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莱茵河:九国合力治污的分析介绍

莱茵河:九国合力治污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的莱茵河,污染景象不再,与沿流域九个国家共同承担莱茵河治污措施有紧密关系。随后,ICPR成立,并对莱茵河保护和监测问题进行讨论,以寻求成员间关于莱茵河污染的解决方案。ICPR虽然成立,但莱茵河流经多个国家的事实,使得共同治理污染颇为棘手。如今,63种鱼类在莱茵河流域畅游,也意味着九国合作治理莱茵河污染,终于使得河流的鱼类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莱茵河:九国合力治污的分析介绍


莱茵河:九国合力治污

撰文/孟繁勇(本刊记者)

西欧最大的河流莱茵河,自瑞士南境圣哥达山发源,流经德国、法国、荷兰等九个国家,流域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若你看到今天的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风光秀丽,这让我们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莱茵河污水流淌的景象。

暴发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沿莱茵河流域两岸建设的工业设施。尤其是在1986年,位于巴塞尔山度士的化工厂,因操作不当引发大火,使得莱茵河下游近400公里范围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鱼类翻上河面,莱茵河的水资源也一时受到严重污染。

今天的莱茵河,污染景象不再,与沿流域九个国家共同承担莱茵河治污措施有紧密关系。一个国家治理水资源污染尚且有种种挑战,九个国家又如何治污?


“工业之河”


莱茵河1232公里的长度,流经德国境内的便有867公里,因此德国治理水资源环境污染的态度,也就成为决定莱茵河治污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德国境内的莱茵河流域,在1871年德国国内工业化开始之初,因大量工厂建立在莱茵河及其支流沿岸,许多工厂的工业废水,包括大量的酸、漂液、染料、铜、镉、汞、去污剂、杀虫剂等,没有经过丝毫的处理便排入莱茵河中。当时的德国,因环保意识尚未在国内普及,工业废水对莱茵河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并不清楚。而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毫无节制地流入莱茵河,进一步加剧了河水的污染。

德国境内的工业废水,沿莱茵河流经下游,污染也随着河水来到荷兰。不同于德国取莱茵河水为工业所用,荷兰是将莱茵河水作为饮用水及灌溉水的来源地。从上游而来被污染的水,一度让荷兰与德国的关系紧张。

荷兰在1932年专门派出使节,前往柏林与德国交涉,并未得到满意答复之后,使节又前往巴黎。荷兰使节提出,莱茵河中大量工业废水中的氯化物和酚类物质,严重污染了河流,并使得荷兰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本以为会得到法国人的响应,结果荷兰人又一次大失所望。

深受莱茵河河水污染所带来的困扰的荷兰人,在多个国际会议上提出应重视莱茵河污染,却因“二战”的爆发一时搁置。“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沿莱茵河两岸的各国,大力发展工业,而被污染的河水,无一例外流向处于下游的荷兰。更严重的是,被从上游冲向下游的经污染后的泥沙,在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聚集。泥沙清除工作耗资巨大,荷兰无力承担。于是,在1946年4月,在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荷兰重提莱茵河治理污染问题,希望得到上游各国的支持。


漫长的协商


荷兰人的提议得到了大会的响应,并为此成立了“三文鱼委员会”。真正实施,需得到各国认同。直至1948年8月26日,“三文鱼委员会”在举行会议之时,认为莱茵河已达到了严重污染的地步,问题是若要解决此现状,却远远超出了“三文鱼委员会”的职权范围。(www.xing528.com)

对此种局面,如何应对?瑞士“三文鱼委员会”会长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卢森堡和荷兰交换外交意见,认为需要莱茵河沿岸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协议,由一个新的组织来解决莱茵河污染问题。

1950年7月11日,沿河流域各国共同召开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随后,ICPR成立,并对莱茵河保护和监测问题进行讨论,以寻求成员间关于莱茵河污染的解决方案

ICPR虽然成立,但莱茵河流经多个国家的事实,使得共同治理污染颇为棘手。如何解决各国间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在1963年4月29日,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瑞士等国政府的代表,汇集于伯尔尼,签署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也是在这一年,国际法承认了ICPR的组织地位。

一年之后,在德国科布伦茨,ICPR设立永久性的秘书处,专门负责协调各缔约方的合作。该秘书长最终推动了莱茵河沿岸国家各环保部长,在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莱茵河部长级会议。次年,又在波恩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中,由ICPR组织起草了《化学污染物公约》和《莱茵河氯化物污染防治公约》。

两个公约经各国正式签订成为法律文件,要一直等到1976年。当年12月2日,ICPR各成员国在德国波恩相聚,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签署两个公约,并以补充议定书的形式,签署《伯尔尼公约》。

由此,莱茵河污染问题,终于步入实质操作阶段。

恢复往日生机


自ICPR组织推动莱茵河沿线流域国家签署相关公约之后,各国开始在河流沿岸建立工业废水处理厂。而6000万生活在莱茵河流域的居民,在各国的推动下,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污水直接被引排到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用水的污染也通过禁止或减少使用农药化肥法律法规的出台,降到最低程度。

治理措施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ICPR通过对莱茵河沿岸多处设立的水质检测单位的报告显示,在莱茵河上游的瑞士雷金根监测站、中游的德国科布伦茨监测站、下游的荷兰三角洲的坎彭监测站的数据,均反映了水中含氧量改善。消息一出,沿河流域各个国家的居民,对于解决莱茵河污染问题信心大增。

在20世纪80年代初,ICPR成员国将消除磷酸盐作为新的工作目标。随着莱茵河治污工作的推进,一些新的水污染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比如专门用于市政、工业废水的水处理技术诞生。新技术应用于治污之后,河水中有毒物质明显减少。而在1986年的各国水质检测站的报告显示,莱茵河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大幅度降低。

正当莱茵河水污染逐渐转好时,谁也没有料到,1986年发生了瑞士山度士化工厂污染事件。当这座化工厂燃烧,大约有30吨杀虫剂、除菌剂和除草剂随着灭火用水流入了莱茵河,下游约400公里的河水遭受严重污染,ICPR随即起草了一份拯救莱茵河的规划。

● 曾经,莱茵河畔林立的工厂。供图/CFP

一年之后,《莱茵河行动计划》通过审批,希望在2000年之前,彻底恢复莱茵河原有的生态环境。如今,63种鱼类在莱茵河流域畅游,也意味着九国合作治理莱茵河污染,终于使得河流的鱼类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当然,鱼类生态的恢复,并不意味着ICPR停止了治理莱茵河污染的步伐。现在,ICPR与其成员国又提出了新的目标,2027年之前,使得莱茵河水质环境达到最佳状态:百余年前的莱茵河是什么模样,将不再只存在于诗人的歌咏中了。

● 右页图 今天河水清澈,两岸风光秀丽的莱茵河。供图/ Gaopinimag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