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斯换演VS保留剧目轮演的分析介绍

定斯换演VS保留剧目轮演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定斯换演VS保留剧目轮演在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机构的名称中,有一个词颇为引人瞩目,即英文Repertory Theatre。中国的戏曲戏班就是采用保留剧目轮演制。莫斯科艺术剧院拥有较为固定的演员剧团,以斯坦尼表演体系进行排练和演出,大大提高了戏剧艺术的质量,成为英美戏剧艺术家心目中的另一个以演员剧团为基础的保留剧目轮演制度的典范。

定斯换演VS保留剧目轮演的分析介绍

第一节 定斯换演VS保留剧目轮演

在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机构的名称中,有一个词颇为引人瞩目,即英文Repertory Theatre。如Yale Repertory Theatre、American Repertory Theatre、Civic Repertory Theatre、Indiana Repertory Theatre、Seattle Repertory Theatre。Repertory Theatre,杜定宇先生的《英汉戏剧辞典》中的翻译有两条:一是轮演剧目剧院;二是由固定剧团换演选定剧目的剧场。而在第一条的轮演剧目剧院中,又参见Repertory Company条目。repertory company条目的翻译是定期轮演保留剧目的剧团,戏目剧团。再看repertory一词,在杜定宇的辞典里也有多种解释:“略作rep"1.(剧团)可换演的保留节目(戏剧、舞蹈、音乐节目等);轮换放映节目;2.(戏剧)的换演制;3.(定期)换演剧目的剧团。”[1]实际上,大多数冠以repertory theatre的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并没有做到轮演,更没有做到保留剧目轮演,而是做到了定期换演剧目。在中国戏剧界的翻译实践中,对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名称中含有repertory theatre的翻译,有译作保留剧目轮演剧院,或是剧目轮换剧院,也有译作定目剧院。本书中一律译作定目剧院,取定期换演剧目的意思。应该注意的是,这个定目,不是指固定剧目,而是指定期换演剧目。

Repertory一词,本意是指保留剧目轮演。这一演出运作体制,以场团合一为基础。一个剧院有一个乃至数个固定的剧团,剧团会排演创作并制作多个剧目作为保留剧目,这些剧目可供一年乃至更长的周期轮流上演。每出戏连续上演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然后根据观众需要可以随时重新上演。

其实,保留剧目轮演体制,古已有之。中国的戏曲戏班就是采用保留剧目轮演制。一群具有血缘和地域关系的演员们组成一个戏班,经年累月地在一起排演剧目,积累了大量戏目,演出时根据观众需要,拿出来就演。在铁路尚未通行之前,英美各城市之间的戏剧演员流动性不高,一群演员一同受雇于当地剧院,组成一个演员剧团,被称为驻演剧团(Stock Company),这个stock不是指股票,而是说排练的剧目就像是存货一样,随时可以拿出来演出。演员对演出角色的分工,和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一样,也比较固定,有演员专演剧中的英雄,也有专演恶棍。偶尔会有一些客座著名演员来到剧团担任主角,其他演员就演配角。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都市逐渐形成,交通也更为便利,特别是火车的贯通,加上电影的出现,原来以娱乐当地城市居民为目的的驻演剧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戏剧在大都市如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商业化聚集,形成了保留剧目的长期演出制度,而不是保留剧目的轮流演出制度。戏剧的演出,在商业运作模式下,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一出戏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则称为保留剧目,戏剧投资方和制作方会尽量延长演出的周期,直到赚到最后一分钱。这对戏剧的艺术性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对演员来说,长年累月地只演一出戏,根本谈不上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对广大观众来说,可供选择的剧目也相对减少。这些所谓经过市场检验的作品,娱乐性强,能满足大众口味,艺术探索精神势必较弱。英国在20世纪初产生的保留剧目轮演运动(Repertory Movement)就是对此的反驳。“该运动起源于英国爱德华时代戏剧体制的双重反抗:一是反抗伦敦的戏剧经理和戏剧演员漫天要价;二是反抗大都会戏剧利用地区剧院大肆敛财。”[2]

1904年,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威廉·阿契尔提出,仿效欧洲大陆的模式,突破当时在宫廷剧院实行的有限的保留剧目轮演制,实行真正的保留剧目轮演制度。虽然当时的实践失败了,但保留剧目轮演制度成为众多英美戏剧艺术家的梦想。

而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斯坦尼和丹钦柯创办了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拥有较为固定的演员剧团,以斯坦尼表演体系进行排练和演出,大大提高了戏剧艺术的质量,成为英美戏剧艺术家心目中的另一个以演员剧团为基础的保留剧目轮演制度的典范。

保留剧目轮演剧院对当代戏剧人来说,和驻演剧团的保留剧目轮演不可同日而语,保留剧目轮演制度对戏剧管理和戏剧艺术创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制度之所以能促进戏剧艺术的提升,在于演员剧团的存在。正如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其网页上所宣称的,“我们致力于建设演员剧团,这给戏剧创作过程、给演员、给观众带来重要的收获。一个演员剧团是一群演员、导演、舞台设计与其他戏剧艺术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起工作”。一般的演出公司常常在演出前只排练四个星期,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员剧团的艺术家们将在一起工作二到三年。长期的合作能让戏剧艺术家们达到深度的相互了解,在不断增长的相互信任中成长,长时间的排练和训练能让演员们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对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的舞台作品始终在不断地进步,不像长期演出的商业戏剧在不断地重复。观众有机会看到演员在不断成长,观众和演员在共同发现新的角色、新的戏剧和新的观点。为了做到这一点,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演员们签订30个月的合同,合同期间他们进行密集的表演训练,和著名的英国导演一起进行表演创作。

单靠商业市场运作是无法维持一个演员剧团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有固定的基金资助演员剧团。目前,俄罗斯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已经一分为二,分别是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和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剧院,两个剧院和彼得堡的马莱剧院(Maly Drama)还在困境中维持着保留剧目轮演制度,少数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和英国,在政府优厚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充足的资金维持着这一体制。而美国的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的非营利职业戏剧体制下采用严格意义上的保留剧目轮演制的剧院。

位于俄勒冈州阿什兰市的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成立于1935年,是由当地的师范学校的戏剧教师奥古斯·鲍默发起成立的,演出了两场《第十二夜》和一场《威尼斯商人》。当时人们并未期待这三场戏能赚钱,特意安排了一场拳击赛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没想到最终是戏剧的票房弥补了拳击赛的亏损。经过近80年的发展,该戏剧节现有三个剧场:奥古斯·鲍默剧场、新剧场和伊丽莎白剧场。

2003年,《时代》杂志将该戏剧节评为全美排名第二的地区性剧院(排名第一的是芝加哥的古德曼剧院)。剧院的捐赠方主要有国家艺术基金会、俄勒冈州艺术委员会、俄勒冈文化信托基金和舒伯特基金会。其中莎士比亚的剧目《一报还一报》是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莎士比亚在美国社区:莎士比亚新一代”的资助项目。

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戏剧节的《经济影响调查报告》[3]称,2009年,戏剧节共售票410 034张。外地游客约9万人。戏剧节的整个投资是26 560 195美元,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174 500 102美元。

戏剧节每年从2月到10月轮番上演10多个剧目,其中大半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大约七八百场演出,每年的观众人数达40万人次。预算约2 600万美元。以2011年演出季为例,在奥古斯·鲍默剧场上演5个剧目,新剧场上演3个剧目,伊丽莎白剧场上演4个剧目,共12个剧目。奥古斯·鲍默剧场,每周上演3到4个不同的剧目。以5月3日到5月8日的演出周为例,分1点半的下午场和8点的晚上场。(www.xing528.com)

img23

这一周,新剧场同时也有2个剧目上演,一周内观众有6个剧目可供选择。到了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高潮8月和9月的时候,3个剧场有10个剧目同时轮番上演,构成美国戏剧的一道奇观。

演员们在这里是真正从事表演艺术,需要对表演艺术有强烈的热爱,同时也有大量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

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拥有一个100多人的演员剧团,几乎每个演员在一个演出季里都要扮演多个角色,甚至在一天里就要扮演多个角色,有的角色需要激情,有的角色需要幽默,演员们有机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演技。所以演员剧团是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能推出保留剧目轮演制度的基本保证。

大多数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并没有推出这样的演出季。保留剧目轮演制度是很多戏剧人心目中的理想,但这一理想并未普及,一方面的原因是保留剧目轮演制难度很高,另一方面也涉及非营利职业戏剧的理念。

70年代,美国戏剧人曾就此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当时,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话剧剧场——博蒙剧院(Beaumont Theatre)更换领导人,新的剧院领导是赫赫有名的大众剧院的总监约·派普(Joe Papp),他决定解散其演员剧团,认为对博蒙剧院来说,以演员剧团为核心的保留剧目轮演时代还远未到来。著名戏剧评论家沃特·克尔(Walter Kerr)也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反对保留剧目轮演。而美国著名的戏剧家罗伯特·布鲁斯坦(Robert Brustein),曾经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后出任哈佛大学戏剧系教授,时任美国定目剧院(American Repertory Theatre)的总监则对此进行了反驳。

克尔认为,整个纽约已经实现了保留剧目轮演,30多个百老汇剧院和无数个外外百老汇剧院,剧目成百上千,林肯中心的剧院何必辛苦地天天轮换剧目呢?罗伯特·布鲁斯坦则反驳,纽约市众多剧目的轮番上演,只不过是大型的夏季戏剧节的大杂烩而已,只能说是戏剧的堕落。纽约比不上伦敦,有那么多的剧院和演出,依然支持着两个保留剧目轮演的重镇——英国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

克尔还从林肯中心的博蒙剧院引申到全美,认为保留剧目轮演制度不仅在带有“官方文化”的林肯中心是个“不可能的梦”,在纽约和全美其他大都市,该制度也并不为广大观众所期待。理由是保留剧目轮演制度考虑更多的是演员自身的成长,而非观众的乐趣。“观众才不会因为只是对演员有好处就支持保留剧目轮演制”,“美国观众一向期待的是明星艺术大师,或者至少是一群角色里的大腕,而不是一个演员剧团,在假想上具有平等的艺术能力的混杂的一群人。”[4]

罗伯特则继续反驳,喜欢明星的观众只是观众的一种,是那些被百老汇培养出来的观众。迄今为止,美国的保留剧目轮演制度已经培养出了完全不同的观众,他们完全能够并乐于欣赏一个演员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并能洞悉整个演员剧团演员之间有机的联系。“如果这意味着,为了未来的突破,观众必须容忍现在的一些并不完整的演出,那么……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不就是能延迟即刻就要到来的满足吗?难道还有其他的过程能让演员不断成熟吗?”[5]罗伯特·布鲁斯坦认为,完全从观众的喜好来评价戏剧是百老汇票房的逻辑,而不是艺术的逻辑,“这表明美国戏剧还远未超越商品的层次。毫无疑问,观众对严肃剧院的生存是必要的,但我以为,如果哪个严肃剧院只考虑观众的需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6]

但是,戏剧的理想和生存之间总是充满了矛盾,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演出季大多数没有采用演员剧团为基础的保留剧目轮演制,而是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演出季制度——剧目的定期轮演。

大多数非营利职业剧院的演出季有6到8个剧目,每个剧目连续演出4到6周。当前一个剧目正在演出,后一个剧目则进入排演。每个剧目的主创人员基本上是以项目制的方式运作,编剧、导演和演员根据各个行业协会的规定,向全国招聘。(如果实行定期换演的剧院在招聘演员时不实行公开透明的招聘,就会违反和演员公会的合同。以演员剧团为基础的保留剧目轮演剧院,和演员公会签有另外的合同。)通常一个剧目的排练时间是四到五个星期。

以耶鲁定目剧院2008到2009年演出季为例,演出季从2008年9月19日起到2009年4月19日止。共演出6个剧目,按演出时间顺序分别为《耶稣受难剧》(Passion Play)、《现在高兴吗?》(Happy Now?)、《大风大浪》(Rough Crossing)、《莉迪亚》(Lydia)、《地下来信》(Notes f rom Underground)、《推销员之死》(Death of Salesman)。每个剧目演出24场,3个星期左右。每个剧目的演出也有一套程序:3个星期的演出中,第一个星期为开幕期,前五天为预演,第六天正式开幕日,开幕日当天在演出结束后有一个庆祝晚会。随后正式演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中有一个手语场、一个字幕场、一个老人场、一个观众交流场和媒体录像场。这些特殊的场次表明了剧院和观众间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和观众最紧密直接的联系方式是演出季的售票方式,季票订购。在年度演出季开始的数月之间,耶鲁定目剧院就发布了整个演出季的场次,并把6个剧目的24场演出组合成24种套票方案,如开幕日套票,是一套每个剧目的开幕日场的票。观众可以像订购报刊一样订购演出季套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