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都是美剧的爱好者,但是并不表示美剧迷们是受过美剧“洗礼”后的“均质”群体。实际上,美剧迷是有着独特个人气质的专有“面孔”,他们在网络上的集结不过是“意见与品味的意外相逢”,也就是说,他们是偶然在网络上遇见与自己的爱好、品味相似的人群,仅是“碰巧在同一时间朝向同一方向”。因而,网上美剧迷群并非同质化、无差别的群体,其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分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由于追逐不同的剧集而形成的分化。在网络上,几乎每一部美剧都有其拥趸,观众出于对不同剧集的偏好而集结成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美剧迷群。而即使是围绕同一部剧集形成的迷群,我们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其差异与分化。具体而言,包括差异化、个性化的解读以及等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一)差异化、个性化的解读
在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很多常见的西方媒介效果理论,比如涵化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等,基本上都认为媒介对受众会产生“同质化”的作用,在媒介长期的影响下,受众的意见会逐渐趋同,并与媒介的意见保持一致。比如涵化理论认为,电视是一种具有强大效果的传播媒体,受众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媒介特别是电视,对于受众有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受众的观点会越来越多地与电视重合。议程设置理论则认为,大众传媒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参与讨论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受众的议程与媒体的议程具有一致性。而沉默的螺旋理论也认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一种压力。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造成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个人数量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实现主导意见的趋同。在此过程中,媒体不断地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持非主要观点和态度的人,在大众传播的压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少。从这些理论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效力强大的大众媒介的影响下,受众的意见观点最后基本上都会与媒介的宣传相吻合,逐渐趋于同质化。然而,这些理论在强调媒介效力强大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媒介生产及其内容会造成受众分化的可能性,最后所形成的并不是一个意见高度一致的群体,而是更多个性鲜明的“面孔”。
对于美剧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意义较为多元,且具有多层次性。因而,不管是对其中的人物还是主题,都存在着多种解读方式。很难说哪一种见解可能占据绝对的优势,而其他的见解则完全站不住脚。文本本身的特征导致受众解读的多元化,促成了意见的分化而非高度集中。尽管所面对的是同一个文本,但是,由于美剧文本的这种特性,导致在对文本的理解方面,在创作方面,在处境与认同方面,剧迷们却可能是各不相同的。
以《越狱》为例,其中包含了多个重要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真实、立体、丰满,他们拥有非常复杂的个性特征,并不是简单的好或坏就能够概括的。从编剧的初衷以及多数观众的偏好来看,剧中的男主角迈克肯定是最受瞩目的正面角色。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迈克的粉丝,选择其他角色的剧迷也大有人在。在网上迷群中,剧迷们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常常和生产者的设定产生较大的差距。正如费斯克所说:迷的文化知识并不等同于官方的文化知识,因为它增加了迷对于原文本的权利和参与。[14]比如强奸杀人犯、同性恋T-Bag 在剧中完全是一个大反派,他手中握有数条人命,生性狡猾残忍、贪婪凶狠,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是编剧也为他安排了一段悲惨的身世和成长经历,以此来解释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种种凶残的表现,同时这个人物的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亮点。在伊甸园国外电视剧交流站中,这个人物意外地受到了很多剧迷的追捧,甚至仅次于男主角迈克,他被认为是全剧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人。剧迷们不但为他“盖楼”,还撰写了大量深入详细剖析该人物的帖子,对他的行为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发掘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和闪光点,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喜爱之情。有粉丝就表示:“看着虽然狡猾,但是做人做到那个份上也够不容易的了。在他身上有种我们每个人骨子里潜藏的阴险和狡诈,他的种种(行为)也都是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可以理解,没准儿我们到了那个地步也会那样。”
除去人物的多元化之外,主题的多样性也是导致差异性解读的一大原因。例如,针对《纸牌屋》的内容之丰富、可供解读的角度之多,有粉丝这样写道:“有对美国社会现状研究颇深的,可以借此机会写几万字,和大家分析每一集对应的社会事件;有对民主政治感兴趣的,也可以对国会议员被戴上手铐、抬进会场,参议院、众议院的角力,民主党、共和党的明争暗斗,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有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也可以写出弗兰克的祖父所参加的那场南北战争给美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弗兰克和女国务卿为何不时强调自己的南方人身份……《纸牌屋》可以探讨的角度实在太多。甚至,从美食的角度,都可以以弗兰克所热爱的那家弗莱迪肋排作为切入点,探讨剧中出现的饮食文化,来一次‘舌尖上的美国’。”可以说,美剧中众多的主题为剧迷们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诠释这部剧集。
此外,通过对网上迷群的观察我们也可以发现,尽管大部分美剧迷对于剧集的解读大同小异,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评价,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互动的过程中,粉丝们并不追求视角或意见的一致性。相反,迷群中对于多样性和独创性更为推崇,即采用一般人很少能够想到的切入视角,或是以一种迥异于多数人的思维方式。人云亦云、简单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的帖子,在迷群中的影响非常有限;而那些有独特视角、见解的原创性帖子则更受欢迎,很容易成为大家关注的热帖,能够吸引众多的回帖。
比如,在对于《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的评价中,ID为“张芝萍”的粉丝发帖称:“第六季结束了,(我)看了很多剧评,都非常不错,对每一条线(索)的分析和概括都很详尽,我想没有必要重复已经被无数次重复的结论啦,那就说点没有被大家关注的东西吧。”她选择了“学士( Master )”这一在剧中尽管重要、但很少有粉丝讨论的角色,详细梳理了其中的几个代表人物、学士制度、学士的训练营——学城,等等。平心而论,这则剧评并无特别的深度,也没有提供超越剧集本身的内容,但却凭借独特的视角,从该集的众多剧评中脱颖而出,获得了893个点赞和95条评论。有些网友在跟帖中这样评价道:“特别棒的剧评,选了一个很小却很有含量的点”“切入点与众不同,赞”“很好的角度!之前看的时候就一直很好奇学士是什么”“看到了一直想看的关于学士的东西”。
再如,ID为“Kaiser”的粉丝对《生活大爆炸》中的五位主要角色进行了这样的分析:
谢尔顿·库珀(Sheldon Cooper), 出身于美国新保守主义大本营——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唯心主义信徒家庭。因家庭成分的影响,加上长期缺乏党和人民的关爱,患上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洁癖。在剧中,他代表了资产阶级大学霸、反动学阀,被太平洋对岸的中国人民痛斥为“谢耳朵”。他对“排座次”有着近乎痴迷的偏执,每次都要坐在沙发的同一位置,不容他人染指,充分暴露了其反动本质。
伦纳德·霍夫斯塔特(Leonard Leakey Hofstadter ),资产阶级大学霸、 内奸。他与学阀谢氏长期共处一室,不仅没有认清其罪恶本质,反而研究起了“谢耳朵”的性格与行为模式,在必要的时候充当解说翻译,为之摇旗呐喊。并且长期与邻居、新时期先进劳动女性代表佩妮(Penny) 纠缠不清,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其心可诛。
拉杰什·库斯拉帕里(Rajesh Ramayan Koothrappali ),资产阶级大学霸、叛徒。他本天竺人士,其祖国也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多年,然而,他出身于上等种姓家族,其父母占有巨额财富并肆意支配底层劳动人民。拉杰什的思想没有超越家庭伦理的局限,对天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闻不问。他长期对女性抱有特殊的眼光和猥琐阴暗的心理,需要借助酒精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
霍华德·沃格维茨(Howard Joel Wolowitz),资产阶级大学霸、工贼。他在“四人帮”中与工人阶级走得最近,也是唯一没有在反动学术道路上走到黑的人。但是他却不知道将青春和子孙奉献给社会主义航天事业,反而利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沉浸在低俗的肉欲当中。
反观佩妮(Penny ),“一颖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根正苗红,却长期遭受“谢耳朵”的冷酷嘲讽和无情压榨,并在伦纳德的蛊惑下受到了玷污。将来美帝国主义内部斗争形势起变化,奥巴马总书记一声令下,Penny必是一位革命小将的好材料。
事实上,关于《生活大爆炸》中主要人物的分析点评帖,在论坛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们每一个都被粉丝们从头到脚、事无巨细地反复点评过。但Kaiser的这个帖子却运用了非常独特的所谓“阶级属性分析法”——这种之前极为少见的解读方法,因此和同类型帖子有着明显的区别。尽管这个帖子开篇就说“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但必须承认,这种解读思路却是“稍有常识的人”很难想得到的,其中包含着很强的戏谑、调侃意味;所运用的阶级属性分析法,也未见得一定就适切得当,但Kaiser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即有关阶级属性的知识,从有别于一般的思维和解读方式入手,运用特有的阶级属性话语,对剧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做出了独到而精准的分析。这个帖子共获得了6717个点赞和342条评论,回复的评论中,绝大部分都在赞扬Kaiser独特而精彩的人物解读。
在深访中,受访者也谈到:
“独树一帜的帖子更能吸引点击率。能分析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才说明有水平。人云亦云有什么意思啊!”
“我比较喜欢看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帖子,特别是那些和大众化的观点相差很远的,但是能言之成理的。这一类帖子总的来说比较有趣,能够让我进一步开拓思路。”
“我觉得判断一个帖子的质量高低,无非就几点:要么能提供独家的信息;要么特全面,分析得特深入;要么就是观点或者视角很独特,言他人所不能言,让人耳目一新。”
由于更容易获得同好的认同,剧迷们大都很乐于在迷群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个人知识储备和诠释能力的体现。在迷群中,当出现不同的意见、观点时,剧迷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总体上来说,只要言之有理,粉丝之间还是比较尊重对方的意见的。那种迫使他人一定要同意自己观点的做法,在迷群中是比较少见的。当然,笔者也并不否认迷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优势的意见,但是,这并不表示它们就可以替代或是压制那些观点独特的个性化表达。(www.xing528.com)
(二)迷群中的等级、性别差异
除了剧迷们在解读文本时视角或意见观点的差异之外,网上美剧迷群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和性别差异。
马特·赫尔斯曾经在其《迷文化》一书中指出:任何既定的迷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社群,同时也是个社会层级。迷在其中分享共同的兴趣,但在相关的知识、接近迷对象的权力以及地位声誉上,同时也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15]在前述关于潜水者、简单回应者、偶然参与者和深度卷入者四类参与形式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都是美剧的爱好者,但并不是每一个剧迷在群体中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和影响力。那些位于顶层的核心剧迷无疑是迷群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而位于底层的潜水者尽管人数众多,但是在迷群中的地位最低,影响力也是最弱的。
比较成熟的美剧迷群会发展出相对完备的群体规范,而关于迷群成员的等级评定标准,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百度贴吧就采用了与剧情、人物相结合的一种颇有创意的方式来为用户评级。在政治剧《纸牌屋》的贴吧中,为用户设置了国安长官、教育长官、能源部长、运输部长……直到副总统、总统大人等18个等级和头衔。
表7.5
而律政剧《傲骨贤妻》贴吧中的会员等级和头衔,则按照初学乍练、法学专科、法学本科、法学学士、律师助手……创始人、皇家律师、律师之王来进行设置。
表7.6 会员头衔&经验值对照表
同时,百度贴吧中还有对“升级规则”的详细说明。用户在贴吧头衔(等级)的提升取决于经验值的多少;随着经验值的增加,等级与本吧头衔都会随之提升。经验值则是根据用户在贴吧中的行为获得的:
表7.7 签到说明表
表7.8 积分说明表
表7.9 优质帖子评分表
不同等级的用户,在贴吧中享有不同的特权。等级越高,所享有的特权越多,受到的限制也越少;这些都是作为美剧迷展演的资本,象征着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
表7.10 等级与特权一览
从上述的评级、升级规则中我们也能看出,那些在信息交流方面最活跃、对贴吧贡献最大的用户居于迷群的中心,享有更多的群体特权。而所谓“活跃”又包含了“质”与“量”两个方面。就“质”而言,更多地受到粉丝所处社会层级结构的影响。社会中的层级结构同样也会投射到网上迷群之中,[16]只不过用以区分地位高下的指标可能有所不同而已。费斯克指出了文化资本的重要性,相关知识的积累对于文化资本的积累来说至关重要。知识和金钱一样,常常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17]实际上,在迷群内部,文化资本正是决定剧迷们地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那些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占有大量相关知识、发帖品质较高的“专家”们,在迷群中往往拥有较高的声望,甚至会成为其中的意见领袖。除了需要占有较多的文化资本之外,粉丝的参与、投入程度以及和迷群的紧密联系,也会直接影响到他在其中的地位。
“论坛里当然存在差异了,论坛也不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地方吧。那些能写的、水平高的,肯定地位就高了。你要是就为了看看帖子,常年潜水,那肯定是谁也不会知道你,更别提什么影响力了。”
“我觉得(核心成员)也不一定都是特别厉害的人吧。比如说某某,其实她本人也不是特别有独创性,文笔也是很一般的。但是她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收集整理的工作,甚至把马宏(《越狱》中的人物)的镜头都做出高清版的截图放上来,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所以她在这帮马宏的粉丝里很有影响力,大家也都认她啊。”
在美剧迷群中,地位最高的精英粉丝们所得到的关注度和赞誉度是最高的,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是最雄厚的,也最具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正如赫尔斯所说的那样,迷不仅在社群中分享共同的兴趣,同时也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权力、地位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利益差别会引起美剧迷对于权力的追逐与争夺,尤其是那些处于无权阶层但对权力拥有着强烈欲望的美剧迷,他们会更为积极地参与活动,更为频繁地在迷群中进行展演,以此获得等级上升所需要的经验值。
除了因占有文化资本、投入参与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等级差异之外,迷群中还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尽管仅从ID上,有时难以判断发帖者的性别,但是男性和女性剧迷对于剧集的类型有明显不同的偏好。一般而言,男性更偏向于选择收看科幻剧、律政剧、罪案剧等,他们也往往会在这类剧集的分论坛中成为主导者和主要的参与者;而女性则大多偏好家庭剧、时尚剧等。在那些性别倾向不是那么明显的剧集中,男性和女性剧迷的解读也会各有侧重。通常来说,女性粉丝大多比较关注剧中的情感联系,热衷于讨论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也更善于分析情感上的种种细节,如眼神、细微的动作等等。比如,在《越狱》分论坛中,迈克(Michael )和莎拉(Sara)以及马宏(Mohone)和他的妻子之间的爱恨情愁,就吸引了众多女性剧迷加入讨论。而男性粉丝则更关注剧情之间的逻辑联系,他们容易对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感兴趣,比如手机、枪支等道具的细节。在网上迷群中,这种男性化的、强调逻辑推理的解读,往往被认为比那些女性化的、强调情感分析的解读更有价值,技术含量更高,因而也更受推崇。
同时,网上迷群中不仅存在着性别差异,在某些时候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性别歧视,这一点在政治剧《纸牌屋》的迷群中尤其突出。当某个女大学生粉丝发帖抱怨她的室友没有兴趣与她谈论政治时,多数回复都包含了性别歧视的色彩,告诉她,女性本质上是政治冷漠的,并敦促她应该找男性朋友来讨论。还有粉丝发帖称“问了女朋友和身边的女性朋友,她们对这部剧要么就是不知道,要么就是不感兴趣”,这个帖子得到了316个回复,大部分来自于女性粉丝。她们纷纷在回帖中表明自己女性剧迷的身份,并表达了对于这种性别歧视的反对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