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洪昇与《长生殿》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分别以安史之乱和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了感人的效果,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他本人做了20来年的太学生,其间十余年旅食京华,未获一官半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佟皇后丧期内观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学籍。此后往来于吴越山水之间,过着放浪潦倒的生活,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洪昇才情超脱,清高孤傲。徐麟《长生殿·序》说他“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可以略见他为人的风貌。
洪昇能诗,今尚存《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
二、《长生殿》题材来源与复杂思想
《长生殿》题材来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白朴《梧桐雨》。元杂剧《梧桐雨》在清代已无法直接用于演出,为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应是《长生殿》创作的首要动因。据洪昇此剧《例言》说,他曾三易其稿:最初所作名《沉香亭》,后因“排场近熟”,删去有关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肃宗中兴事,更名《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一过程费了十余年的时间,最后一稿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写作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审美喜好和特定的时代气氛。
《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的作品。全剧50出,前写实,爱情悲剧;后写幻,鼓吹真情。剧中对“情”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一方虽死,犹抱痴情,一方虽生,而痛不欲生,共守前盟,因此感动天地鬼神,得以共升仙宫,永久团圆。《长生殿》既宣扬了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了垂戒来世之意。在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难以克服和弥合的尴尬面前,作者让李、杨二人在历尽人间劫难、遍尝悲欢离合之苦之后,终于大彻大悟,毅然跳出爱河情海,以佛家色空观念否定她们的情欲,以精神的“长生”来消解现实的“长恨”,以“情缘总归虚幻”的主旨,使沉迷情海者“遽然梦醒”。写“情”的同时,《长生殿》用了对应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使得此剧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曲折,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将李、杨爱情故事置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教训意义;也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传达人生永恒的遗憾:爱而不得其所爱,又不能忘却这种爱的悲哀与痛苦,这是人间的一种不朽的恋情,是人间一种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它昭示着:人的肉体可以分离,但心灵的追求可以得到更高意义上的契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永难偿”永恒的遗憾将悲剧心理和悲剧意识升华,将政治意味和虚幻成分转换为人性之美。这一点尤其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长生殿》艺术成就
(1)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长生殿》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前代戏曲的现实主义传统,上卷以批判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所带来的严重政治后果,一方面通过从《定情》到《密誓》的过程,反映爱情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贿权》到《陷关》反映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又吸取了《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手法,下卷通过幻想的情节,歌颂了精诚能够感动天地的李、杨爱情,抒写了风雨飘摇的局面和生离死别的哀怨,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第二十五出《埋玉》之前写人间事,以写实为主;《埋玉》之后多写仙界事,以写幻为主。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表现前后交相辉映。
(2)《长生殿》精美的排场在明清传奇史上更是罕有其匹,堪称典范。近人王季烈《螾庐曲谈》卷二《论作曲》评云:“……其选择宫调,分配角色,布置剧情,务令离合悲欢,错综参伍,搬演者无劳逸不均之虑,观听者觉层出不穷之妙,自来传奇排场之胜,无过于此。”剧中主要角色生、旦、副净、丑、末、外、贴等出场频次安排极有法序,极适合于传奇搬演。生旦并重的交互演唱,与其他脚色所唱比例也颇相称,安排之工稳亦为当时传奇所罕见。
另外,自明中叶以降,传奇剧本一般分为上下二卷。这一体例要求使传奇作家不得不致力于下卷与上卷均衡对等,以求全剧结构的平衡完美。《长生殿》全剧五十出,以马嵬坡杨玉环之死的《埋玉》为界分上下两卷,各二十五出。若以故事情节分场,则全剧包括开场一出,大场九出(如《定情》、《舞盘》等),正场二十五出(如《贿权》、《春睡》、《复召》等),过场十二出(如《献发》、《闻乐》等),短场三出(如《傍讶》、《私祭》等)。正场为骨子排场,故占全剧之半。大场分配于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二、三十八、五十等出,使全剧有波澜起伏之妙。而其他的过场、短场则上下承递,搭架牵索,细密衔接,井然有序。若以表现形式分场,则全剧文场计有三十四出,武场、闹场计有十五出,调配其间,恰足以调剂冷热。例如,第二出《定情》是群戏大场,第三出《贿权》是粗口正场,第四出《春睡》文戏正场,第五出《禊游》是热闹大过场,第六出《傍讶》是文静短场……如此,则全剧动静、繁简、冷热、唱做等等搭配协调,相映成趣。
(3)《长生殿》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交错发展,互相映衬,道具贯穿始终,从而把李、杨爱情故事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广阔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笼罩着全剧的气氛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既深化了主题,又使剧情起伏跌宕,使戏中有戏。同时把悲与欢,动与静有机地结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李、杨爱情故事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其间,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剧本一开始就进入他们二人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信物,而后经过一番波折,至七夕长生殿盟誓,形成一个高潮;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其后再描写他们“那论生和死”的深情,已成为蓬莱仙子的杨贵妃拆金钗一股、钿盒一扇托道士转交唐明皇,又坚前盟;最终二人在天宫团圆,金钗再成双、钿盒又重合。“钗盒情缘”的刻意描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同时,全剧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的线索与李、杨爱情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发展层次分明,内涵丰富深刻,显示了作者杰出的构造能力。
(4)曲文华丽高妙,蕴藉隽永,音律婉转严谨。《长生殿·例言》自云:“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谱》,予与之审音协律,无一字不慎也。”洪昇深通音律,又特请音律大师《九宫新谱》的编者徐麟“审音协律”,全剧在选择宫调、曲牌、联套时精选细审,匠心独运,心细如发,纤毫不差。遣词用韵字字审慎,务求合律落韵,音乐谐美。全剧前一出和后一出的宫调绝不重复,北曲、南曲各种曲调的运用,都有细致的安排。如此方能化俗为雅,致使全剧曲文精练优美,观之赏心悦目,闻之悠扬动听,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快感。即使书面诵读,也能感受到那富于音乐性的美感。吴舒凫《长生殿·序》亦评云:“昉思句精字妍,罔不谐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其精美的舞台效果当可想见。
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其浓郁的抒情性。《长生殿》大量化用唐诗宋词,并借鉴了白朴《梧桐雨》的一些台词和唱词,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摄人魂魄。第29出《闻铃》中的【前腔】结合铃声、雨声,抒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怀念,集中体现了《长生殿》浓郁的抒情色彩: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
隔山隔树高响低鸣的风声雨声、白杨摇曳的萧瑟声、荒茔孤魂的凄吟、草间乱萤的无声、崚嶒阁道的铃声……构成了一曲绝妙的声音交响。最为出色感人的即是这般心声的无穷物化,诸多虚实相间的意向一字字、一句句,无不饱蘸作者同情心酸的笔墨,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加浓了《长生殿》曲文的抒情性。是读者、观众运用审美的眼光、幽渺的想像,去品味个中涵旨,思考境界内蕴的绝好蓝本。
另外,人物语言伴随人物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富有变化,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曲文中可见脚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杨玉环的姣妒,李隆基的恣纵,杨国忠的奸诈,安禄山的狡黠,郭子仪的忠直,雷海青的义烈,郭从谨的练达,李龟年的持重,等等。(www.xing528.com)
四、曲词鉴赏
【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出自《长生殿》24出《惊变》,是唐明皇杨贵妃小宴前的曲词,描摹了清风、淡云、雁行、雕栏、鸟语、花香诗画一般的御苑秋色。写尽了秋景中的富贵气象,为人物的高贵、美好与和谐,为演员的表演和配合,准备了极为恰当的背景画面。同时瑰丽斑斓的画面透露出些许黯淡的色调:“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暗示诗酒行乐中正酝酿着兴衰过渡的征兆。
【泣颜回】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
【泣颜回】花繁,浓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粲。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名花国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向春风解释春愁,沉香亭同倚栏杆。
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唐明皇与杨贵妃置身于这天高气爽、秋色宜人的情境之中,把酒问盏,小饮避闲,客观情景与人物心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欣赏此情此景时,如身临其境一般,除心情愉悦、审美感受强烈之外,还可以同胞戏中主人公心心相印,产生美好人生的强烈共鸣。又焉知一场危及李杨挚情乃至唐王朝江山的“安史之乱”,犹如暴风骤雨正在酝酿逼近。
【南扑灯蛾】稳稳的宫庭宴安,扰扰的边廷造反。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的溜扑碌臣民儿逃散,黑漫漫乾坤覆翻,碜磕磕社稷摧残,碜磕磕社稷摧残。当不得萧萧飒飒西风送晚,黯黯的一轮落日冷长安。
【南扑灯蛾】是御花园宴饮游乐的顶峰之际,突然传来安禄山反叛攻破潼关,逼近长安,形势骤紧际唐明皇的曲词,描述了安禄山反叛的冬冬鼙鼓喧,腾腾烽火黫骤然袭来。生灵遭涂炭,社稷被摧残;西风萧飒,落日黯淡。场上气氛由紧张到死一般的萧条,死寂。造成了“乐极哀来”强烈的戏剧效果。主人公惊叹突变,却并未意识到此变正是自己荒淫废政的结果。
五、《长生殿》的艺术生命
《长生殿》自康熙二十八年问世,立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徐麟《长生殿·序》)“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蓄家乐者攒笔竞写,转相教习,优伶能是,升价什佰。他友游西川,数见演此,北边南越可知已。”(吴舒凫《长生殿·序》)当剧场演出此剧时,“观者堵墙,莫不俯仰称善。”(尤侗《长生殿·序》)此后《长生殿》一直流行剧坛。清道光间梁廷楠《曲话》卷三载:“《长生殿》至今百余年来,歌场舞榭,流播如新。每当酒阑灯炮之时,观者如至帝王所,听奏《钧天》法曲,在玉树金蝉之外。”乾隆年间戏曲选集《缀白裘》选录《定情》、《絮阁》、《酒楼》、《醉妃》、《惊变》、《埋玉》、《闻铃》、《弹词》等出。近世京剧有《马嵬坡》、《太真外传》,昆腔、高腔、川剧有《长生殿》,汉剧有《马嵬驿》,湘剧有《落驿赐绫》,滇剧有《埋玉》。
该剧不仅作为昆剧曲律的楷模被争相传唱,且作为清代戏文发展的高峰被戏曲界反复研讨。20世纪以来的学者们,锲而不舍地从文学价值与历史地位、剧本主体、李杨本事、悲剧意味及洪昇生平各个方面加以开掘,结下了一系列学术硕果。著名的《长生殿》研究专家、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如是说:“四百五十余年来,昆曲曲剧的作品浩如烟海,如果要举一部集艺术、文学之大成而无懈可击者,那么恐怕只有清康熙间洪昇的《长生殿》可以当之无愧。”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指出,戏曲作品须“言外有无穷之意”。剧作中呈现出来的生命感悟,借助自然清新的语言等技巧表现出来,可以形成特定的氛围,陶冶接受者的性情,产生荡气回肠的审美效果。致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把自己置身于剧中,以参加者的角色,共享欢乐和痛苦,与作品中的人物在高度贴合之后,再拉开一定的审美距离,由此获得非功利的审美自由,达到心灵的超越和解放。《长生殿》正是以这样的艺术魅力延宕着它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
昆曲传奇自明代诞生以来,因其剧本格局庞大篇幅冗长,难以在舞台上展现其全貌,因此多以折子戏行世。《长生殿》全本长达50出,仅有10多出留在戏曲舞台上,数百年来罕见其全本演出。2001年以来,唐斯复用3年时间完成了全本《长生殿》的剧本整理,用2年时间完成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的申请,2005年由上海昆剧团正式投入排练,到2007年全本演出,前后经过7年艰苦磨砺,让这部阔别300年后的名剧终于以其全本原貌重现于世,完成了戏曲史上一桩壮举。
2007年11月5日《解放日报》以《一曲霓裳演绎旷世绝恋》为题报道:上海昆剧团在尊重洪昇原著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删繁就简,保持抒情性,加强戏剧性,经过3年的改编排练,终于将50出经典巨著《长生殿》全本昆曲搬上舞台,全剧分为《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4本演出,累计10小时。上昆版《长生殿》突破了之前各版本以表现李、杨爱情传奇为主的演法,遵循原著双线并行的样式,既彰显爱情,也表现社会动荡和百姓疾苦。全本昆剧《长生殿》是近300年来第一次在舞台上全貌呈现,上海兰心大戏院圆满结束了新一轮的12场演出,给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增添了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海外观众纷至沓来,票房收入高达37万元。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也专程从北京赶来观看《长生殿》,看完戏后,仲呈祥说:“对于人类非物质遗产,最好的继承是演出。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等上昆的这批老艺术家不愧为国宝,他们炉火纯青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老艺术家们的这次演出,不仅带出了一批昆曲艺术的接班人,更让我们学会如何鉴赏昆曲艺术,并造就了一批真正懂得欣赏昆曲艺术的年轻观众。上海昆剧团将洪昇巨著《长生殿》完整呈现出来,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2008年5月上旬,上昆版《长生殿》晋京展演,各大小报刊各种媒体适时作了详尽报道,中国昆曲全本《长生殿》从2008年4月30日起到5月1、2、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4天。此为连台本戏,由《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组成,为明清“传奇”中篇幅最为浩瀚的剧目。演出前,节目组特意在故宫演了连台本戏的片段。婉转的旋律在古老皇城中响起,这部名剧阔别300年后基本以其原貌重现北京,该剧的制作人唐斯复女士感慨系之:“当年被挤出京城的昆曲在故宫唱起,就标志着昆曲又回归京城。这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回归,并不是表示昆曲重回故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