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16~1911)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朝代,但满人之前身女真族经过辽金时代的交融与演进,已是高度汉化的民族。于1644年入关取代明王朝后,清廷虽然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以实现“满化”,但由于自身文化的缺欠,不得不学习、借鉴和吸收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实质上的与汉文化的加速趋同化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和审美取向都发生着不可预料的变化。表现在家具艺术的演进交替方面,有着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从清初至约康熙、雍正(1730)年间,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明式家具风格的继承和延续。在用材、做工、制式和审美特征等各个方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个较明显的趋势,是从宫廷、府邸家具更加考究的用料开始的奢靡之风。
大约自雍正至乾隆、嘉庆(1820)年间,是清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达时期,也是史界所称“康乾盛世”局面的延续时期。这一时期的硬木家具,除了更加注重选用上好的木材以外,在结构造型和装饰手法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与明式家具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外观造型上的浑厚庄重,以及装饰风格上的奢华绮丽。这些变化主要从贵族阶层所使用的家具上开始,其内在的原因是要使家具的品质与宫廷、府第、官邸的富丽堂皇,以及达官贵人骄奢淫逸的生活相辉映;外在的原因是受到了同时代风靡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外形方面突出表现为用料的阔绰、尺寸的加大和体态的丰硕;装饰方面表现为过多过滥地使用雕镂,或较多地用玉石、金银、象牙、螺钿、陶瓷等材料进行镶嵌,漆家具则普遍用彩绘、金银绘、堆漆、剔犀等手法追求缤纷亮丽的效果。椅类上的装饰不惜以削弱甚至牺牲其使用的舒适性为代价,很多椅子已经不止是坐具,而是更多地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图2-14~图2-19)。这样的一种奢靡之风影响至民间,也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这种与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清式”。
清式家具作为清代中期盛世之产物,本质上是清代统治者终于将压抑已久的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彰显于世人的一个结果,代表了追求尊贵富丽的世俗之风。虽然显得有些繁缛和奢靡,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追求极端之美,可谓史无前例。在制作工艺、艺术造诣、审美功能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清式家具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失为一种时代的进步。
清式家具装饰工艺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雕镂,各种手法如线雕(包括阳刻和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等,运用熟练,精湛无比;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金、银、铜金属饰件等,无所不用。并且,很多兼具装饰效果的构件在继承明式基础上常有变化,如长边短抹,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代替短柱矮老,等等。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束腰有高低变化,或加凸出的雕刻、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或在侧腿间镶以透雕花牙、挡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绳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式家具中的精粹。
图2-14 清式太师椅
图2-15 清式五屏雕花座椅
图2-16 清式五屏螺钿镶花座椅
图2-17 清式五屏镶嵌玉石座椅
图2-18 清式靠背椅
图2-19 清式雕花镶玉宝座(www.xing528.com)
再如清式家具装饰题材的运用,大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所用装饰画面或图案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通过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如“鹊上梅梢”、“松鹤延年”、“五福齐来”、“双鱼吉庆”、“年年有余”,等等。动物纹饰除了传统的麒麟、夔龙、夔凤、蟠螭、龙虎、狮子等以外,还增加了松鼠等新种类。植物纹饰有梅、兰、竹、菊、葡萄、折枝、卷草、灵芝、牡丹、西番莲等,非常丰富。
从生产的地域性上来看,清代也基本延续了明代的传统,家具作坊多汇集于江南及沿海各地,形成以江苏扬州及苏州、广东惠州及广州,以及河北冀州等为中心的主要产地,其家具制品也习惯被冠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之名,表现出一定差异的地域特色。
苏作家具在世风变化的影响下,也开始转向烦琐和华而不实的一面,但总体来说变化不是十分明显,较多地保持着明式传统,表现为尺度的增加不大,重装饰而又节俭用料,除了小块木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在家具的不显眼处掺以杂木外,在大件的家具上还采用包镶做法,即用杂木为基架,表面贴以硬木薄板。装饰题材多取历代名人画作,以松、竹、梅、山石、花鸟、风景及神话故事为主。
广作家具是清式家具的主要代表。明末清初大量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传教,同时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广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其周边区域的手工业形成一个发达的局面,加之广东是国产贵重木材的主要来源地,以及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也多经广州进口,这就为家具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用料粗大、一致、形体丰硕及装饰西化等特点,也就主要出现在广作家具上。
京作家具包括宫廷家具和民间家具。宫廷家具实际上是以广作家具为主,因为广作家具深得皇宫贵族之心,清宫造办处的木作便专设广木作,所用匠师均出自广州,因此所做家具在风格上与广作差异不大。民间家具受宫廷家具的影响,雕刻、镶嵌等装饰也备受推崇,雕刻图案及纹饰以传统的夔龙、夔凤、螭、虬、蟠及饕餮纹、兽面纹、雷纹、蝉纹或勾卷云纹等为主。
而至道光以后,此时的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如火如荼,而中国依然沉浸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闭关自守。帝国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昔日之东方大国才恍然发觉自己的积弱之深、积贫之久,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来说,乾隆后期达到了清式家具的顶峰。因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并以多求胜,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之后,衰落已不可避免。实际上嘉庆时期已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滞,至道光时期日益彰显,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国力的衰败,家具艺术每况愈下,生产渐趋式微。尽管京城仍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但生产条件已捉襟见肘,昔日的奢华难以为继,以致后来朝廷内专管家具制作的造办处几近无事可做,连光绪皇帝大婚所用家具也都交由民间木器作坊随意制作,其用料及做工亦难比往常。
民间家具仍以京作、苏作、广作为主,但制式渐渐落入僵硬、程式化之俗套,做工也变得越发粗糙。
直至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走向共和,在“打倒孔家店”的时代号角及西风东渐的劲吹之下,中国古典家具在无所适从和摇摇欲坠之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而最终不可避免地在“西学中用”标识的导引下,选择了它的通向现代化之路。
至此,中国古典家具暂时画上了它的一个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