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出生的程绪珂,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是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名誉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局长、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离休后着重研究园林绿化走生态化途径这一重大课题。曾两次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退科联优秀退离休科技工作者科技耆英奖,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等。
88岁高龄的她,报刊书籍从不离手,党中央的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她都认真学习,自觉应用在园林事业上,她十分关心的指出:生态园林建设必须要把环境保护事业和园林绿化事业同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园林工作者一定要打破旧的思想框框。第一,要打破唯观赏论的束缚。园林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园林工作者要以生态观念来规划园林,必须开展碳汇植物群落的研究,与郊区林业大力合作,为后代留下清洁的环境。第二,要打破“城市围墙”束缚,坚定地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道路。城市绿地建设要重视,农村建设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更要重视。因为新农村绿地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郊区广阔的绿色空间,不仅向城市提供各种农林牧产品,还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吸收城市释放出来的污染物,并疏导和承载着城市生态中的各种压力。郊区的农林牧是改善城市生态的积极因素,使新鲜空气通过绿廊输入城市,保持城市空气清洁,成为调节城市地区的气候因子。所以,要协调好城市园林绿化与郊区绿化的发展,把农村作为区域发展的延伸,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不论是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所采用的植物都不能只限于观赏植物,应向生态化、实用化、经济化、人本化方向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多功能的综合效益,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达到能使农民切实致富的目的。第三,要打破狭隘的园林植物观束缚。凡是植物,不论是蔬菜、果树、药材还是粮食都可以为园林所用,尤其是木本油料类的能源植物和其他具有生产力的植物,要引起园林工作者的重视。第四,要打破以往园林单纯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现象。绿地属于特殊的社会公共商品,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科学地进行绿化效益计算,比如绿色GDP这类衡量城市生态水平的指标,能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有力的价值分析和决策支持。只有把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紧紧结合起来,园林事业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程绪珂先生指出园林绿化的生态化是世界潮流。20世纪早期,西方人已经提出生态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成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要素。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了自身的生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命题。今天的园林绿化已经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生态文明的思考将对园林绿化事业提出新课题:园林行业究竟怎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为改善世界气候条件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尚须大家共同努力研究。
上海的绿化建设自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曾经谱写过浓墨重彩的篇章,又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六十年前仅有14处公园,绿地总面积3.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0.132平方米;六十年后的今天已有146处公园,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3179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来源于2007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数据)。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园林界老一辈的心血,也有历届领导的努力和广大园林技术人员及广大职工的辛勤劳作。
对六十年园林事业的发展,程绪珂先生深有感触地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离不开社会、经济和生态。不论是开发能源植物,还是建设人类家园,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园林发展的方向。(www.xing528.com)
园林的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城乡一体,林绿统筹,远近结合,建管并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国际大都市上海将以绿色魅力为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世界气候,以低碳经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岁月,一幅更辉煌的“绿满申城”美好画卷将展现在世界面前。
本文作者
许恩珠 女,1938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园林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