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故事戏剧[8]
故事戏剧是利用剧场进行说故事活动的一种戏剧,根据故事选择的不同以及戏剧进行中讨论深化程度的不同,其应用领域可遍及孩童及成人。
故事戏剧最初运用于学校内学生的动作和口语训练上,但其实可以进行剧场演出,供学生欣赏,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戏剧效果较强、简单易掌握、受学习者欢迎的戏剧活动。
按照故事戏剧的服务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故事戏剧和正式演出的故事戏剧。
一、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故事戏剧
此类故事戏剧可以分为读者剧场、故事剧场与室内剧场等三种形式。虽然三者都属正式剧场的演出形式,但由于其应用的方法十分简单,剧场技术要求的层级不高,很适合于一般非专业性的演出活动所采用,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上以及对剧场艺术知识的掌握上,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读者剧场
读者剧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朗读者将故事事先改编成剧本并以朗读的方式呈现。在进行过程中,朗读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固定,搭配少许的身体动作、简单的姿势及脸部表情,朗读出所设计的各个部分。舞台或表演区可安排一些椅凳、平台等物,供朗读之演员在没表演时坐着使用。若某场景没有此演员角色时,演员只需背对观众而坐即可。
读者剧场的取材十分简便,可引用既有的文学作品、剧本、改编的故事,或学生的创作等。读者剧场的课堂活动也十分简便,通常是老师把故事分角色,安排不同的同学来担任叙述者和故事中的角色。角色主要朗读对话,叙述者则讲述剧情。
读者剧场也有它特殊的要求。它的表现方式与传统的剧场表演不同,朗读者不需使用戏服、布景或道具,它重视文学中的听觉部分,朗读者必须精练地运用他们的脸部表情、声音及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故事角色的感情、情境、态度与动作。
由于读者剧场主要训练听觉和对文字的感受,因此朗读表演者要避免过度的表演和肢体动作,以免观众的注意力偏离文学作品即剧本之外。对于读者剧场来说,重要的不仅是台上朗读者的表演,也在于观众自己的想象,通过朗读者的声音表情来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充分理解故事的内涵。
“读者剧场”很适合做剧场演出,如《多彩多姿的少女们》(Colored Girls),《约翰·布朗的身体》(John Brown’s Body)等,曾在纽约百老汇商业剧场创下演出数个月的纪录。[9]
(二)故事剧场
“故事剧场”系由“读者剧场”发展而来。与读者剧场相比,故事剧场是一种更为舞台化的表演形式,重视对白、旁白、独白的作用。在故事剧场中,叙述的成分改编为对话,由角色来分摊,或者在叙述者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剧情时,其他演员表演哑剧动作以配合解释剧情。
在语言教学上,故事剧场赋予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较为充分,利于学生自然有效、愉快地分析文章内容。
(三)室内剧场
室内剧场着重于人物行为动机的表演。叙述的内容必须十分完整,叙述者可融入故事内担任某一个角色,或以作者的身份以旁白对观众讲话,演员除了对话也须作简单动作。因此,表演前参与者必须先行共同规划,将由角色担任的台词与叙述者承担的台词明确划分,方能一气呵成不致混乱。室内剧场所采用的素材是直接以小说原本为主,不再新编剧本。
室内剧场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及观众能更深入广泛地了解人物及其作品的内容与特殊风格。[10]
二、正式演出的故事戏剧
(一)儿童剧场
儿童剧场是指一种专为儿童观众表演的正式剧场演出,其观众的年龄层可涵盖从幼儿园到十五岁的孩子;演职员多半由职业性的剧团成员担任,也可成人与儿童混合起来演出。儿童剧场是以观众为中心,以提供欣赏剧场性质的戏剧演出为主要目的,其念白、表演、布景、服装、灯光与音效等均需经过专业的设计与排练。
儿童剧场中的“观众参与”是引用创作性戏剧技巧最常见之处。演员的表演往往设计了询问观众问题,要求观众上台或与演员共同合作,做游戏等活动。此外,在演出的创作过程中,创作性戏剧亦是演员或制作人应用来作为戏剧素材组织结构与剧情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集体性即兴创作表演所发展出来的戏剧,往往是儿童剧场的剧目之一。
儿童剧场是专为儿童娱乐所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其内容必须依不同年龄层,作不同程度与喜好的安排。
(二)少年剧场
少年剧场是一种在老师或专业人士指导下组织、完成,完全由儿童或青少年学生担任演出的剧场表演。适合参与的年龄层约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十岁以上至大学生的二十五岁之间。这种戏剧多半是以学校的活动或社团的方式来进行,观众大多是自己学校的学生、家长或教师,共同参加欣赏或观摩。
少年剧场有个人在编、导、演、设计的剧场艺术训练的要求。但同样的,也注重创作性戏剧培养团体合作、行为规范的经验与智慧。显然创作性戏剧的创作方法与活动技巧,都是教师领导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www.xing528.com)
互动是儿童剧场和少年剧场中常用的表现方式,最好的互动表现方式则是融入戏剧的剧情之中。
服务于教学与正式演出的故事戏剧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用于剧场演出的故事戏剧往往源于课堂上的演练,而在欣赏剧场演出的故事戏剧时,也往往会加深欣赏者对作品的解读。因此,两者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除了口语对白外,其他舞台技术手段使用的多与少、繁与简。在学校教育阶段,学习者仍以创作性戏剧的创作为主要内涵,再以青少年剧场的演出形式予以呈现。
鉴于本书服务目的的特殊性,本章重点介绍课堂上的故事戏剧如何进行。
三、故事戏剧的注意事项
故事戏剧的实施流程与一般的创作性戏剧活动相类似,也分为介绍故事、局部演出、整体演出、讨论、复演几个阶段。其中“讲故事”与“戏剧呈现”是其中的难点。
(一)讲故事与初步练习的结合
介绍故事可有以下三种方式:读故事书、示范演出或以第一人称读故事。在更多时候,由于活动对象的年龄幼小,常常三种方式结合进行。即在讲述中老师点出故事的重点,并且对动作加以示范,让孩子加以模仿。
在讲述故事中,老师需要点出的重点有:
1.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鉴于幼儿的知识水平,人物的性格、生活背景等均需一一加以细化,并发现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时间、地点的处理上亦是如此,要分清春夏秋冬,并表现出不同季节的特点来。
2.故事中需要大量肢体动作的部分。如扫地、浇花等,均需要伴随故事的讲述通过先让参与者加以练习,为后面的排练扫清障碍。这也是参与者认识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是创作性戏剧活动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3.故事中冲突、矛盾,有张力的所在。这些部分是考察锻炼幼儿思维的部分,如《三只小猪》中,面对老狼,三只小猪如何逃命,内心感受等。
讨论也是贯穿到这个过程中的,如果有必要,林玫君还提示,老师可以扮作剧中人,与儿童展开临时的互动。如可以扮演小猪,向小朋友们讨主意。而这种形式,也是“教师入戏”中的“坐针毡”。同样,当学习者假想自己变成动物时,老师可以试着去与其玩耍、互动。
在介绍故事时,老师也可借助黑板等物,画出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增强学生的直观了解,也为今后的排演打下基础。
(二)故事戏剧呈现的特殊性
林玫君认为,根据参与者年龄的不同,故事戏剧可以有初级和高级的区别。在初级的故事戏剧中,并不重视舞台的完美呈现,重点放在参与者语言和肢体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其呈现以课堂呈现为主,可以以下列方式进行:
(1)单角口述哑剧
由教师旁白故事,全体学习者担任同一角色,通常单角故事适合这种形式。
(2)双角互动
其中一种角色与全部学习者扮演另一种角色互动,或者教师旁白故事,把学习者分为两大组互动。通常双角故事适合此类的呈现。
(3)多角互动
可以由教师扮演其中一种角色与多组学习者互动;教师旁白,多组不同的幼儿扮演各种角色自行互动;教师旁白,每位学习者的角色都不同,依剧情的发展互动。通常多角故事适合此类的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级的“故事戏剧”活动与普通的戏剧排演极为类似,只不过导演所面对的是一群表演知识几乎空白的孩子,需要帮助他们一点点认识舞台、认识人物、认识剧情。
为了达成口语和动作练习的目标,故事戏剧的呈现会反复进行二到三次,每次相应地增加新的训练内容。当参与者对剧情非常熟悉后,老师逐渐退出“隐身”,让学习者自己来呈现,渐渐地,参与者便能独立地完成一次成功的戏剧活动。
笔者于2008年度曾经观摩过一次在浦东新区少年宫进行的故事戏剧活动。此次活动从最初的暖身阶段到最后的舞台呈现,经历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暑假。在每次的排练中,参与者对最初的童话范本几乎做了全部的推翻,而导演并不以为忤,或许这才是故事戏剧的要旨:创造并且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