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闻背景
所谓新闻背景,简言之就是“有关新闻事件的环境和历史的材料”,“它虽然不属新闻事实本身,却是可以用来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17]深度报道的另一特点就是十分注重这些背景材料的运用,以此来增强新闻政论的可信性和力度。这一点也同样很快地被当时的电视剧工作者们掌握,并直接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新闻启示录》中的新闻背景运用之多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剧史中前无古人者。全剧开头就是一组新闻资料片段,揭示主体事件——南亚大学实施改革的大背景: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在全国展开;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中央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年,安徽凤阳成为中国举世注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
中国改革开放在这一年拉开了帷幕,故事也在这一年开始……(www.xing528.com)
此后,事件背景便以时间流程为顺序展开,一直到该剧创作年份(1984年)的前一年。第一个段落(南亚大学助教丁家俊被流动到地方大学)结束后插入的是:1982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邓小平会见美国实业家哈默;第二个段落(周克事件、闵婕被下派到记者站)后插入的是:1983年中央批准深圳等四城市为经济特区、中国领导人开展广泛外交、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访华;第三个段落(南亚起用楚毅任计算机所所长、黎静要去乡镇企业发展、挖泥船事件)结束后插入:邓小平高度评价深圳发展速度、改革人物步鑫生引起轰动、14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开放。
《大角逐序曲》中的事件背景虽然不是像《新闻启示录》那样的全景式展示,但也是创作者颇费思量之处。在学生们刚到东汽时,东汽为学生们放了一段资料片,这段片子放了约有十多分钟。时间之长,让观众似乎忘了这是电视剧里的一个假定情境,而把自己当作实实在在看一部资料片。在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创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发展史、世界汽车强国的诸多强势以及中国汽车业的相对差距和有志之士应对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实际上,这一段与其说是给学生们看的,倒不如说是给观众看的。创作者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告诉观众,中国汽车的现实处境究竟如何。
深度报道体的“纪实性电视剧”的特点也在其他两种体式的“纪实性电视剧”中得到体现。如《好人燕居谦》用字幕交待有关燕居谦去世的信息;《长城向南延伸》开头用资料片交待各国到南极探险、科考的历史。《长江第一漂》开头字幕介绍“长漂”的意义:“在祖国西南的四川,一位年青人迈出了无畏的第一步,结束了‘长江自古无人漂’的历史。”
四川会议在综述里归纳“纪实性电视剧”美学追求中曾提及“使用新闻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表现形式”。[18]这一点正是针对以上特点所说的。
这里所说的事件背景实际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按照通常的理解,就是“围绕并形成和制约、影响着人物生存和生活的文化环境,首先是社会环境。”[19]多少年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一直是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经典原则。“人物之所以有典型性,乃是因为在他的周围集结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乃是因为通过他的活动,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图景,概括出那一时代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的缘故。”[20]以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阿Q正传》为例,小说最大的成功除了阿Q其人之外,还在于它真实地反映出上个世纪初中国政治的风云变幻与农村的现实。这一切都是通过江南小镇——未庄的诸多人和事,如假洋鬼子、赵老太爷、小D等非常具体的艺术形象,曲折含蓄地表现出来的。然而,当时“纪实性电视剧”在表现社会时代背景上则仿佛是偏好别样的一种手法。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他们似乎更倾向于借助语言,以直接鲜明的方式加以表现。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如果把深度报道体纪实性电视剧中的这些政论或是背景介绍部分(不管是对白、旁白还是字幕)单独拿出来,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几乎就可能组合而成一篇新闻深度报道。这恐怕也是深度报道给这一时期电视剧打上的最深的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