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熟戏曲的特征,关于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问题

成熟戏曲的特征,关于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问题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熟戏曲的特征关于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问题,近些年来颇有些争议。第三种意见认为戏曲艺术形成于宋元,宋元南戏。主张中国戏曲形成于宋元的显然是多数派。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成熟的戏曲与非成熟的戏曲加以区分,没有科学地归纳出成熟戏曲的基本特征。大量的以生、旦、净、丑为表演体制的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剧本的出现,无疑是成熟戏曲形成的重要标帜。

成熟戏曲的特征,关于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问题

成熟戏曲的特征

关于戏曲艺术形成的时间问题,近些年来颇有些争议。如按时间的顺序,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戏曲艺术形成于先秦,比如有人说屈原的《九歌》已是我国最古老的“歌舞剧本”了。[1]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自然不是多数。第二种意见认为戏曲艺术形成于盛唐,比如有人说《踏谣娘》已是“唐代全能之戏剧”了。[2]持这种意见的或相似看法的颇有一些同志。第三种意见认为戏曲艺术形成于宋元,宋元南戏。元杂剧的出现是它的标帜。应该承认这是一种较为通行的见解,比如明清两代的戏曲家如祝允明、徐渭、王骥德、臧懋偱、凌濛初、焦循等人,大都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近现代一些戏曲史家通常所持的看法。主张中国戏曲形成于宋元的显然是多数派。当然学术问题是不能以人数的多寡断定是非的。

戏曲艺术形成于何时,拿什么作为它形成的标帜,是戏曲历史分期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牵涉戏曲历史发展规律多方面问题的探讨,牵涉戏曲史的科学性。笔者愿意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同道商榷。

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的分歧,而长时期又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成熟的戏曲与非成熟的戏曲加以区分,没有科学地归纳出成熟戏曲的基本特征。任何门类的历史科学的分期,都有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标准。比如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猿到人的质变,是由于劳动意识的产生,是它把人与猿区别开了。[3]戏曲历史的发展也有一个相类似的情况,即在戏曲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成熟的戏曲与非成熟的戏曲亦应有本质的差别。这个问题近现代的一些戏曲史家似乎已经注意到了。首先企图为成熟的戏曲的特征下一个科学定义的是王国维,他认为成熟的“真戏剧”应是:“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4]他说唐代的歌舞戏虽然也用歌舞去敷演故事,但是它们是着重于舞的,“宁谓之戏,莫若谓之舞也”。一句话,与其说它们是戏剧,莫若说是舞剧。虽然他推断宋代已有可能存在成熟的“真戏剧”,但是由于他当时还没有看到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这样确凿的证据,他把元杂剧视为“真戏剧”的开端,可见他持论是十分审慎的。但是王国维为“眞戏剧”所确定的特征是否科学,却很可怀疑。

持戏曲形成于先秦或盛唐看法的同志,他们没有区分成熟的戏曲与非成熟的戏曲的差别。主张形成于先秦的同志认为“载歌载舞、扮演人物、敷演故事”即具备了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5]主张形成于盛唐的同志认为:“代言、问答、演故事”已构成戏剧艺术的基本条件。[6]他们为戏剧确定的特征,不论是否沿用了王国维的看法,但是他们为戏剧艺术所确定的特征并没有原则上的差别,不外是:以代言体扮演人物,载歌载舞,敷演故事。可见王国维为“真戏剧”所下定义,并不能把成熟的戏曲与非成熟的戏曲加以区分。即以相同或十分近似的原则去衡量同一事物,却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证明这个原则的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从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看,我们丝毫不低估汉唐以来诸如《东海黄公》《兰陵王》《樊哙排达》《钵头》《踏谣娘》等歌舞戏出现的意义,但是它们与后来成熟的宋元南戏、元杂剧相比较,还是戏曲艺术的初级形态。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不仅具有“必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这个汉唐以来歌舞戏共有的特征,它还具有成熟的戏曲艺术所独有的特征,这就是:

一、自如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从现存的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剧目和剧本看,它们都已具备了这种能力。它们既可以表现历代兴废的历史故事,也可以表现繁杂的现实生活。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几乎是它们没有不能表现的。总之,宋元南戏和元杂剧表现封建社会生活,已经达到相当完美的地步。

二、表现形式的相对稳定。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已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奠定了稳定的表现形式,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一是它的文学因素。戏曲文学的体制,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相比较,两者迥然不同。后来的明清传奇和地方戏相比较,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为戏曲文学所确定的分场形式和时空间不固定等表现原则,却为明清传奇和地方戏所继承。二是它的音乐因素。宋元南戏和元杂剧都属于曲牌体,它构成了中国戏曲音乐源远流长的一大支脉,至今仍保存着它的生命力。从清中叶以来发展起来的与曲牌体颉颃媲美的地方戏曲的板腔体戏曲音乐,它的表现体制与曲牌体相比较差别很大,但是古老的曲牌体戏曲音乐,在塑造人物、烘托剧情等方面为后来的板腔体音乐提供了借鉴。特别是武场的打击乐,可以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三是它的表演因素。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以生、旦、净、丑为基本的行当的表演体制,为后来的传奇、地方戏的表演艺术确定了基本的表现原则和手段,构成成熟的戏曲最为稳定的因素。(www.xing528.com)

三、有体现上述原则的剧本。剧本是戏剧舞台艺术创作的基石,它既是戏剧这一综合艺术的文学部分,又是这一综合艺术在文字上的体现。大量的以生、旦、净、丑为表演体制的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剧本的出现,无疑是成熟戏曲形成的重要标帜。

以上三个方面成熟戏曲的特征,无论是春秋时代的“优孟衣冠”,汉代的角觝戏《东海黄公》,还有唐代的那些有故事表演的歌舞节目,诸如《兰陵王》《踏谣娘》等。它们都没有形成自如地表现生活的能力和稳定的表现形式。这些节目虽然已经具备了戏曲艺术的不少特征,但是它们同成熟的戏曲——宋元南戏、元杂剧相比较,还存在着猿与人的那种本质的差别,充其量只能说它们是戏曲艺术的雏形。因而我认为,中国戏曲的形成期,当以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为它的起点。

人们往往把中国戏曲的形成期同古希腊和印度戏剧相比较,结果不是缺少事实依据的把戏曲艺术形成期提前,便是多少感到有些气馁。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国戏曲形成发展的道路与古希腊或印度的戏剧大不相同,古希腊和印度的戏剧同成熟的中国戏曲艺术的完善程度也是无法相比的。中国戏剧文化发生的年代并不迟于古希腊或印度,只是它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但是它一经形成便是一个健全的机体,在中国这个幅员广大的地域里遍地开花结果,绵延不断,并以它独有的绚丽色彩,屹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

原载于《光明日报》1985年6月3日第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