事角度来看,它同样也是对历史文本的一种叙述与阐释,只不过这段历史刚刚逝去不久,离我们尚不遥远而已。就像历史上的许多叙事体会给人以正史与野史的区别一样,电视剧文本也往往因在如何“讲”的环节,即处理素材的方法和技巧上的不同,使得观众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从纪实性的美学要求出发,如何更好地运用叙事策略,使得我们的作品在观众心中产生真实可信的认同感,将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重点。我们对此的高度重视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从电视剧实践来看,叙事的完成固然贯穿于整个创作流程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剧本在这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剧本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着叙事的成败。在剧本策划、创作阶段出现的问题如不能得以及时解决,常常成为全剧的硬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