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影时间的三个含义
马赛尔·马尔丹说:“在贝拉·巴拉兹看来,电影给时间带来了三个含义,首先是放映时间(影片的延续时间),其次是剧情的展示时间(影片故事的叙述时间)和观看时间(观众本能地产生的印象的延续时间,这种印象是武断的、主观的,这里也包括观众印象所产生的消极结果和厌烦感,也就是说,由于一种长得难以忍受的长度而产生的冗长感)。”[5]
足见,电影时间包含三个含义:
第一,放映时间。一般为100分钟到120分钟。
第二,表现时间,即影片故事的时间长度。如中国影片《陈毅市长》的故事时间长度为一年,从陈毅接管上海一直写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而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故事时间长度约为十多年。从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受骗怀孕后生下孩子,自强不息,一直写到她成为苏联一家化工厂的经理和莫斯科的市委委员。法国影片《老枪》表现的则是男主人公于连在一天一夜里的复仇行动。而在另一部美国影片《教父》里,我们不仅看到男主人公柯尔良的一生,而且看到他的儿子也逐渐长大,上了年纪。在一些时空交错式结构的影片里,往往有两个时间,一是现实时间,一是回忆或梦幻的时间。如在中国影片《天云山传奇》中,现实时间是1978年,也就是女主人公宋薇为改正罗群的错案而努力的那段时间;而穿插进来的她的回忆部分,则要从1957年开始,即她和罗群在天云山相识、相爱,然后出于政治上的虚荣心,她又和罗群“划清界限”等等,前后长达21年。又如在法国影片《广岛之恋》中,也有两个时间。现实时间只有一天,即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的邂逅,而回忆部分则是在1943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女演员因和一名德国士兵相爱而遭到亲人的辱骂,被剃了光头、关在地下室里等等。(www.xing528.com)
第三,观众的心理感受时间。心理感受时间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其时间的长度是不等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只用三个镜头去表现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驾车从北京到天津。如果这名观众从来没有到过北京或天津,那么他就无从判断这个人跑了多长的距离,最多他也只能凭人家告诉他的经验,约莫知道这有多长。而另一名观众,曾经在过去的老公路上从北京跑过天津,那么他的心理感受时间约为两个多小时。而如果还有一名观众知道现在在高速公路上跑这段距离只需要一个多小时,那么他的心理感受时间就接近于影片所要表述的时间了。
对于电影剧作家来说,放映的时间是要遵守的,必须让自己所写的剧本,在拍成影片后,控制在10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的放映时间内。剧情展示的时间,对剧作者来说是相对自由的,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或长或短。而对剧作家来说,最为重要的应是观众的心理感受时间。为什么一部不太长的影片却使观众感到拖沓和冗长,而一部并不短的影片反倒给人以时间短暂的感觉呢?无疑,这除了和观众的个人感受有关外,也和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一部影片,可以很好地说明时间的三个概念。这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埃姆布洛斯·比尔斯的小说《猫头鹰桥上的事件》改编的,获得1963年第36届奥斯卡短片奖的同名法国影片。这部影片的开始,是一个人被敌人抓住后执行绞刑前的情况,他悬空站在桥上的一块木板上,桥下是河水。他的脖子被套上绞索,并被反绑住手和脚。此时,他闭上眼睛,眼前出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他被执行绞刑的喊声惊醒,他感觉到死在临头,十分痛苦,重新闭上眼睛,并流下了眼泪。他似乎感到执行开始,但绞架上的绳索断了,他掉入河中,不断下沉。在水中,他挣脱手上的绳索,解开套在脖子上的套绳,又解掉绑在脚上的布条,脱掉沉重的靴子,奋力往水面上游去,终于他露出水面,听到优美的歌声,看到生机盎然的自然景物。此时,桥上的敌人发现了他,向他射击。于是,他努力向远处游去,并潜入水中。接着,他随波逐流,漂流到一处岸边。他为获得新生而高兴,但追击他的枪声又起,他拔腿飞奔。忽然,他发现自己跑回到家,妻子出来迎接他。正当他要与妻子温存拥抱时,他的耳边传来了执行绞刑的口号声,他被悬空吊死在桥上。原来,刚才发生的一幕幕都是他被执行前的幻觉。
这个例子说明:故事时间虽然只有“上吊处死”的一瞬间,但创作者却将它扩充成一部放映时间长达30分钟的影片,而且,造成了甚至更长的观众心理感受时间。但它却并不让观众感到冗长,这是因为它始终让观众沉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无疑,这和影片的精美的画面和声音的绝妙处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