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安柳编:一份手艺的修行的介绍

固安柳编:一份手艺的修行的介绍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固安柳编技艺,依然面临重重问题。在他看来,柳编不仅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修行。当时,固安柳编产品达300多种,遍布全国,出口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有时候父子俩编累了,父亲便给王少桐讲固安柳编的故事。因此,固安盛行柳编,历史已久。一时之间,固安柳编声名远播。

固安柳编:一份手艺的修行的介绍

撰文/孟繁勇(本刊记者)摄影/徐宇峰

固安素有“柳编之乡”之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小小的柳条,曾遍布固安家家户户,做柳编、卖柳货成为固安人的生活常态。但随后便急转直下,少有人问津。如今,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固安柳编技艺,依然面临重重问题。66岁的传承人王少桐,尝尽其中各味。在他看来,柳编不仅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修行。

● 66岁的固安柳编技艺传承人王少桐。

66岁的王少桐,家住河北固安县东红寺乡西杨屯村,大半生都在与柳条打交道,在固安柳编界,可谓大名鼎鼎。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握手,他的手如树皮,粗糙、坚硬,微微变形。王少桐说:“柳条硬,要把它编成各种形状,手上没劲儿不行。长年下来,不只我一个,很多老艺人的手都变形了。”

王少桐告诉我,看似寻常的固安柳编,也见过不少大世面:中南海所用的花篮,全部出自固安柳编;1995年,九个中型固安花篮,还曾由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敬献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摆放的高5.5米、直径5.5米的巨型花篮,也多为固安柳编。小小的柳条,如何在艺人手中变为精美的工艺品?它的命运又如何?我来到固安拜访王少桐,揭开其中奥秘。


学手艺,重识天地


王少桐的手艺,来自父亲王月山。王家五个孩子,四个兄弟一个妹妹,王少桐是长子。在王少桐的印象中,父亲常在家编花篮、柳筐,编好后挑着担,领着他,去固安柳市(柳编制品交易市场)卖货。父亲的柳编精致,价钱优惠,一会儿工夫便销售一空。柳编卖完,父亲便会再买些柳条和生活用品回家,就这样以柳编为生——在20世纪60年代,这也基本是固安柳编人的生活常态。

当时,固安柳编产品达300多种,遍布全国,出口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各村皆有村大队组织村民专门以柳编为副业,也有固安县外贸公司专门去村里收货。王少桐一家所在的西杨屯村,家家户户都在做柳编。村里的孩子,只要年龄稍大点,都学着编。王少桐也不例外,时常看父亲做柳编看得入迷。有一次,父亲停下手里的活儿,对一旁看得饶有兴致的儿子说:“你长大了做什么呢?不如跟我学编柳,会点手艺,以后养家糊口。”

于是,父亲教,儿子学。一个月后,王少桐便掌握了柳编的基本技巧,也能编个简单的菜筐。但做柳编是个枯燥活儿,一个小板凳,一根柳条,一坐一天。有时候父子俩编累了,父亲便给王少桐讲固安柳编的故事。

固安境内多为两河冲积平原,北部为沙质蒙金地(蒙金地,一种华北的肥沃土壤),树木繁多,杞柳(又称旱柳,杞柳与垂柳为柳树的两类)遍野。因此,固安盛行柳编,历史已久。据《固安县志》记载: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任固安,将杞柳移植固安,并带来柳编技师。明末清初,杞柳种植已发展到四万多亩。自明朝以来,杞柳种植得以大力提倡,同时柳编技艺迅速兴起。

清光绪年间,在固安县城南、河道衙署之西,开始出现柳市。每逢三、八日,市集上“柳器万千”: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应有尽有。卖柳货也成为当地人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据当时管理永定河道的官员游智开记载:“贩竖麇集,皆柳器也。笸箩尤工致,日中一哄千立尽,贫家夫妇昼夜编织,苦资糊口。”人们所编柳器技术精巧,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远销京、津、苏等各大商埠。一时之间,固安柳编声名远播。

父亲讲的故事,让14岁的王少桐神往不已,他更加痴迷柳编,常去外村打听谁的柳编技艺好,以便登门拜访学艺。渐渐地,王少桐的手艺越来越好,名声也传到固安县外贸公司,公司特意派人找到王少桐。1973年,王少桐被招工至固安县外贸公司创新组,与组里其他三人,专门从事柳编新产品的设计制作工作。

王少桐没想到,一个普通农民进了外贸公司,每月能挣38元的“高工资”。当时,家里有10多亩地,他要向村里的生产队交20元顶工分。之后,手里还有余钱改善生活,甚至比村长挣得都多,村里人十分羡慕。但在王少桐看来,这些并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儿。让他兴奋的是,在外贸公司上班,能够接触更广阔的柳编世界。几年后,王少桐被选中代表固安县去江苏省镇江柳编厂参观学习。15天中,当地工厂的柳编师傅,亲手教王少桐怎么编新式柳编产品,自此之后,技艺更精进了。

王少桐说:“没有柳编,我可能一辈子种地。学了这门手艺,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好编工,收徒传技


从江苏返乡后,王少桐将所学新技艺用于固安柳编,所编柳器深受欢迎,声名更广。经好友介绍,北京丰台乐河大队也专门派人来固安,请王少桐去北京教他们做柳编。王少桐在丰台住了七个月,教出30多人。

当时的固安,编工分为三类,一是自编自销,二是开柳编作坊,三是教授编工收徒。三者之中,以收徒传艺最受人尊敬。王少桐传授技艺,先讲柳编体系,从样式上分,有千种之多,筐、篮、箱、斗等生活用品,几乎无所不包;颜色则以白、红、黄、黑最多。

原料材质又可分为条、柳、槐、劈四种:条,采自垂柳,多用于编制小巧器具;柳,即杞柳条子(包括青白柳),多用于编制大中型器具;槐,为紫穗槐条;劈,指由粗条劈成碎条,以适应编具所用。(www.xing528.com)

柳编之优劣,首在原料。为获得好原料,柳条采割时间极为重要。一般采取两次收割法:第一次选在5月底或6月初,被称为“伏柳”。第二次选在12月中旬,叫“芽条”。无论“伏柳”或“芽条”,判断柳条是否成熟是一项技术活。

王少桐介绍,行内人都知道,当柳条外面的绿皮,略带红色,说明到了柳条最佳的收割时间。这时,柳条容易剥皮,颜色白正。收割的柳条去叶后,按照长短、粗细分类,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捞起,便能增强柔韧性。他说:“这时的柳条摸起来光滑,韧性十足,编起来也会顺心顺手。”要获得一根好柳条,选料仅是第一步,接下来须蒸煮。用塑料薄膜,将柳条扎成一捆插到锅里,盖上锅盖,加热至红绿色的柳条逐渐变成深红色,将柳条拿出。经过冷却之后的柳条呈古铜色,色调自然,也不易褪色。

之后,再经过剥皮,称为“白柳”,成为熟柳条(剥皮后的熟柳,可以用来包缠细小部件,例如菜篮的手柄)。接下来,便是晾晒柳条,选择好天气,使柳条松散地架开,将水分蒸发,保持柳条的色泽和硬度。若无晾晒环节,存放的柳条则会霉烂、色泽变暗。

王少桐还告诉我,柳编所谓的“编”, 是一种经纬柳条或柳条与麻绳,通过相互挑压和反、正绞编,形成固定形态的工艺。基本技法分为平编、扭编、勒编、花编、立编、横编等。编工常用的技法为平编、扭编与勒编。

● 图1 柳条交叉上下穿行于经桩上下,循环绕行,制成圆形器具。

● 图2 柳条硬,要把它编成各种形状,长年下来,很多老艺人的手都变形了。

● 图3 柳条在王少桐手中随意穿梭。

不同的编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器物和图案。比如平编,经纬交织,形成不同的交叉纹样,适用于形成器物的各种纹路、图案。扭编,也称拧编,特点是先编排好经桩,然后以编条交叉上下穿行于经桩上下,循环绕行。主要用于圆形器具,如花篮编织。勒编较为复杂,行话称“扎编”。编法是以麻线作经,柳条为纬,互相结合、起压。编法为起一压一,成菱形纹理,优点是紧密结实,盛水不漏。而若想达到此效果,编时必须注意器物边缘,需要缠边以使周边整齐,不致散落。也因此,勒编多以坚硬的材料,如以果树枝条为芯,在芯外面用柔软的柳篾片按一定方向缠绕,可使之固定,并起到装饰效果。


做柳编,怀修行之心

王少桐回忆起在北京丰台传授技艺经历,学员人人认真学,他也努力将柳编技艺细致地讲。在此之后,王少桐被更多的地方邀请,培养了数百名编工。

而如今,固安柳编行业再不似从前兴盛。1984年,固安县外贸公司倒闭,王少桐也只得回家种地。农闲时做柳货卖,补贴家用。又过了几年,王少桐突然发现,他挑到市场上的柳货不好卖了。人们开始购买更新奇、更耐用的替代品。花篮没人买了,大家开始用玻璃花瓶;柳箱也卖不出去,家具市场里有的是样式新颖的箱子。

● 图1 “扎编”起一压一,成菱形纹理,紧密结实。

● 图2 柳编颜色以白、红、黄、黑居多。

● 图3 柳条编制的各类生活用品。

固安县政府有一个统计数字,20世纪80年代,固安曾有2.5万多名编工,现在已经减少了90%以上。而县域内的杞柳种植面积,从1951年全县8000亩,至现在已不足百亩。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少桐发现,身边的编工越来越少,同行都出去打工,比卖柳编挣得还多,也没人再邀请他授徒开课。有时候,王少桐种完地,也去打打零工,业余时间编点柳货自己用或送亲友。王少桐说:“那段时间,甚至忘了自己也是个编工。”

转机发生在2011年6月,这一年固安柳编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少桐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一时间,又有人请他上门传授柳编技艺。时隔多年,当王少桐再一次讲授如何编出精致的柳货时,他久久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以一种从没有的热情,手把手地教愿意学的年轻人。

站在台上,王少桐又开始讲起他最爱的柳编,这次他又补充了更多细节:要编织柳筐,先打筐底,用的是平编,然后上筐定,再上拉条,这叫打榜。编衣篓,则要打底、圆底、收口等工序,须编织紧密,花条牢固,纹理整齐。尤其是收口,最为关键,要将原有经桩慢慢用手推倒后作纬,用相互交压等多种技法,由左向右,逐渐编为条状……

王少桐教得仔细,学员学得认真。他以为从此以后,固安柳编会恢复以往的荣耀。谁承想,很多年轻人学了一两次就不来了。如今,依然仅剩几个岁数大的老编工,还在从事柳编的手艺。王少桐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柳编这行当,需要耐性。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性。不过,也不怪人家不学,挣钱少,一坐一天。我常讲,学柳编需要专注,没有一颗修行的心,干不下来这个活儿。当你真正达到除了手中柳条,眼里什么也放不下时,你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柳编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