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骅任职期间十分重视科技支撑和规划先行。在他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四十余年内,前期主研中国盆景,重视盆景的艺术追求与技术拓展,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1985年起担任了近十年的上海市园林局局长助理,在这十年中,他继承前两任局长优秀的道德品质,发扬他们优良的工作作风,无私无畏地致力于钟爱的园林事业,成为上海园林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最称职的接班人,成功而全面地完成了一代园林巨匠的传承。1994年担任上海市园林局局长后,他主持上海市的绿化规划、建设和科技工作。为了实现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有效发挥城市绿化在改善上海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技兴绿,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园林绿化发展新路。
胡运骅主持并参与了一批带有前瞻性、指导性的重大应用类科研课题,并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上海市领导重大决策的强力依据。作为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他善于把握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针对性地从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生物防治技术建制、栽培介质利用、新优品种培育等重点领域,以设计、科研为主攻方向,集成关键技术,指导工作实践。同时也注重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成果开发应用,依靠技术创新,不断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的全面提高。如《上海绿地分布与热岛效应关系的研究》的科研成果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上推出,一连串详实的科学数据,使市长胸怀乾坤、心有底气,该项科研成果俨然成为市长作出在市中心耗巨资大规模拆房建绿,建设延安中路等一批大型绿地重大决策的关键依据;《迈向21世纪城市绿化研究》课题成果为制订绿地系统规划和环城绿带的建设等提供了技术和政策的保障;并且与《构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化系统的技术研究》课题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个综合性课题研究成果为上海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超常规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期,胡运骅又领衔完成了《世博会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种业、苗业影响及对策措施》的研究,为保证世博会的苗木供应及避免苗木生产盲目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是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导向,制定一个高起点又切实可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十分重要的。绿地建设、规划先行,为此,胡运骅在程绪珂、吴振千两位老局长、老专家倡导的生态园林理论及城乡一体、林绿统筹、大小并举、远近结合、建管并重等方针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上海与国外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的差距,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化理论为实践、主持编制了城乡一体化的《上海绿地系统规划(1994~2010)》。这项规划无疑是上海园林绿化史上最完整、最具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并且对2010年后几十年的上海园林绿化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他注重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提倡高起点、前瞻性,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坚持将有限绿地效益最大化,提出了“环、楔、廊、园、林”这一科学合理的绿地结构,同时也正式明确了“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内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等绿化分类分级均匀分布的布局形式;坚持生物多样性的树种规划原则,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引进国内外地带性的新优植物,并采用各种引导措施将引种成功的新优品种推广使用。在此规划的指导下,上海的园林绿化建设蓬勃地有序发展,同时使上海园林绿地中常用的园林植物从不足500种发展到800种以上。(www.xing528.com)
胡运骅还深入区县,积极参与各区县的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讨论,把握原则分类指导,将上海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地分解到各区县,将规划落到实处,推进了市、区绿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