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0~1279)在又一次实现汉民族大一统后的300余年里,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历史画卷。宋代家具沿着五代时已出现的简洁路线前行,是中国古典家具走向全面定型,进而形成较完备家具体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椅凳类高型坐具在民间得以普及,基本实现了垂足坐全面取代席地坐的状况(图2-6)。同时,与椅凳相适应的其他类型的高型家具,如桌案、柜橱等也相应走向丰富和成熟,家具的框架结构进一步形成并得以确立。此外,由于家具类型的丰富,各种家具在室内的布置开始形成一定的格局,现代意义上的室内陈设及区域划分从此端倪初现。
图2-6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桌凳
宋代家具在结构上趋于简约、合理和精确,具体表现在壶门结构普遍被建筑式梁架结构所取代,曲线构件被直线构件所替代;高足家具的腿形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多采用格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暗榫连接;柜和桌等较大的平面,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板嵌入开有沟槽的四个边框中形成整体部件;在外形尺寸及细部结构上,注重与人体的协调关系,等等。装饰方面则趋于朴素淡雅,很少采用大面积的雕镂做工,只做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普遍采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结构和做法,如束腰、马蹄足、蚂蚱腿、云头足、莲花托、罗锅枨、霸王枨、牙板、矮老、托泥,以及侧脚、收分等。因此在整体造型上,宋代家具形成了纤巧挺拔、工整清丽、淳朴自然的风格特点,体现出了科学与理性的时代特征,拉开了中国古典家具至明代走向极致的序幕。
在家具种类和品种方面,椅类中除普通靠背椅如灯挂椅外,圈椅已接近完备,更有著名的交椅、太师椅及官帽椅等。高几、桌类中派生出不同的款式,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燕几。柜橱类家具从起初的置于桌案之上发展为落地式,进入独立的高型家具系列。其他如开光鼓墩、绣墩、方凳、圆凳、琴桌、炕桌、衣架、盆架、座地檠(挑杆灯架)、镜台、屏风等,品种丰富,款式多变,中国传统木家具至此基本定型,较为完备的古典家具体系得以确立。
这一时期漆家具仍是主流,漆饰工艺方面在继承唐代基础上也所有发展,如出现了将较厚的贝壳磨成薄片并加以裁切的薄螺钿工艺。雕漆装饰多用剔黑和剔犀。此外,宋代还形成了充满现代简约主义意味的一色漆风格,即只髹一种颜色而不加纹饰,这在历代的漆器发展中可谓独树一帜。一色漆在元代仍很流行,但在明清时已很少见。(www.xing528.com)
随着高型家具的普遍使用,家具在室内的陈设也使居室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比较典型的布局是在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对称摆放成对的椅子,椅子中间设几案或桌子(图2-7)。这种平台多设于居室的正中位置,成为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人起居生活的中心。
图2-7 宋李公麟《孝经图》之家具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实物来看,与宋朝同时代的辽(907~1125)、金(1115~1234),在家具的生产和使用方面也有长足发展,所用家具种类齐全,结构简洁,外观特征主要表现为敦实厚重。
元朝(1206~136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但其取代宋朝(1279)后仍采用汉制,政治及经济体制沿袭南宋,家具方面亦秉承宋和辽金建制,在工艺技术和结构造型上没有太大的成就。这可能是两种倾向影响的结果,一是宋式家具在异族统治下的不事声张、彳亍不前;二是辽金家具厚实笨重风格及蒙古式家具粗俗艳丽的审美取向对宋式家具产生的侵蚀,阻碍了其沿着简洁清丽的风格继续发展,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家具品类——抽屉桌。虽然似乎是因袭辽金家具厚重之风应运而生,但抽屉作为储物之匣,不仅开闭存取方便,而且使家具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实属一项非常实用的发明创造。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也许要归功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