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以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大规模来敷演一对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人物刻画得丰满细致,情节表现得曲折动人,再配以诗情诗韵而又清新活泼的语言,自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不仅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且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具思想艺术性的佳作。王骥德说它是“千古绝唱”,贾仲明说“西厢记天下夺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一、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大都人,可靠的生平资料很少,据《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一点。贾仲明《凌波仙》云:“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辞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据此可知,王实甫文采风流,才华四溢,与勾栏歌妓有密切交往,深为“士林”钦敬;其代表作《西厢记》在当时就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作品而享有极高的声誉。王实甫的剧作,见于载录的有十三种。现存的除《西厢记》外,尚有《丽春堂》,写金章宗时丞相完颜乐善仕途沉浮的故事;《破窑记》,写吕蒙正始贫终富过程中与刘月娥曲折的婚姻故事。
二、《西厢记》故事的流变
(1)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一个“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2)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改变了《莺莺传》的悲剧格局,代之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的喜剧性结尾,从而使其主题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时代高度。人物形象较原著也有诸多突破,有了崭新的个性特征。张生由背信弃义的负心郎变成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正面人物,莺莺由哀婉凄切、逆来顺受的柔弱女子变成了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典型形象,原来并不重要的老夫人变成了封建势力的代表,原本无足轻重的红娘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角色。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元杂剧《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蓝本。
(3)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崔、张故事进行了带有总结意味的再创造,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现,写成了五本二十一折的大型连台杂剧《西厢记》(又称《王西厢》)。从此以后,流传已久的西厢故事就基本定型了。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张生主唱)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惠明、莺莺、红娘主唱)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红娘主唱)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生、红娘、莺莺主唱)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莺莺、张生、红娘主唱)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人在演出过程中,给每本每折分别加上小标题,便于剧场实践,类同后世传奇体制中的“标目”。
①焚香拜月:惊艳、借厢、酬韵、闹斋;
②冰弦写恨:寺警、退兵、请宴、赖婚、琴心;
③诗句传情:前候、闹简、赖简、后候;
④云雨幽会:酬简、拷红、送别、夜梦;
⑤天赐团圆:捷报、寄愁、争婚、团圆。
脚色扮演
正旦:崔莺莺。正末:张珙。
贴旦:红娘。外:老夫人。
净:法本长老。净:郑恒。
杂:法聪和尚、惠明和尚、孙飞虎、杜将军、琴童、众僧、卒子。
三、《西厢记》的思想
全剧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传达了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争取婚姻自由的合理性和情与欲不可遏制的正当性,明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这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www.xing528.com)
《西厢记》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剧中的具体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
莺 莺
戏曲史上为数不多的以贵族小姐的身份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离经叛道标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已经激起了本阶级成员的反抗。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一方面,作为青春萌动的少女,她对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有发自内心的渴求;另一方面,作为名门闺秀,她又受过严格的封建教养,有时显得优柔寡断、言行不一。“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生活在压抑中的青春苦闷和莫名惆怅的背后,则是她那婚约由不得自主的阴影。她总是在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情爱意志与道德理念的冲突酿成了崔莺莺的矛盾性格。她既要与老夫人做坚决的斗争,也要逐步摆脱自身封建意识的束缚。崔莺莺完成了由青春觉醒到对情爱自主的衷心企盼、由蒙眬抗争到自觉地走上叛逆道路的曲折历程。
张生
张生是全剧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轻狂中兼有诚实厚道,洒脱中自含迂腐可笑。他胆大妄为,敢于藐视森严的门第等级,以卑微的身份出身,执意追求与“相国”小姐建筑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他一味痴情、刻骨相思,有时近似疯魔,为了爱情甚至可以抛弃功名,直至卧病不起,这种对于爱情的直率而强烈的追求,反映出被社会心理视为“邪恶”而备受抑制的那种成分的恣肆蠢动。他并非善于卖弄风骚的风流才子,但执著、强烈、热情,又时时表现一种无能和憨厚诚实,其浓重的书呆子式的喜剧色彩,因符合浪漫的爱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观而显得更为可爱。白马寺解围,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他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赖婚”一场中,宴席间他断然拒绝接受兄妹之礼,并能慷慨陈词,斥责老夫人背信弃义。他是敢于向封建婚姻制度坚持斗争的封建礼教叛逆者。
红娘
红娘是剧中最为活跃的角色,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的婢女形象。她出身卑贱,心地善良,机智泼辣,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是个高尚的卑贱者。她极富正义感和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肠,主动为崔、张这对有情人牵针引线,一面积极地为张生出谋划策,一面引导莺莺走上反抗之路,其间虽然蒙受了主人的无端猜疑和指责,也毫不计较。当二人事发之后,面对老夫人的威严,她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挽狂澜于既倒,迫使老夫人应允了这桩婚事。在她身上,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美德。
经过一番艰难曲折之后,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虽然这种胜利不得不以剧中冲突双方的妥协、矛盾的消解为代价,以男主人公中进士然后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模式来完成,但毕竟张扬了受压抑的情和欲的权力,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
四、《西厢记》艺术成就
1.关目布置巧妙,致使全剧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崔、张邂逅普救寺彼此相慕,即陷入一种困境;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飞书解围,似乎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紧接着老夫人赖婚,再度形成困境。此后崔在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相沟通,却又因莺莺的疑惧而好事多磨,使张生病卧相思床,眼见得好梦成空;忽然莺莺夜访,两人私自同居,出现爱情的高潮。旋即幽情败露,老夫人发威大怒,剧情再度变得紧张;而红娘据理力争并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得她不得不认可既成事实,矛盾似乎又得到解决。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条件,又迫使张生赴考,造成有情人长亭送别;同莺莺原有婚约的郑恒骗婚,再度横生枝节……这样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
2.多本的杂剧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唱,这种对惯常杂剧体制模式的突破,为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提供了便利
全剧五本,共有莺莺、红娘、张生、慧明四人主唱。尤其是第二本、第四本、第五本,每本均由二或三人主唱,这种形式是对元杂剧一人主唱体制的彻底颠覆。莺莺、红娘、张生等人的复杂心理和复杂情绪,通过曲词唱段表达得极具深度,人物性格因之而栩栩如生。
3.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把质朴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广泛融入唐诗、宋词的语汇、意象,致使曲词华艳优美,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创造出浓郁的抒情诗的意境。如“长亭送别”一折中莺莺的两段唱词: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曲词借暮秋的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等萧瑟零落的景象,映衬出主人公凄凉愁苦的心境,渲染了浓郁的送别气氛。秋景与离情水乳交融,臻于化境。特别是自问自答式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林子经霜被红,而在莺莺的眼里心里,竟成了别离人的血泪所染,眼前是情是景概莫能辨,以景写情,融情入景,创造出凄清悲凉的诗的境界,成为千古绝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己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用经过锤炼的口语,一泻无余地倾诉了别离的愁闷。相同句式的排比,既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又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分手在即,崔莺莺眼中的夕阳古道、淡烟暮霭、禾黍秋风,肃杀而凄冷,无一不是莺莺主观情感的外射,渗透着她幽怨怅惘的离愁别恨,整折曲词情景相生,缠绵悱恻,充溢着诗情画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由此可见王实甫《西厢记》真真是文采派的典型范式。
4.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的人物语言,完全切合戏剧脚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
宾白,基本上都是鲜活的口语,雅俗并行,本色文采兼而有之,能够传达各个人物的性格和生动的神态。如莺莺的语言妩媚蕴藉,张生的语言文雅热烈,红娘的语言鲜活泼辣,惠明的语言粗犷豪爽,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有鉴于此,明初戏曲评论家朱权《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王世贞称《西厢记》是北曲的“压卷”之作;就连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并引用“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来打趣宝玉。而宝玉此前已多次用“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鸾帐,怎舍得让你叠被铺床”“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等西厢妙词戏语曾打趣过黛玉。可见《西厢记》典型化的戏剧语言在曹雪芹审美天平上的分量!
5.对杂剧体制的突破和创新
《西厢记》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外加一楔子的通例,由五本二十一折组成一部大型连台杂剧。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规,在必要时一折戏可轮番主唱。体制的革新,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第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西厢记》中的莺莺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告发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虑的。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禁锢和心理樊笼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