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人一故事剧场”起源与发展
一、“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定义
“一人一故事剧场”在国外称“Playback Theatre”,是一种没有剧本的即兴剧场。它的参加人员有主持人、观众和演员等,主持人在短暂的热身活动后,会请现场的观众上台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片段,倾诉一些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之后由说故事人指定演员所演的角色,由演员实时演绎出来。“一人一故事剧场”通常有几种固定的形式例如大合唱、流动塑像、转型塑像、一对对、自由发挥等。
“一人一故事剧场”的舞台布置大致分为演出区、观众席、演员席、音乐师、主持人和说故事者的座位等七部分(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主持人在整个过程中负责主持和穿针引线,经过他(她)的自我简介和与观众的互动热身,便可以从观众中找出说故事人,并上台讲自己的故事。故事内容可繁可简,可以是一个小片段,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可以是关于过去、当下、将来,可以是深刻难忘的事,又或日常琐事。通常一场演出大约有三至四名的观众讲故事,也可以更多。
“一人一故事剧场”由强纳生·福克斯(Jonathan Fox)创立。福克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说故事的必要和需要,并在“口述历史”和“心理剧”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人一故事剧场”雏形。1975他成立了专门排演“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剧团,后来福斯又创立“一人一故事”学校,并且致力于相关组织与网络的推广。
1980年强纳生·福克斯在墨尔本和悉尼成立了一系列工作坊,自此,墨尔本、悉尼、新西兰等地开始有了“一人一故事”剧团。1991年、1992两年,墨尔本又先后举办了两届“一人一故事剧场”国际会议。这些地区的工作坊通常在周末举行,内容包括形体戏剧、面具、形体及声音等。以墨尔本的“一人一故事”剧团为例,公演选择在每个月的首个星期五,也会接受教育、健康及福利部门的委托演出。[1]
1996年香港开始举办第一个“一人一故事”工作坊,现今已成立了多个演出“一人一故事”的剧团。如:创艺传音话剧团、一代人公社、聆动空间、撞剧团、卓新力量等。参与者及机构包括中小学生、青少年中心、妇女团体、长者服务机构等。
澳门与“一人一故事剧场”始于1998年。2003年澳门演艺学院邀请李棫基来举办“一人一故事剧场”工作坊,此后莫兆忠、汤赛君等人都在澳门推广“一人一故事剧场”,汤赛君于2004年7月为中学生开设了“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暑期课程。2004年12月开展了一次“儿时游戏”的开放性演出,并从此与学校开始了辅导合作。2005年6月以“一人一故事剧场”的表演方式为元素,创作了一出实验短剧。[2]
2005年广州开始举办第一个“一人一故事”工作坊,并成立第一个本地剧团——木棉剧团,主要为智障人士、麻风病人、白血病儿童、劳工群体、义工团体和学生进行戏剧服务。在北京,“糖葫芦”剧社也经常以“一人一故事”的方式开展活动。澳门的“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活动始自2000年,接受过训练的包括大中学生、教师、社工、在职人士及剧场工作者等。目前进行活动的有浪风剧社、演艺学院青少年剧场以及澳门聋人协会的戏剧组等团体。
时至今日,全球超过三十个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芬兰、以色列、德国、法国、日本及尼泊尔等拥有不同形式的Playback Theatre,并深受世界各地的社会及教育工作者欢迎。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一人一故事剧场”的仪式、表达形式及艺术技巧也逐渐在原有形式上加以分化,带上了各地的传统和特色。
二、“一人一故事剧场”与“论坛剧场”的区别
“一人一故事剧场”与“论坛剧场”在理论渊源、演出形式和目的上都不乏相同之处。(www.xing528.com)
论坛剧场其实民众戏剧的一种。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菲律宾、韩国、中国香港、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便已运用民众剧场的表现方式,在街头或公共场所演出生活议题。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小剧场运动,对此后在台湾兴起的民众戏剧也有影响。台湾比较有名的从事民众戏剧的团体有“差事剧团”和“拟尔剧团”等。民众戏剧强调参与者批判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表达,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应变能力,并通过假装扮演的形式,找出症结、舒缓压力、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冲突。
早在布莱希特提倡“间离理论”的“史诗剧场”中,就主张消除剧场对观众的迷幻作用,消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藩篱,提倡观众对剧情、人物的理性思考,并产生行动的能力。然而“史诗剧场”中观众的思考尚属一种静态行为,其行动也限于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而不会对剧情本身造成影响。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论坛剧场,受“史诗剧场”理论的影响,更进一步提出,除了让剧场中一向被动的观众静态思考外,强调了其参与演出的可能,他完全废弃了四堵墙,废除“观众”一词,观众要思考、要表演,并且用从舞台上学到的东西,去改变社会和人生。
论坛剧场基本形式是:先由演员以戏剧形式(主要是即兴表演)演出、呈现观众关心的问题,然后引导观众参与、表达意见,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由演员或观众上台,按大家议定的方案演出。“论坛剧场”不是一种让人看的戏剧,而是“自己去做”的戏剧,它充分发挥戏剧的仪式、教育作用,要求观众与演员实现真正的合二为一。
“一人一故事剧场”的理论来源与“论坛剧场”基本一致,都受到布莱希特和伯奥理论的影响;在实际作用上,都强调个人与他人、小区、社会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在形式上,都要求观众的积极参与。在有的“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在演员演绎完分享者的故事后,分享者或台下观众亦可上台按自己的理解去重新加以演绎;在有的“论坛剧场”中,也会先根据某位观众的故事来演出片段,并且展开讨论。
无论在“一人一故事剧场”还是在“论坛剧场”中,都有“主持人”这一角色,用以穿针引线,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帮助观众参与演出等。“一人一故事剧场”和“论坛剧场”中的演员亦非传统舞台上的演出,演员是观演者和剧中人物沟通的桥梁,甚至要代表剧中人物回答问题,帮助有意上台表演的观众迅速进入状态。
两者在演出程序上都有些类似,都会在演出开始前采取一些类似的暖身活动,以唤起观众的参与。如“论坛剧场”会要求观众即兴表演有规定情境的戏剧片段,甚至会用到“流动塑像”、“一对对”等经典的“一人一故事剧场”形式。然而这毕竟是戏剧的两种不同应用形式,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主要体现在:
“一人一故事剧场”主要服务于个人,主要用于讨论个人话题,用于疗治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创伤。从这个意义而言,它更具有私密性,对于一些极具私密性的话题如家庭暴力之类,主持人应该避免引起在场观众的讨论,除非在场观众具有共同的或类似的生活经历。而“论坛剧场”则强调“公共话题”,说故事者的故事只是“公共话题”的起点,正是在“公共”的前提和背景下,观众与讲故事者和演员才有了对话的可能。
“论坛剧场”的主题是经组织者事先调查选择,演出的剧本也是事先拟定好的,在没有观众参与的第一阶段演出中,剧情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事实上,为了保证“论坛剧场”能够在演出时引起事先不知情的观众的注意,并且能引起良好效果,组织者对主题的选择、剧本的编排常常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如设置一个两难的议题,结构要清晰和真实,要制衡双方的关系以保证冲突的进行等。而“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出内容,演出者事先则毫不知晓,完全来源于观众的故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即兴演出”。也正因此,它的演出形式较为短小,难以形成完整的舞台演出。
相比论坛剧场对“戏剧”元素的强调,对议题解决的突出,“一人一故事剧场”更强调诗意和纾解。论坛剧场重视的是演出的过程、讨论的议题,所以像传统的舞台剧一样,要让戏剧的冲突充分展开,以调动观众的感情。而“一人一故事剧场”对痛苦的过程常作诗意的“化丑为美”的表达,更为重视事件结果造成的创伤而非过程。它充分利用艺术造成的距离感,引导讲故事者和观众能以一种审美的心理去观看,并从中得到宣泄、净化,强调情感的作用。
“论坛剧场”为了能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通常也要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如选取员工在工作中的真实生活事件,甚至场景的安排也与事件的发展历程一一照应等,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而“一人一故事剧场”更强调一种艺术的距离感,让观众在感动的同时,创伤得到平复。如果“一人一故事剧场”过于写实,反而会勾起观众的痛苦回忆,有违平复的初衷。
“一人一故事剧场”并不强调一定要得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或从理性上有明晰的认知。而“论坛剧场”则通常要打破观众的迷幻,提倡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在伯奥的论坛剧场里,倾向于选择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议题。“主角针对某一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式,一定得包括几个违反政治正确或社会正确的概念,以作为论坛辨析的材料;而这些不正确的概念则必须事先在界定严明的情境中予以细心推演、明确表达。”[3]
在观众的参与度上,虽然两者都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但在“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包括分享者在内的观众,在演出时通常只是被动地观看,分享者可以表达自己对所演绎的故事的感受,但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上台来演出。而在“论坛剧场”的第二阶段演出中,观众则有权喊“停”,并根据生活经验对剧情发表见解,甚至走上台去替代表演。观众能以“旁观者”身份上台,对剧情、人物发表见解,并进而改变剧情走向和人物关系,是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见,组织者对“论坛剧场”有着鲜明的导向,强调观众的理性思考和对话,并拿出改变的勇气和力量,也和相对宽松自由的“一人一故事剧场”是不同的。事实上,论坛剧场的技巧多用于和服务于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主题,其中不乏社会变革的身影。我国台湾、香港等地都有许多以论坛戏剧形式为主的工作坊或剧团,其主办者多为非政府组织,活动目标多为民众的教育活动。比如,香港乐施会2000年在河南登封农村开展的“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等。应该说,与普通戏剧相比,通过观众经过思考的参与,论坛剧场对观众的影响是巨大的,参加过论坛剧场演出的观众,通常会在现实中成为自己理想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去积极地推动现实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