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艺术学院的发展,杏坛拈花(总序)

云南艺术学院的发展,杏坛拈花(总序)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杏坛拈花(总序)2000年9月,历史将我推到了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上。云南艺术学院的学术能力、学科建设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课程设置能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加上其他不同形式的出版物、制度化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成为云南艺术学院办学历史的承载平台,同时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推进器。

云南艺术学院的发展,杏坛拈花(总序)

杏坛拈花(总序)

2000年9月,历史将我推到了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上。

深感责任重大的我,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一所边疆综合艺术院校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可能是什么。如何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厚望,在自己的任期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获得新的办学收成。

在我上任前一年,1999年,我们刚刚开展过一次活动,就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40周年校庆。那一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悠长的思索:云南艺术学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努力、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奋斗和学生们的热情簇拥下走过了40年的艰辛道路,取得了桃李满天下的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高度和前进起点。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校园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勒紧裤带,创造条件建设校园。我们设法获得政府的支持,废除了穿过校园、将校园一分为三的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道路,从而获得了校园被占用的近20亩土地;建成了美观、现代、受人交口称赞的12 000平方米的四号教学楼;购买了后门外4 300余平方米的楼房成为五号教学楼;购买了紧邻校园的倒闭工厂的20亩土地,拓宽了校园空间;建设起了13 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学生公寓留学生楼和完成了虽然不豪华但是在云南省属最高专业水准的12 000多平方米的展演中心——剧场展厅、藏画室、陈列室。极大地满足了教学发展的需要,扩大了办学规模,后来顺利通过了2004年的教育部的本科教育水平评估,获得了“良好”的等级。

但是,这个等级绝对不仅仅靠这些办学条件的创造,更重要的因素,来自教学、研究、创作展演鼎足而三、齐头并进的发展成果。认识到这些,并在常态工作中变为现实,实在是教师艺术家们、同事们殚精竭虑思考云南艺术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时凝聚起来的群体智慧和在实践过程中付出的共同努力。

我们明确云南艺术学院教学、研究、创作展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点(核心课程)、热点(新学科新领域课程)、特点(传统优势和地域资源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强调地处边疆、便于与民间艺术互动、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结合的发展立足点;突出教学中的实习、实训、实践、实战、实用环节借以增强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动手能力,成为办学亮点;探索云南艺术学院依托地区资源和政府支持能够长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意义和寓个性价值于共性原则的教学体系;我们开始凝练大舞台(戏剧舞蹈音乐)、大美术(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公共艺术、视觉传达、平面广告环境艺术、室内装潢、产品包装……)、多媒体(电影摄影电视摄影、录音剪辑、电脑辅助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与制作、动画绘画、动画制作、摄影广告、电视广告、网络设计)和新交叉(艺术生产与管理、艺术经纪人、艺术法规、民族艺术与人类学、教育与戏剧)4个学科大类,将综合艺术院校的综合优势、交叉能力发挥到最大。在明确的思路被教学单位贯彻和被艺术教育家、学者们掌握的情况下,成绩巨大。云南艺术学院的学术能力、学科建设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课程设置能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有了戏剧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舞蹈学和艺术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戏剧学、音乐学、美术学3个已经建成挂牌的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和艺术学1个在建的省级重点学科;有戏剧(影视)文学和声、绘画3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戏剧概论”、“视听语言”、“作曲”、“图形创意”4门省级精品课程;有了被国家权威机构组织5 500余名专家认真“定性”评审、在学术影响力、社会贡献率的9项指标“定量”衡量后、从24 300余份期刊中筛选出来、最后认定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的《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作为学术高地与交流平台与国际国内风云对接的窗口;有全省“艺术类师资培训基地”的重托;成为云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授权点建设单位……硕士点、艺术硕士点、教师硕士课程教育点、艺术本科教育、艺术专科教育、艺术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云南艺术学院的办学,已经逐渐进入了教学、研究、创作展演的良性循环。

我们正在由传统的教学型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创作展演,是检验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贡献文化产品的关键

我们的转型发展中,研究平台的建设和锻炼队伍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研究项目和创作项目来锻炼队伍,检验研究成果,经验证明是一种良好的方法。(www.xing528.com)

2001年8月,我们组织出版了云南艺术学院重点学科丛书第一、第二辑共20本,主要分布在戏剧学、美术学和音乐学3个学科,还有艺术学。8年过去,除了不断支持特色教材丛书和精品课程丛书的出版之外,学院各个教学单位和研究单位,也不断支持教职工出版研究和教学成果。我始终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成果,一定要有物化形式来承载,否则,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之后,一所有历史的学校,它的办学成败、优劣、特色和常态,都将会随风而逝,将会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民间传说。我们积极推动的云南艺术学院特色教材丛书、云南艺术学院精品课程丛书和云南艺术学院重点学科丛书就是重要的物化形式。加上其他不同形式的出版物、制度化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成为云南艺术学院办学历史的承载平台,同时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推进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丛书建设,就是实实在在的办学核心内容,通过这些建设使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措施、手段和重要检验标准。应该说,成效是显著的。把恒常的工作和持续的努力回顾一下,来路的景点集中起来观察,成果丰硕。而且,学科建设的成果扩大到了设计艺术学、电影电视学、舞蹈学、艺术学。不但是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欣赏、艺术家研究,而且,对艺术人类学、艺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收获。尤其是艺术教育学内容的艺术教育政策、艺术教育规律、艺术发展生态等等的研究,在艺术教育被“艺术考生热潮”推动着迅猛发展、办艺术教育成为办学热点的时候,显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8年前,我在为重点学科丛书写序的时候,书写的是《必要的基石》,讲述的是学术“兴校、强校、名校”的道理;今天,怀着喜悦的心情,打量我们在学术基石上有了长足发展的教学单位、学科点和专业,抚摸坚实的学术基石上沃土沛然的杏坛,阅读教师们捧献出的杏坛执鞭生涯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就像是在欣赏艺术教育的杏坛中争奇斗艳的花朵,芬芳扑面,清新怡人。

身在杏坛27年,如果算上自己念师范中文系的4年岁月,就是31年。从未离开教学岗位和研究领域的我,在与同行探讨教学、交换心得的过程中,自信懂得教师、职工和艺术教育家们的情感方式和情感内容,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深知耕耘在校园里的教师们那琐屑的辛苦与平凡的伟大,深知杏坛中人那份苦口婆心的后面有多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自我敦促的修为。我要在云南艺术学院新的重点学科丛书(第三、四、五辑)出版之际,向云南艺术学院的辛勤园丁鞠躬致敬,感谢他们对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和行政一代又一代的领导班子的支持和信任,感谢他们在我学习教育管理、办学育才的这9年中用认真教学、热情创造和潜心研究的实际行动对我的认同和帮衬。

阳春三月,花艳南疆。常言:杏花,春雨,江南。但是,我熟悉的是南疆,不是江南。也曾江南看花,花繁春深;更多南疆踏春,春深如海。南疆花香拂面的时候,我往往油然而生一番比较的心思:较之江南的杏花,亭台楼阁,柳丝烟雨,令人生怜;南疆的杏花顶骄阳、远好雨、亭亭于高山野坝,却别有一种倔强的热烈、艳丽的天然,使人生慕。

云南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家们,就是南疆的杏花了。在繁忙教学工作、管理、服务的间隙,在重要的社会资源分配的末梢和幸运青眼顾盼的盲点,他们的顽强坚持和奋力拼搏,往往比生活在占尽天时地利的中心城市的艺术教育家、艺术学者们付出的多得多。而且,获得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名声,还远不如后者。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可敬的、为数更多的一群人。中国大地上,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里,春光是由他们铺就的。

正逢云南艺术学院建校50周年的日子,出版重点学科丛书意义特殊。杏坛拈花,不敢微笑,只有回顾的记忆和瞻望的沉思。因为,我不是智者,我只是杏坛执鞭的一个劳作者,和作者们一样。

是为序。

吴 戈

2009年仲春于昆明麻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