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剧中的情节点与场面的有效积累

影视剧中的情节点与场面的有效积累

时间:2023-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这两种情节相关的,是“情节点”和“场面的有效积累”。可见,不同影片样式的情节,它的构成及推动力均不相同。有的依靠“情节点”,有的依靠“场面的有效积累”,还有的则是依靠主人公意识的流动或心理变化,不可一概而言。

影视剧中的情节点与场面的有效积累

第四节 影视剧中的情节点与场面的有效积累

我们在上一节中谈到了两种情节,一种是以冲突为基础形成的情节,一种是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或以剖析主人公内在心理为基础的情节。与这两种情节相关的,是“情节点”和“场面的有效积累”。

我们先谈第一种,即在以冲突为基础的情节中的“情节点”。

美国电影理论家悉德·菲尔德在他所著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谈什么是“情节点”。

他说:“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方向。”接着他又强调说:“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他在解释情节点时,以戏剧为例,说明应当在每一幕结尾处出现情节点。

那么电影呢?他说:“当你的电影剧本完成时,它可能包含有十五个情节点之多。究竟要有多少,全靠你自己故事的需要。每一个情节点都把你的故事推向前进,一直到结局。”[15]

概括起来说,悉德·菲尔德对情节点的解释是三点:第一,它是一个事件;第二,它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第三,它把故事推向前进,直至结局。

从戏剧冲突律的角度来分析悉德·菲尔德的“情节点”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打从在开端部分点着矛盾之后,必须在发展部分不断深化矛盾,才能使它奔赴高潮;而如果没有不断地出现新的事件、新的转折,或新的推进力,是很难有足够的力量将矛盾冲突推至高潮的。

举两个例子。

在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大概出现了7个把故事转向另一方面,或把故事推向前进的事件(或情节点)。这就是:1.罗依与玛拉相遇在滑铁卢桥上;2.罗依推迟赴前线,欲与玛拉结婚;3.罗依又提前赴前线,玛拉屡犯团规被开除; 4.被开除后生活陷于贫困,加上误传罗依阵亡,玛拉沦落;5.罗依生还;6,舞会上贵族们窃窃私议玛拉出身贫寒,玛拉出走;7.沦落扩大了等级差距,玛拉自杀。

正是“相遇”、“结婚”、“开除”、“沦落”、“生还”、“出走”、“自杀”这一系列的“情节点”成为新的事件、新的转折、新的推进力,将情节推向高潮,直至结局。而其中,尤以第2“结婚”、第6“出走”和第4“沦落”为最重要的情节点。因为,正是由于2、6中出现的“等级差距”和4中的“沦落”相结合,沦落又扩大了等级差距,才使情节有足够的推动力奔赴高潮,导致最后自杀的结局。

在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同样出现了约8个把故事推向前进的事件(或情节点):

1.杰克赌博赢得一张船票,得以和露丝相遇;(www.xing528.com)

2.露丝不满无感情的婚姻,自杀,杰克救露丝;

3.杰克参加答谢他救露丝的晚宴,面对奚落,毫无怯意,赢得露丝的好感;

4.杰克邀露丝参加三等船里举行的派对,露丝的情感得到完全释放;

5.杰克为露丝画像,露丝委身杰克;

6.船触冰山,露丝在齐胸深水中救出杰克;

7.沉船,杰克将生推给露丝,自己选择了死;

8.露丝获救。

这部影片正是由“船票”、“救露”、“晚宴”、“派对”、“画像”、“救杰”、“沉船”、“获救”这些情节点,环环相扣,钩住动作,不断把情节转向新的方向,并将情节推向前进的。而其中,尤以在贫富之间的爱情矛盾刚刚解决之时,又出现了“海难”这样一个新事件(或情节点),两相结合,才得以推动情节直奔高潮,并至结局。

与以冲突为基础的情节不同的是,有些影片着力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而为了达到这种转变,它往往要依靠细节的前后照应所造成的场面的有效积累,正是它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转变过来,并达到将情节推向前进的目的。

如我们在前面举过的例子,在美国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先生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是通过一系列前后照应的细节得以体现的。这些细节有:一、在影片开始时父子俩做法式面包,由于特德一贯不做家务,儿子对他不信任,烫了手,特德由于乔安娜离家而去,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的气,大发脾气。但在影片结束时父子俩又一次做法式煎面包,此时特德不仅已熟悉做家务,而且由于父子之间的感情已经变得非常亲密,须臾不能离开,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而此时儿子知道即将离开父亲去母亲那里,父亲心里也难受,便以安慰的眼光去看父亲,再也不是影片开始时那种不信任的目光了。二、乔安娜刚走时,儿子思念她。特德带他去自选市场购物,儿子按照母亲的习惯要求特德购买东西;而当父子俩建立起情感后,特德要求他必须一星期洗两次头,不再是儿子说了算了……

同样,在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中,也有一系列前后照应的细节,造成民子和耕作之间由戒备到相爱的感情变化。如开始时民子将耕作安排在牛棚里住,结束时要他住到自己家里;开始时将去世丈夫的衣服给耕作穿,结束时替他买新衬衣;虻田欺侮民子,耕作不知内情,不敢管,民子将虻田送来的“寿司”给耕作吃,无疑是一种无言的谴责,而当耕作知道民子需要他来保护,赶走虻田后,民子给耕作送来螃蟹和酒,这无疑又是一种无言的嘉奖……

除上述两种外,第三种情节便是以剖析主人公内在心理为情节线索。而推动它前进的,既非“情节点”,也不是“场面的有效积累”,而是主人公的意识流动或心理变化。而且这类影片的情节往往由两个部分交错组成,即现实时空和过去时空(指回忆、联想或梦幻)。而过去的时空,又往往是因现实时空触发而产生的对往事的回忆、联想或梦幻。如在影片《广岛之恋》中,现实时空是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在一起,而过去时空则是因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在一起的环境触发而产生的法国女演员对往事的回忆,即和德国士兵在一起,并被剃了光头,受到家人的惩罚。影片的情节就是依照根据法国女演员的意识流动而产生的两个时空的相互交织而向前推进的。又如在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中,现实时空是女主人公宋薇在1978年为她旧日情人罗群改正错案;而过去时空则是宋薇对1956年以后和罗群相识、相爱、分离的往事的回忆。宋薇对往事的回忆,则又是受现实环境的触发,沿着她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

可见,不同影片样式的情节,它的构成及推动力均不相同。有的依靠“情节点”,有的依靠“场面的有效积累”,还有的则是依靠主人公意识的流动或心理变化,不可一概而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