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团队,桃李满天
新上海园林绿化行业最早的设计部门为工务局园场管理处造园科、设计科。1950年,吴振千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造园科工作,他从一个造园科“小兵”,在实践工作中进步成长,1952年任造园科科长。在当时提出的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下,他带领技术人员有序地展开园林建设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成立了上海市园林局设计室,吴振千先生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的园林建设工作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他任职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于1985年成立,他继续关注领导着园林设计,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1950年的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到1985年发展到上百名技术人员,从造园科、到设计室、到成立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无论是专业范围还是管理规章都在吴振千先生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健全。
作为上海园林设计行业的创始人、掌门人之一,吴振千先生为上海园林绿化设计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
上海园林设计的一代专家们:柳绿华、陈丽芳、周在春、谢家芬、张文娟、颜文武、章怡维……都是走出大学校门,来到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设计科,在吴振千先生的指导和培养下成熟起来;而这些著名园林设计师的学生们:朱祥明、秦启宪、庄伟、还洪叶、郑松勤、徐琏、高炜华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刚出校门就到时任设计室主任吴振千先生这里报到的,现在他们正活跃在园林设计的岗位上,多有建树。时至今日,吴振千先生还在用他的一贯热情在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关注着他们的作品,更关注着上海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建设。
(二)亲自演绎上海园林建设史上的几出重头戏
如果说上海解放后程绪珂先生是新上海园林绿化事业的总指挥、总策划,那么,吴振千先生就是一个最忠实的领军人物和最辛勤的实践者,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亲自演绎了上海园林建设史上的几出重头戏。
1.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
位于南京西路西藏路口,占地约35公顷的跑马厅是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时代的以娱乐、赌博为内容的场地,新中国成立后该场地回到了中国人民手里。1951年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块宝地的北半部辟为人民公园,南半部建为人民广场,吴振千带领他的团队,在程世抚处长的领导下,进行了总体设计及地形建筑小品和绿化种植设计。1952年10月1日,公园向市民开放,被民众称之为“市中心的一块绿宝石”。
2.上海动物园
1954年6月,为了接纳云南省傣族人民赠送的大象,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改造成大型的独立的动物园。吴振千告知他的团队,建造动物园要充分掌握自然环境条件与动物习性的关系;动物的展出、排列和分布要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他率领虞颂华、顾正、洪伟烈、崔健吾、秦家禄等设计人员驻在公园现场,与专业技术人员陈克立及饲养员共同研究,边探索、边设计,力求功能上适用,外观上美观。上海动物园自1954年始建,1989年进行二期改造建设,在国内外声誉很高,在科研、科普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www.xing528.com)
3.鲁迅纪念公园
1956年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诞辰75周年。经中央批准决定将虹口公园改造成鲁迅纪念公园。吴振千先生听取了陈植和汪定曾两位老先生的建议,率领柳绿华、颜文武等设计人员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大草坪的开阔让纪念亭与墓地遥相呼应,整体不承袭中国旧时墓地形制,而是采用在照壁后墙上镌刻毛主席题字“鲁迅先生之墓”,庄严肃穆、很有气势;墓两侧由许广平、周海婴亲手植上柏树,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又有现代园林的氛围;纪念馆的建筑外貌采用白墙、灰筒瓦,配以马头墙,体现绍兴民居形式;墓园与纪念馆的绿化布置在原有的基础上,添植体现鲁迅人格精神的花木,此设计做成沙盘送往中央有关部门审核时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
4.“414工程”——西郊宾馆
在中心城区向虹桥机场西进的途中,有一片林木浓密的花园式别墅宾馆,这就是著名的“西郊宾馆”,上海首座国宾馆。1960年初,上海市委决定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具体实施建设。吴振千率领团队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调研、征地、规划、设计、施工。园子保留了原有大树,将原有的小块绿地融入大环境内,力求旷奥结合;丰富地形处理,以屏障、增景、贯通水流、利于种植为前提挖土推山,使整个园子富有了灵气、增加了空气湿度。
这里至今仍是上海最具知名度、最具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庭园。
5.大观园
1978年,按照彭冲市长“上海应兴建优美的旅游景点”的要求,吴振千先生提议在淀山湖畔兴建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理由为:淀山湖是一个天然的大型湖泊,水域广阔(比西湖大12倍),烟波浩渺、汪洋无际,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来到这里,自然体味到海阔天空、心旷神怡;“红楼梦”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作为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舞台——大观园,在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上也称得上是一个辉煌的结晶,作者在小说中对大观园的布置有详细的、值得推敲的描述,这早就引起许多学者,尤其是吴振千等园林界专业人士的浓厚兴趣。
1979年,项目得到批准,整整八年时间,吴振千率领梁友松、乐卫忠、柳绿华、周在春为主的团队呕心沥血,尽善尽美地将它作为一项精品来创作,精心雕琢、精细装饰,该项设计曾被评为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建筑”,并荣获了当时园林行业设计最高荣誉奖“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和上海园林系统唯一的施工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6.豆香园
豆科植物是个神奇的大家族,在世界和我国均有广泛分布,而在上海目前园林中常用的豆科植物仅十几种。豆科植物的多样性,期待着有价值的发掘利用。吴振千先生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在有生之年能设计建造一座豆科植物专类园——“豆香园”,让豆科植物有个安家的地方,始终没有放弃去寻找珍稀豆科植物,就连出差外地无意间发现的珍贵豆科植物,他也会想尽办法收集一颗种子或一株幼苗。2005年得到了政府支持,在陆家嘴地区找到了一片近4公顷的黄金地,多年来收集到的豆科植物终于有了安身之所——“豆香园”诞生了。豆香园内种植着201种各类植物,其中豆科植物近一百种。36000多平方米的公园被分成豆香圃、红豆谷、豆乡村、槐花坡等10个景区以及2000平方米的水域形成的湿地景观。在豆香园内还进行有关豆科植物的科学、文艺知识的普及教育;走进豆香园,蚕豆花奇特的外形和色彩、豌豆花飘逸隽永的形态,处处逗人喜爱;赤豆、荷兰豆……百种豆科植物将把游客领入多姿多彩的“豆世界”,并延续着所有人的孩童梦……令吴振千先生无比欣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