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壮剧的声腔艺术特点与剧目创作
构成一个戏曲剧种的重要因素是声腔和剧目,在云南壮剧中,均不乏音乐、编导人才。
(一)壮剧声腔艺术特点
富宁土戏最早的一个腔调【哎依呀】,就是源于富宁县壮族民歌《分呃哎》,也叫《依呀哎》,它未变成戏调前,长期在民间流传,为壮族青年男女自唱自乐,后逐渐衍变成为戏调。云南壮剧声腔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音乐接近板腔体,表演程式接近京剧、粤剧、滇剧等大戏剧种,这以广南沙戏和富宁土戏中的【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三种腔调为代表。
第二类音乐联曲体,表演上载歌载舞,类似广西彩调、云南花灯那样的民间小戏,这以富宁土戏中的【咿嗬嗨】腔调为代表。(www.xing528.com)
第三类音乐基本以联曲体为基础,只是在处理手法上带有板腔特点,表演上基本是生活动作加不太规范的程式,这以文山乐西土戏为代表。
这三类声腔音乐中各个分支及同一分支中的不同腔系,以一、二支曲调为主,发展出几支不同行当或类型角色的曲调,属于联曲体的【咿嗬嗨】腔调的曲调则更多,号称七十二调。
(二)壮剧剧目创作
壮剧剧本约有一千出以上,并有大量剧本保存下来,剧目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如《弄陇》、《弄娅汪》等,这类剧目占的比重较小;二是取材于汉族历史演义小说的连台本戏和大本戏,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等;三是取材于汉族民间唱本的大本戏,如《柳荫记》、《八仙图》、《双贵图》、《香山记》等;四是民间生活小戏,如《错配鸳鸯》、《双采莲》、《花鼓入城》等。取材于汉族题材的剧目,经过壮族艺人不断演出,均已不同程度地壮化。壮剧使用三种语言:壮话、白话(广东粤语)、当地汉话。不同分支及同一分支中的不同腔系,使用的情况又各有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