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媒介消费到身份认同建构

从媒介消费到身份认同建构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剧迷是如何通过媒介消费来建构其身份认同的。在关于消费文化的论述中,学者普遍认为,消费与身份认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鉴于此,本章首先将在探讨中国内地美剧迷消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美剧迷这一融媒体环境下新型受众的身份建构过程。事实上,美剧迷的媒介实践活动也牵涉到了复杂的跨国消费、文化认同等过程。

从媒介消费到身份认同建构

在之前的章节中,笔者详细探讨了美剧迷的媒介消费,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美剧迷这一类新型受众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他们与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之间、与文本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随着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大众受众的分化逃逸,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在不断调整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此来刺激他们的消费,极力为节目培养更多的忠实粉丝

美剧粉丝身份得以形成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来自内容生产者一方的促成;美剧迷并非沉迷于电视的“沙发土豆”,也不是粉丝经济的主要贡献者,而是对于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理性”受众。同时,他们不仅以一种新的状态、方式消费文本,还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凭借新技术的支持,粉丝们创作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且传播的范围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扩大。另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受众,美剧迷的媒介消费不仅是个人私下的行为,随着互联网进入Web2.0阶段,它更多地发生在群体的环境中,收看剧集和参与网上迷群活动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网上群体对于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媒介消费,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剧迷是如何通过媒介消费来建构其身份认同的。在关于消费文化的论述中,学者普遍认为,消费与身份认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对商品的享用,只是部分地与其物质消费有关,关键的还是人们将其用作一种标签。[1]人们通过其消费的模式,如对于某种艺术形式或特定内容的喜好、对某些媒体的选择,来表达自身社会认同的某些重要方面,而这些不同的选择就成了直接诠释某种个人或集体身份的符号。[2]具体到今天处于媒介饱和状态之下的受众而言,媒介影像及其媒介消费,对于形塑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媒体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提供构建认同性的资源和材料。[3]总之,媒体不只是信息管道,它还会影响自我建构。[4]

阿伯克龙比和朗斯特提出了观展/表演范式,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在该理论框架下展开实证研究。有鉴于此,本章首先将在探讨中国内地美剧迷消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美剧迷这一融媒体环境下新型受众的身份建构过程。具体而言,即观展/表演范式中的关键概念,如“媒介影像”“想象”“表演”“观展/顾影自盼的循环”等等,是如何与实证研究的资料一一对应的;美剧迷的身份建构又呈现出了何种特征,或者说经由想象、表演的过程,美剧迷形成了怎样的新型受众身份。(www.xing528.com)

此外,结合前述研究我们发现,由于观展/表演范式受限于提出时的时代背景,对于当前因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某些新情况,如传受之间关系的变化,内容的生产者在美剧迷身份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网上迷群的大量出现,“受众社群”不再只是存在于粉丝们的想象之中,而是真切地出现于互联网上并产生了实际的影响,等等,并未作重点讨论。本章也将从这些方面对观展/表演范式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其次,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中国内地的美剧迷,他们迷恋的对象——美剧,所蕴含、承载的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剧迷接受美剧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该过程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基于美剧迷自身的主动性,突破重重限制而实现的。事实上,美剧迷的媒介实践活动也牵涉到了复杂的跨国消费、文化认同等过程。而对于外国文化产品的消费究竟会怎样影响消费者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则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一个永恒命题。因此,本章还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和对网络美剧迷群的参与式观察,来探讨中国内地的美剧迷对于美剧中所承载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以及观看美剧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