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批西厢诸刊本纪略
我国古代戏曲作品刊刻最多、流传最广的,当以王实甫《西厢记》为首屈一指。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以下简称全目)、日本学者传田章《增订明刊元杂剧西厢记目录》,明刊本《西厢记》不下六十余种。到了清代之后,《西厢记》的新刊本虽还时有出现,如含章馆刊刻的封岳本、沈远程清的合订本、毛西河本、桐华阁刊刻的吴石华本、朱璐本等,但是直到清代末年,《西厢记》刊本的领地基本上已被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所占据。清末的著名刻书家暖红室主人刘世珩说:“西厢记世只知圣叹外书第六才子书,若为古本多不知也。”(《暖红室汇刻西厢记》《董西厢题识》)可见。
《全目》搜录的金批西厢各种刊本已有三十余种,而实际数字远远不止这些,仅就笔者狭窄的眼界所能见到的金批西厢不同刊本,尚可为《全目》补充二十余种。现将《全目》搜录的以及可为《全目》补充的金批西厢不同刊本分别抄录如下:
《全目》载,凡三十二种。
(一)清顺治间贯华堂原刻本,书名:《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傅惜华藏,又吴梅旧藏。
(二)清康熙八年(1669年)刻本,书名:《贯华堂绘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傅惜华藏。
(三)清康熙间四美堂刻本,书名:《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八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
(四)清康熙间世德堂刻本,书名:《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笔者按:此书为残本,存七卷,缺“卷四”)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五)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怀永堂刻巾箱本,书名:《怀永堂绘像第六才子书》八卷。北京图书馆,傅惜华藏。
(六)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裕堂巾箱本,书名:《成裕堂绘像第六才子书》,八卷。
(七)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新德堂刻本,书名:《静轩合订评释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文机合趣》,八卷。清邓温书编。
(八)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松陵周氏琴香堂刻本,书名:《琴香堂绘像第六才子书》,八卷。
(九)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文德堂刻本,书名:《西厢记》,八卷。
(十)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书业堂刻本,书名:《西厢记》,八卷。
(十一)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尚友堂刻本,书名:《绣像妥注第六才子书》,六卷。清邹圣脉注。
(十二)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此宜阁刻朱墨套印本,书名:《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六卷。
(十三)清乾隆间楼外楼刻本,书名:《楼外楼订正妥注第六才子书》,七卷。清邹圣脉注。
(十四)清乾隆间九如堂刻本,书名:《楼外楼订正妥注第六才子书》,六卷。清邹圣脉注。
(十五)清乾隆间致和堂刻本,书名:《增补笺注绘像第六才子西厢释解》,八卷。清邓汝宁注。
(十六)清乾隆间(按:应为乾隆五十年)刻本,书名:《云林别墅绘像妥注第六才子书》,六卷。清邹圣脉注。
(十七)清乾隆间五车楼刻本,书名:《第六才子书》,八卷。
(十八)清嘉庆五年(1800年)文盛堂刻本,书名:《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
(十九)清嘉庆二十一年(1826年)三槐堂刻本,书名:《槐荫堂第六才子书》,八卷。
(二十)庆间致和堂刻本,书名:《吴山三妇评笺注释第六才子书》,八卷。
(二十一)清嘉庆间五云楼刻本,书名:《增补笺注绘像第六才子西厢释解》,八卷。清邓汝宁注。
(二十二)清道光间文苑堂刻巾箱本,书名:《吴山三妇评笺注释第六才子书》,八卷。
(二十三)清嘉道间复刻怀永堂本,书名:《怀永堂绘像第六才子书》,八卷。
(二十四)清嘉道间会贤堂刻本,书名:《西厢记》,八卷。
(二十五)清嘉道间四义堂刻本,书名:《西厢记》,八卷。
(二十六)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味兰轩刻巾箱本,书名:《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
(二十七)清刻本,书名:《增像第六才子书》,五卷。
(二十八)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石刻本,书名:《增补笺注第六才子书释解》,六卷。清邓汝宁注。
(二十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古越全城后裔校刊石印本,书名:《增像第六才子书》,五卷。
(三十)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润宝斋石刻本,书名:《绘像第六才子书》,五卷。
(三十一)清光绪间广州刻朱墨套印巾箱本,书名:《绘像第六才子书》,八卷。
(三十二)清光绪间石印巾箱本,书名:《增像第六才子书》,六卷。
可为《全目》补充的刊本:
(一)清康熙八年(1669年)文苑堂刻,书名:《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八卷。(山西省文物局藏)
(二)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京都永魁斋刻,书名:《满汉合璧西厢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刻,书名:《绣像第六才子书》,八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
(四)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楼外楼藏版,书名:《绣像妥注第六才子书》,六卷。邹圣脉妥注,邹延猷订正。(北京图书馆藏)
(五)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金阊书业堂刻,书名:《绣像第六才子书》,八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六)清道光二年(1822年)金城西湖街简书斋刻,书名:《西厢记》,八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料室藏)
(七)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书名:《绣像妥注六才子书》,六卷。邹圣脉注。(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八)清光绪二年(1876年)如是山房刻,书名:《增订金批西厢》。(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石印,书名:《绣像增注第六才子书释解》。邓汝宁音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善成堂刻,书名:《绘图第六才子书》,五卷。(四川省图书馆藏)
(十一)清金谷园藏版,书名:《绘像真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八卷。(北京图书馆藏)
(十二)清宝淳堂刻,书名:《第六才子书》,八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十三)未注刊刻堂号年代,书名:《绣像全本第六才子书》,八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十四)清文辛堂刻,书名:《增补第六才子书释解》,六卷。邓汝宁音释。(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十五)清高阳齐氏百合斋藏,书名:《贯华堂注释第六才子书》,六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
(十六)清文盛堂刻巾箱本,书名:《文盛堂绘像第六才子书笺注》,六卷。邓汝宁音释。(山西省图书馆藏)
(十七)民国五年(1916年)扫叶山房石印,书名:《绘图西厢记》,八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十八)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书名:《增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料室藏)
(十九)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汉文渊书局石印,书名:《西厢记》,八卷(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二十)上海广益书局印,书名:《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山西省图书馆藏)
(二十一)上海大众书局印行,书名:《足本大字西厢记》,五卷。(天津市图书馆藏)
金批西厢刊本虽然很多,但其中有特点、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原刻本。此种刻本已属罕见,《全目》介绍此书的特点和收藏情况写道:
清顺治间贯华堂原刻本,书名:《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清金人瑞评。傅惜华藏,又吴梅旧藏。此本卷首题目总名曰:“张君瑞巧做东床婿,法本师住持南禅地,老夫人开宴北堂春,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一本题目正名作:“老夫人开春院,崔莺莺烧夜香,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题目正名作:“张君瑞破贼计,莽和尚杀人心,小红娘昼请客,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题目正名作:“张君瑞寄情词,小红娘递密约,崔莺莺乔作衙,老夫人问医药。”第四本题目正名作:“小红娘成好事,老夫人问由情,短长亭斟别酒,草桥店梦莺莺。”续本题目正名作:“小琴童传捷报,崔莺莺寄汗衫,郑伯常乾舍命,张君瑞庆团圆。”
傅惜华藏金批西厢原刻本,经“十年浩劫”下落不明,吴梅旧藏亦不知去向。笔者在山西省图书馆曾见到一部原刻本,有郭象升题跋,记述购买此书的经过:“西厢记金批本流播世间,真同恒河沙数。而原刻本标贯华堂者则已无人见之。偶于坊市赌此本,审为贯华堂原刻,为之一惊。试问其价,意以为必昂贵也,则曰十园五角耳。盖彼商贾自不能知也,遂掷付十圆携之而归。此尚非初印,故略有漶损之,然已属天壤难遇之书矣。”郭象升不知何许人,但此书和可见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翻刻本、重刻本相印证,并据该书纸张的质地,可以认为郭象升的话是可信的。由此可知原刻本的特征,除傅惜华先生提出的题目总名、题目正名,还有如下一些与金批西厢其它刊本不同之处:
(一)不著录刊刻书坊的堂号和刊刻的时间。
(二)无图,无他人序跋题识。
(三)分八卷,目次为:
卷一 序一,曰:恸哭古人
序二,曰:留赠后人(www.xing528.com)
卷二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卷三 会真记
附录 :王性之、范摅、王懋、陶宗仪考据文章四篇。
圣叹外书
题目总名
卷四 第一之四章
题目正名
惊艳 借厢 酬韵 闹斋
卷五 第二之四章
题目正名
寺警 请宴 赖婚 琴心
卷六 第三之四章
题目正名
前候 闹简 赖简 后候
卷七 第四之四章
题目正名
酬简 拷艳 哭宴 惊梦
卷八 续之四章
题目正名
(各折不注篇名)
二、根据原刻本翻刻或重刻的刊本。如刊刻于康熙年间的四美堂刻本、世德堂刻本、怀永堂刻本;刊刻于乾隆年间的书业刻本、宝淳堂刻本;以及刊刻于光绪年间的善成堂刻本等。这类刊本基本上保存了原刻本的面目。分八卷,它们的目次与原刻本相同。但多数刊本已增有唐寅、陈洪绶等人为西厢记所作的画页。收录的多寡有所不同,如四美堂刻本收录二十一帧,世德堂刻本收录十六帧。这是一。二,有的刻本在卷首已增有吕世镛的序。三,第五本“续之四章”增添了篇名,如世德堂刻本等挪用了明刊本(如徐世范本、刘龙田本)西厢记中常见的“泥金报捷”、“锦字缄愁”、“郑恒求配”、“衣锦荣归”。也有用两字标目的,如善成堂刻本等则为“捷报”、“猜寄”、“争艳”、“荣归”。四,皆附录《醉心篇》(又名《六才子西厢文》)。
在这类刊本中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宝淳堂写刻本最为精善,它的校勘较细,错误较少,也最为近似原刻本。该书附录的《醉心篇》是经过陈维嵩改订了的。按陈维嵩(1625—1682)字其年,是清初与朱彝尊齐名的著名文学家。康熙十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参与编修《明史》,以诗、词、骈文称著于世。此刊本当与陈维嵩有密切联系。
三、邹圣脉汇注本,书名一般标为《绣像妥注第六才子书》。如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楼外楼刻本、乾隆六十年(1795年)尚有堂刻本,以及九如堂刻本等。这种刊本分六卷或七卷,如楼外楼刻本:
卷首 序一,曰: 恸哭古人
序二,曰: 留赠后人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会真记
一卷 第一之四章
(每折标目同原刻本,略,下同)
二卷 第二之四章
三卷 第三之四章
四卷 第四之四章
五卷 续之四章
泥金报捷
锦字缄愁
郑恒求配
衣锦荣归
六卷 《醉心篇》
有的刊本“首卷”名为“一卷”,依次排列则为七卷。这一类刊本与原刻本、重刻本或翻刻本相比较,《醉心篇》的地位突出了,它已不是附录,而是当作正文列为一卷,篇章的顺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内容方面与原刻本已有较大的差别。一、校订者认为金批西厢原刻本“字句不拘、谱法多寡”,他根据凌濛初日新堂刻本对原刻本做了订正。二、原刻本对批语中的“妙语”,都在句侧勾画了圈点,以示重要。但连篇累牍的圈点影响了句读,“使读者往往不知句数”。该刻本将圈点全部删掉,加以标点,使“雅俗”皆能阅读。三、对方言俗语,校订者参照徐文长、王骥德、凌濛初、袁了凡诸本,“妥而注之,附以音义,去其谬误。可解者解之,或从而两存之,不可解者存以俟之”(《例言》)。四、卷首增加江溥勋的一篇序。五、在书页的上端附有评述、考证西厢记的文章十余篇,如《李卓吾杂说》、《李笠翁填词余论》、《会真记为诬谤辩》等。
四、邓汝宁注本。如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致和堂的两种刻本、嘉庆年间五云楼刻本、文苑堂刻本等。这种刊本的书名一般标为《增补笺注绘像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又常有副标题为《吴山三妇评笺注释第六才子书》。有的索性以此作为正标题,冒充假古董,招徕读者。分八卷,次目与原刻本大体相同,只是在“卷之二”,除原有的“金圣叹读西厢记法”,还增加了“毛西河读西厢记法”。五本各折均沿用徐士范四字标目,如“佛殿相逢”、“白马解围”、“锦字传情”、“月下佳期”等,附录无《醉心篇》。这是一种参合多种评释本汇释本,并附有音释。该书“例言中说:“西厢一书,刻者无虑数十家,大都增改原文十之四五,惟第六才子书为正。但批繁于文,音义未备,连篇累牍,折数未分。今参合诸本,上层注以参释,下层悉依金批。支分节解,每折标明,是书堪称完璧矣。”这是招揽生意的自誉之词。如果说“间有曲白中易一二字者,皆出古本”,这话还说得过去,那么“评语中删一二句者,取便抄写”,就不是很严肃的了。
五、刊刻于乾隆六十年的朱墨套版《此宜阁增订西厢记》,也是一种有影响的刊本。各地书坊屡有翻刻者,如光绪二年如是山房刊印的《增订金批西厢》,即是此种刻本的翻刻本。此种刻本的卷数、目次和金批原刻本基本相同。但是它的内容同原刻本以及其他刻本迥然有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批评金批西厢的刻本。增订者周昂,在《重修常昭合志》卷二十《人物志》中记载其生平大略:
周昂,字少霞,蔡泾人。以技贡官宁国训导,旋举子乡。负隽才,尤长韵学,中年移疾归里著述自娱,有校正十国春秋、古韵通叶、入韵备叶、小学巵言、韵学集成、此宜阁说经賸稿、视荫笔记、诗文集增辑小志(支溪诗录)。弟元徽,字少猷,初名慕然,诸生,亦以隽雅称。
有人说他著有《玉环缘》三十八出、《中州全韵》(一称《此宜阁天籁》)一书,均未见著录。可见他是一位戏曲的里手。他在该书的“例言”中说:“实甫、圣叹虽属天才,然白玉之暇,殊难阿好,索垢求疵,为二家羽翼,非有意操戈也。”这可以说是他增订金批西厢的目的。增订者自称参照了“周宪王、朱石津、金白屿、屠赤水、徐士范、徐文长、王伯良及赵氏诸本”,“兼收并取,即其言未的,亦有附录者,以广见闻。”凡是他认为“原文曲白有不可删者”,都用赤色字“随处付入”。这种刊本对于我们了解金批西厢是有益的。
此外还有一些金批西厢刊本,它们虽然也有其特点,但影响不大,如注有“因百藏曲”的写刻本《贯华堂注释第六才子书》,是把注释以夹注的形式附在曲文中间的。而广泛流传的只有上述五种刊本。总之,自从金批西厢出现之后,以它为底本的注释、汇释音释本出现很多。但是要了解金批西厢的本来面目,还是要看原刻本或与原刻本近似的其他刊本。众多的金批西厢刊本,大多数刊刻粗糙,校勘粗疏,舛误极多。即或是较好的刊本或善本,各种纰漏也在所难免。造成种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原刻本的批语就存在不少别字、错字,词句欠通顺的地方。金圣叹已把丑话说在前面了,他说:“圣叹西厢记,只贵眼照古人,不敢多让。至于前后着语,悉是口授小史,任其自写,并不曾点缀一遍,所以文字多有不当意处。”(“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八),应该说有一部分是实话。二、书商刻书的目的是牟利,态度往往是不严肃的。各种刊本由于校勘的疏忽造成的错误,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近似字的误刻,如“目”字刻为“日”字,“若”字刻为“苦”字,“翼”字刻为“冀”字,“且”字刻为“旦”字,等等,不胜枚举。三、以讹传讹。比如刊刻于康熙年间的四美堂刻本,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刻本了,但它竟有两处错页,分别在《琴心》《哭宴》两折的开篇批语中,都是由于页码的模糊,在装订时把前后页颠倒了。而稍后“金谷园藏版”的重刻本,就沿续了这个错误。但是他的行款已经改变了,通刻下来就成为十分不易识别的错误。再如,某一句话某一刻本刻错一个字,以后的刻本妄加附会,最后这一句话竟变得面目全非。比如《请宴》一折“右第十三节”批语中,有“岂有家常饭挖耳相招”一语,有的刊本刻为“它耳相招”,有些刊本则索性改为“率尔相招”了。更有甚者,有些话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比如“是必休忘旧”,误刻为“何必休忘旧”,语意完全相反。错误较少是善本是颇难见到的。
这里需要提出来谈一谈的是它的外序和《醉心篇》。
金批西厢除原刻本、翻刻本、重刻本,一般刊本除金圣叹的两篇自序外,大都有一篇补加的序文。这个补加的序文有两种,一种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写的(见附录)。作者吕世镛,内容是称赞金圣叹的才识与眼力,它的真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另一篇写康熙八年(1669年),作者汪溥勋。更多的刊本采用汪序,但是它的真伪问题却大可怀疑。
刘世珩《暖红室汇刻西厢记》“西厢记考据”中说,汪序最早见于大业堂刻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不见著录),原序如下:
凡书不从生动处看,不从关键与照应处看,犹如相人不以骨气,不以神气,不以眉目。虽指点之工,言验之切,下焉者也,乌足名高。语曰:传神在阿睹间。嗟夫,此处着眼,正不易易。吾窃怪夫世之耳食者,不变真赝,但听名色,便尔称佳,如卓老、文长、陈(眉)公种种诸刻盛行于世,亦非真本。及观真本,反生疑诧。掩我心灵,随人嗔喜,举世尽然矣,吾亦奚辨。今睹圣叹所批西厢秘本,实为世所未见,因举“风流隋何、浪子陆贾”二语,叠用照应,呼吸生动,乃一评曰妙、再评曰妙、妙,三评以至五评,皆称妙绝,趣绝;又如用头巾语甚趣,带酸腐气可爱,往往点出,皆人所绝不着意者,一经道破,煞有关情,在彼作者亦不知技之至此极也。圣叹尝言:凡我批点,如长康点睛,他人不能代识。此而后知圣叹之书,无有不切中关键,开豁心胸,发人慧性者矣。夫西厢为千古传奇之祖,圣叹所批又为西厢传神之祖。世不乏只眼,应有如扬子云者,幸勿作稗官野史读之,当以史记、左、国诸书读之可也。
刘世珩说在这篇序下有一条“原注”,写道:“右序字字珠玑,语语会心,真看书之要诀也。今坊刻借作李卓吾叙者,误。”肯定“李卓吾叙”是伪作,但注者并没有说明那种“坊刻”本。据现在所能看到的西厢记序文,只有明末西陵天章阁项南州刊刻的《李卓吾先生批点北西厢真本》有醉香主人序,与上述序文是十分近似的。
看书不从生动处看,不从关键处看,不从照应处看,犹如相人不以骨气,不以神色,不以眉目。虽指点之工,言验之切,下焉者矣,乌得名相。语曰:传神在阿睹间者。呜呼!此处着眼,正不易易。吾独怪夫世之耳食者,不辨真赝,但借名色,便尔称佳。如假卓老、假文长、假眉公,种种诸刻,盛行不讳,及睹真本,反生疑诧。掩我心灵,随人嗔喜,举世巳尽然亦,吾亦奚辩。往陶不退语,余家藏卓老西厢,为世所未见。因举“风流隋何,浪子陆贾”二语,叠用照应,呼吸生动。乃评之曰:一用妙,二用妙、妙,三用以至五用,皆称妙绝,趣妙;又如用头巾语甚趣,带酸腐气可爱,往往点出,皆人所绝不着意者。一经道破,煞有关情,在彼作者,亦不知技之至此极也。桌老尝言:凡我批点,如长康点睛,他人不能代。识此而后知桌老之书,无有不切中关键,开豁心胸,发我彗性者矣。夫西厢为千古传奇之祖,桌老所批又为西厢传神之祖。世不乏只眼,应有取证在,毋曰剧本也,当以李氏之书读之矣。崇祯岁庚辰仲秋之朔,醉香主人书于快阁。
两相比较所不同的,只是一为“圣叹尝言”,一为“卓老尝言”;一为“圣叹所批”,一为“卓老所批”,以及最后的几句话,是以各自的语气写的,此外除个别字句稍有出入,两者完全相同。然而大业堂刻本中序的“原注”的结论,毕竟使人感到唐突。因为天章阁刻本是有写序的时间的,“崇祯岁庚辰”,即崇祯十三年(1640年),而金批本汪序作于“康熙巳酉”,即康熙八年(1669年),它迟于天章阁刻本序二十九年。其次,天章阁本序,全文语气贯通,序文引用的评语,是李卓吾眉批常见的用语,不着修补痕迹。而汪序所谓的“一批曰妙,二批曰妙妙”,则不知所云,全文有明显的改簒痕迹。由此可以认为大业堂刻本序的“原注”,不仅是不确切的,而且把是非颠倒了。所谓的“李卓吾”是误,序的作者应为醉香主人;改簒的不是天章阁刻本序,汪序才是剽窃之作。当然在那时这种欺世骗人的事情并非是仅有的,比如明末同出于师俭堂的《陈继儒先生批评西厢记》和《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两书的序文都是那篇“文章自正体四六之外……”,前者作“云间陈继儒题”,后者题为“海若汤显祖”,这显然是骗人的把戏了。由此可知把坊间刻本的序跋题识都看作是真货色,难免要大上其当的。
《醉心篇》,又名《西厢才子文》。金批西厢各种刊本的附录,绝大多数转抄于明代各种西厢刊本,如“围棋闯局”、“园林午梦”、“西厢八咏”,“闺怨蟾宫”,等等,唯有《醉心篇》是金批西厢所独有的。它在附录中所占的地位最为突出。
《醉心篇》一般为二十章,它是从西厢记五本二十折、各折提出一个中心意念,如“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隔墙儿酬和到天明”,运用骈体文的形式对那个意念生发议论、抒发感情。讲求文字华美,对仗奇巧,议论精湛。它的作者是谁,各刊本皆不见署名。从现有的材料看,最初它是由单篇产生的。现在所能见到的西厢记最早的刊本弘治本,其附录已有“新增秋波一转论”,署名“西蜀璧山来凤道人”。万历年间刊刻的徐士范、熊龙峰、刘龙田诸本,除附有“秋波一转论”,还增添了没有署名的“松金钏减玉肌论”,这大约就是《醉心篇》的最初形态。此外在尤侗《西堂全集》卷七收有“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可知它同“蒲东诗百首”、“摘翠百咏”等一样,是文人学士借西厢记这一题材运用骈体文形式展露才华的再创造。《暖红室汇刻西厢记》“重编会真记杂录上”,“制艺”,收有明唐寅“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穿一套缟素衣裳”等二十章,已具《醉心篇》的规模,但未注明出处。这样完整篇章明刊西厢记诸本以及明刊本《西厢记考》均不见著录,因此它是否唐寅所著是很可怀疑的。比如“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采用尤侗的,其它各章亦有不同的删改。乾隆年间的宝淳堂精刻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醉心篇》,经陈维嵩的“订正”,文字与一般刊本大有出入。陈维崧(1623—1682)是清初著名词人,善骈体文,这篇《醉心篇》可能出自他的手笔。它增加了宝淳堂精刻本的版本价值。还有一些刊本中的《醉心篇》已不止二十章了,比如《贯华堂注释第六才子书》《寺警》附“笔尖儿横扫五千人”和“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两章;《琴心》附“中间一层红纸几眼疏棂,不是云山几万重”和“他做了个影儿里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爱宠”两章;《哭宴》附“倩疏林你与我挂住斜晖”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两章。由此可以看出《醉心篇》是一个群体的创作,大体形成于明末清初。它反映了人们,特别是文人阶层对西厢记这一题材的兴趣有增无已。
附 录
重刻绘图西厢记序
原夫缕云裁月,卓吾兴化工之叹,惊心动魄,圣叹有才子之称。发作者之巧,睛点僧繇,传崔徽之真,毫添顾恺。岂殊讲学,不言性而言情,若共论文,亦中规而中矩。訾绮语闲情之赋,宁识风诗,悟秋波临去之词,方知禅义。是不独绿么小部,声声花外之传,红豆妖姬,粒粒酒边之记而已。兹因以三余缩之短本,珍藏怀袖,敢云径寸之珠,佐以文房,还共吉光之羽。扁舟选胜,载同文蛤香螺,蜡屐探幽。携并锦囊奇句。娱骚人之目,底须略略频弹,醉韵士之心,不啻堂堂低唱。幸等之左、国、庄、史,观其掀天盖地之才,毋徒因月露风云,求之减字偷声之末。
康熙庚子岁仲冬上浣丰溪吕世镛题于西郊之怀仁堂。
原载于《戏曲研究》第20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