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独白和旁白
影视剧作中,除了常用的对白外,作者有时还要运用独白和旁白去塑造人物性格,特别是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1.独白
独白是指角色在规定情景下产生的内心活动,并用语言的方式表述出来。因此,它也就成为一种从内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比如,在法国影片《广岛之恋》中,法国女演员在一家美国化的咖啡馆内,将自己的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和一个德国士兵相恋——告诉了她现在的情人,一个日本建筑师。事后,她回到自己的住处,在盥洗室里,一边洗脸,一边说了一段长长的独白:
你以为你知道,不,你不知道。
在内韦尔,在她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德国情人……
我们要到巴伐利亚去,亲爱的,我们要在那儿结婚。
她从来没有去成巴伐利亚。(照镜子)
我倒要看看没有到过巴伐利亚的人谁敢对她谈论爱情。
你还没有完全死。
我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别人了。
我今天晚上在这个陌生人面前对你是不忠实的。
我把我们的故事告诉他了。
你看,这是一个可以告诉别人的故事吗?
十四年了,我没有再尝到……不能实现的爱情的味道。
自从内韦尔以后。
看我怎样正在忘掉你……
看我怎样已经忘掉了你。
看着我呀。
独白中的“你”指的是她过去的德国情人,“别人”指的是她现在的日本情人。无疑,这段独白,除了向过去的情人倾诉,她不该将他们的恋情告诉给现在的情人外,更主要的是,表现了法国女演员此时此刻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对往日爱情的思念。正是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导致她觉得今日的恋情也会像往日的恋情那样,不过是“过眼云烟”,导致了她和现在情人的诀别。所以,这段长长的独白,既表现了法国女演员此时此刻的心境,同时也揭示出她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她要忘却痛苦的过去,所以她说:“看我怎样正在忘掉你,看我怎样已经忘掉了你。”
独白在形式上往往是完整的内心语言,有时并被诗化,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因而它并不起与他人交流的作用,而成为人物自己心灵的对话。如我们上面引用的那段法国女演员的独白,就被西方评论家们称为“祷文式的叠句”和“咏叹式的朗诵”。而且,它是以法国女演员自我心灵的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并非想和他人交流。
2.旁白
旁白在影视剧中往往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它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通常它或以剧作者的身份出现,对剧情进行叙述或评述,我们称之为“第三人称式”和“客观式”;或以剧中人的身份出现,对剧情进行叙述或评述,我们称之为“第一人称式”和“主观式”。
客观式(或“第三人称式”)的例子如中国影片《祝福》的开场白:
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大约四十多年前,辛亥革命前后,在浙东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这段旁白所起的作用,是介绍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介绍的方式是客观、平静的。
主观式(或“第一人称式”)的例子如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开场白:
宋薇旁白: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从1978年冬天开始的。
我到组织部工作还不到半年,可是等待处理的错案、冤案已有无数起。每到这种时刻,我总是非常激动,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粉碎“四人帮”已经两年了,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我们这里,却依旧冷冷清清,停滞不前……
这段旁白所起的作用,也是介绍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但和上面例子不同,显然宋薇的介绍已带有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www.xing528.com)
当然,旁白在影视剧中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地点和时间,有时它也向观众介绍人物,并作出评价。如还是在《天云山传奇》中,宋薇是这样向观众介绍女青年周瑜贞的:
宋薇旁白:周瑜贞来了。
宋薇笑着向周瑜贞招手,离开窗户。
宋薇旁白:她是一位革命前辈的女儿。
宋薇高兴地下楼来。
宋薇旁白:她开朗、大方、思想解放,但是,……
客厅的灯亮了。周瑜贞向宋薇打了个手势。
宋薇旁白:我万万没有想到,她这次到来……
宋薇走进客厅,向周瑜贞走近。
宋薇旁白:却把我心灵深处的琴弦拨响了。
这种用主人公的旁白介绍剧中其他人的方法,是一种十分快捷明了的方法,它可以让观众马上知道被介绍人的前史(“革命前辈的女儿”)、性格特征(“开朗、大方、思想解放”),并进入剧情,造成悬念(“万万没有想到,她这次到来,却把我心灵深处的琴弦拨响了”)。
有时,某些旁白在影视剧中还起着点评的作用。如英国影片《豺狼的日子》的序幕中有这样一段旁白:
一九六二年八月是法国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戴高乐总统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很多人认为,这是背叛祖国的行为。这些过激派几乎全是军人,他们为了报复,发誓要暗杀戴高乐。
显然,影片的作者是站在戴高乐一边在介绍、评点这个故事。因此,他也就很自然地将反对戴高乐的人称为“过激派”,而把暗杀戴高乐称为“报复”行动。
思考题
1.影视剧作中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哪几类?
2.对叙述性的语言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
3.写作影视剧中的对话应注意什么?
4.什么是潜台词?通常运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5.什么叫独白和旁白?
本章参考阅读书目
1.〔美〕比利·怀尔德:《身兼二任更好》,《电影艺术译丛》,1980年第6期。
2.〔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
【注释】
[1]〔苏〕杜甫仁科:《杜甫仁科选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
[2]〔苏〕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第40-41页。
[3]〔美〕比利·怀尔德:《身兼二任更好》,《电影艺术译丛》,1980年第6期。
[4]〔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5]〔苏〕弗雷里赫:《银幕的剧作》,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186-187页。
[6]〔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