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切为了观众:采访乌二田

一切为了观众:采访乌二田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切为了观众——采访邬二田邬二田,山西电视台编委、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并有多部作品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以“四大梆子”为代表的五十多个大小剧种遍布全省城乡,有许多经典的保留剧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拥有广大的戏曲观众和市场。一年后,还被评为2002年度“星光奖”优秀栏目和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栏目类一等奖。进一步增强了《走进大戏台》对广大观众的亲和力。

一切为了观众:采访乌二田

一切为了观众

——采访邬二田

邬二田,山西电视台编委、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在《哥哥你走西口》、《村官》等15部电视剧中担任出品人或监制。

自2001年起,担任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监制。 《走进大戏台》是山西电视台于2001年3月创办的戏曲综艺类栏目,开播五年来,立足山西本土,展现戏曲精华,弘扬传统文化,在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电视屏幕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并荣获2002年度“星光奖”优秀栏目和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栏目类一等奖。并有多部作品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于2002年在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荣立二等功。

采访人:罗娟,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研究生

罗 娟: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在各门各类现代艺术的冲击下,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您却在2001年牵头创办了电视戏曲综艺类栏目《走进大戏台》,当时有顾虑吗?

邬二田:戏曲被称为我国的国粹,经历过千百年的发展、完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格。它曾经深受老百姓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欣赏趣味的改变,传统戏曲的特点也逐渐束缚了它的发展,比如说,戏曲的节奏较慢,信息量不大等特点,使它失去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山西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近些年来戏曲不太景气,生存空间日渐缩水,去剧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在有些城市里剧场终年也不见演出。所以当2000年台领导决定要搞一个戏曲栏目的时候,我们的确是有些为难。

但是困难归困难,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是看到了很多希望。在山西的许多地方还一直保留着不唱大戏就不算过年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河曲,2004年4月份的时候,晋蒙陕冀四省区宣传部、广电局、电视台联合发起组织了二人台艺术电视大奖赛,当时在河曲的初赛现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既感动又心酸。有一位土生土长的河曲人,名叫辛礼生,唱二人台已经几十年了,他听说要进行二人台大赛,非常激动,从30里外的家中赶到县城参加比赛。按规定,参赛者要办理登记手续,可他没有,唱完后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原来他刚花30块钱买了5亩地的茴子白秧苗,要当天赶回去种上。所以尽管戏曲已不如从前景气了,但是对于农村的许多老百姓来说,戏曲仍是他们文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罗 娟: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有人喜欢流行歌曲,也有人喜欢传统戏曲。给那些爱看戏的观众一个舞台,这或许就是你们当时创办《走进大戏台》的初衷吧?

邬二田: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是全国戏曲剧种最多、获得“梅花奖”的演员最多的省份。以“四大梆子”为代表的五十多个大小剧种遍布全省城乡,有许多经典的保留剧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拥有广大的戏曲观众和市场。

当时我们也看到了戏曲节目在山西潜在的市场。为了办好这个栏目,在筹备的过程中,许多台领导都曾经多次做出过具体的指示,我们几个主创人员也外出取经,并且召开了专家、学者、专业演员和戏迷朋友参加的座谈会,确立了栏目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一定要以山西戏曲作为切入口,集我省的戏曲精粹,融专业、业余于一炉,通过广大戏曲从业人员和戏曲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借助电视这一现代传媒手段,向广大的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

罗 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开播几期之后,《走进大戏台》收视率就名列前茅。一年后,还被评为2002年度“星光奖”优秀栏目和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栏目类一等奖。 《走进大戏台》的舞台所到之处,观众的反响非常热烈,是什么魅力让老百姓对它如此痴迷呢?

邬二田:应该说戏曲与电视的结合为戏曲插上了电子的翅膀,让它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使更多的观众接触到了戏曲,但是要想激活这些潜在的戏曲市场,就要了解广大观众的需求。和几十年前的观众相比,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太愿意接受“高台教化”的模式,不太愿意接受“你演我看”的传统的观演关系,他们要从一个仰视者变成平等的参与者。

我觉得中央提出的“三贴近”特别好,我们的节目就应该贴近老百姓、贴近观众,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力争用群众的语言,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比如我们通过《艺苑风采》这个板块,让当地的演员用当地特有的小剧种,新编出歌颂当地建设成就、模范人物或风景名胜的小节目,在台上且歌且舞。既紧紧吸引了当地的观众,又为这些小剧种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既为振兴戏曲这一庞大的文化工程添砖加瓦,又为群众送上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进一步增强了《走进大戏台》对广大观众的亲和力。

在这几年中,我也曾经抓过几个戏曲电视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京剧音乐电视剧《哥哥你走西口》获得第二届电视戏曲“兰花奖”一等奖、优秀编导奖、优秀音乐音响奖、优秀女配角奖、创新奖;戏曲电视剧《村官》获得三等奖;《凤凰岭》获得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我觉得成绩的取得都和题材的贴近性分不开。比如说由孙亚舒导演执导的《村官》,取材于真人真事,表现了村官高秀民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为了让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放弃了进城挣钱的机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让人敬佩。这样的题材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当然会喜欢。

罗 娟:从第20期开始,《走进大戏台》就走出了演播厅,把舞台搬到了地市、厂矿,这种形式在全国同类型节目中并不多见。从技术层面来看,这种做法显然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在露天的现场,怎样组织观众?怎样安装设备?节目怎样衔接?怎样保证演出效果?可以说每一期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一次挑战。为什么要给自己出这样一道难题呢?

邬二田: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回到生活。 《走进大戏台》创办之初,节目录制是在演播厅进行的,虽然有观众参与,但毕竟是少数。为了让更多喜欢我们节目的老百姓欣赏到精彩的戏曲演出,从第21期起,我们就尝试着把录制现场搬到了基层,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和广大观众一起营造戏曲演出的热烈氛围。所到之处,老百姓非常欢迎。

我记得2003年8月份,我们大戏台到大同市新荣区现场演出。听到这个消息后,远在内蒙古与大同交界处的老乡们,从凌晨4点搬着小板凳起身步行,早早就赶到了我们的录制现场。他们顾不上吃口饭、喝口水就坐在了前排,等着看“大戏台”,让我们特别感动,再苦再累也认了。

当然,外出演出的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为了把山西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和“大戏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欣赏优美悦耳的唱段的同时,看到山西美丽的风光和改革开放后城镇乡村、工矿企业的崭新面貌,为了能够取得和在演播厅内录制一样的效果,我们很多同志都不辞辛劳,整日奔波。有一次外出连录了两场,从太原出发直奔山西最南端的运城,第二天又从运城奔赴上党地区南端的阳城,从阳城再返太原,三天时间录制了120分钟的节目,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很少听到有人抱怨,大家都觉得只要观众喜欢就值。

罗 娟:《走进大戏台》定位于戏曲综艺类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部分。顺应观众审美趣味的改变,这些年来,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综艺大观》的明星演观众看到《快乐大本营》的明星带着观众演,再到《非常6加1》的真人秀,观众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潮流之下,我们看到许多戏曲综艺类节目也有了改变,它们吸收了电视娱乐节目中特有的竞赛、游戏等元素,不同于传统的赏析类戏曲节目,给更多的老百姓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注意到《走进大戏台》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尝试,初衷是什么?

邬二田:戏曲是大众艺术,电视也是大众文化,群众性是电视与戏曲的共同特性,也是电视与戏曲联姻的最佳结合点。电视戏曲栏目一定要考虑大众的心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求新求变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心态,参与、竞争也成了相当普遍的追求。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无疑会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许多人不再满足于“你演我看”的传统欣赏模式,而是希望找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另外,我们还研究分析了为什么专门用来唱大戏的剧场比较冷清,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传统戏曲形式老套,与时代生活气息不太合拍。在分析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在栏目的样式设计上展开了论证。强调栏目的欣赏性、参与性、教育性、竞技性、娱乐性,并依据这个共识,设立了几个小栏目,与观众追求新奇、刺激、参与、娱乐消遣的收视心理相结合,并坚持寓知识于欣赏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通常我们的节目以传统的抛绣球方式拉开序幕,接到绣球者就是本期的幸运观众,会得到商家赞助的奖品。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形式使现场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舞台上了。随后开锣的《戏迷擂台》让观众直接见到身边的普通人上台打擂比试,更有感同身受的参与体验,让每一个观众都置身其中。

罗 娟:打擂台是《走进大戏台》的一大特色。山西省戏曲资源丰富,戏曲观众众多,这种方式满足了观众积极参与、自娱自乐、自我展示的心理。但是戏曲的专业性决定了真正上台的只是少数,那些不能上台的观众也许会觉得不过瘾,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

邬二田:设置擂台赛主要也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注重群众参与。这个栏目专门设置了专业演员、业余票友两个擂台赛。每期通过激烈竞争,产生期擂主,年终产生总擂主,总擂主将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品。

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每期打擂比赛,演员之间、剧种之间,竞争得很激烈。演员演得认真,观众也很关心。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擂主的产生采取了观众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办法,现场观众不能只当一般观众,同时还要给选手打分,这样就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使之更具有群众性。尽管有很多观众不能亲自上台表演,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同样能够感同身受。

罗 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参与分为亲身参与和心理参与,您刚刚所谈到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亲身参与需求。由于亲临现场亲身参与的观众有限,如何调动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理参与感,让更多的人被节目所征服,对于电视栏目来说也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邬二田:这一点我们也充分考虑过,我觉得一个栏目要想真正为观众喜闻乐见,就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节目一定要好看,要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戏曲栏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戏曲的赏析和互动一直处在分裂的状态。赏析类节目如中央台11套的《名段欣赏》、《空中剧院》,互动类节目如《过把瘾》、《戏迷俱乐部》等,都是“各打各的牌”,面向不同的欣赏人群。而一些地方台的戏曲栏目都是竞技类节目,戏迷擂台打遍全国,无形中也削弱了赏析类节目的比例。我曾经碰到许多年轻人,他们不是不想看戏曲,而是根本看不懂,自然更不会参与进来。所以传统的戏曲要振兴,除了要吸引观众参与以外,还应该传递戏曲知识、介绍经典剧目,扩大戏曲的普及范围。电视戏曲栏目也应该把赏析和互动融合起来,既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高收视率,又能满足观众看名剧品名角的欣赏心理,并且能让他们学到戏曲知识。亲身参与和心理参与双管齐下。

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明星专递》小板块,这些名家除了德高望重的表演艺术家之外,基本上都是“文华奖”、“梅花奖”的获得者。他们的到来,不仅使观众们目睹到了他们亮丽的风采,同时,名家们不同的演出风格、精彩的唱段,以及他们高超的表演技巧,让台下的观众们轰然叫好,也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如痴如醉。

罗 娟:电视文艺的主要功能是它的娱乐功能,让观众在辛勤工作一周后,乐一乐、笑一笑,轻松一下。但是戏曲晚会不同于其他的综艺晚会,它的专业性很强,而且有很多传统剧目的唱段节奏比较慢,也比较平,能让大家开怀一笑的“点”并不太多。所以电视戏曲要想真正在实践中做到戏曲审美与观众身心愉悦的统一,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无疑也影响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邬二田:“高台教化、寓教于乐”是戏曲艺术的传统,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电视戏曲大众性和娱乐性的结合。比如说,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你会我也会》的小板块,主要是表演艺术家当场教台下观众学戏曲表演技巧。这个板块的作用,除了普及戏曲艺术各种表演技巧与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整台节目中起到了“插科打诨”的作用。上台跟着名家学戏曲技巧的观众,他们生硬的表演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一方面使人们体悟到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一方面也使节目气氛更加轻松活泼。

罗 娟:栏目设置上的独具匠心,体现了创作者以观众为本的理念,观众对这样的节目自然偏爱有加。我的手头有一份山西台自办栏目收视率调查数据,数据显示:《走进大戏台》2001年全年平均收视率数值为28. 9,名列山西电视台自办栏目收视率排行榜第3位;2002年全年平均收视率数值为29. 6,名列第2位。从收视率变化曲线来看,《走进大戏台》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对观众乃至对山西戏曲的影响也似乎越来越大。

邬二田:让群众喜爱是我们的最大目的。栏目之所以赢得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保持较高和稳定的收视率,主要就在于它注重了与电视受众的交流,注重了增强受众的参与性与介入性。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电视媒体理应为戏曲的振兴和繁荣、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推广作出努力。 《走进大戏台》每一期既有戏曲名家的展示,也有专业和业余选手的比赛,这样就把大批专业和业余戏曲艺术人才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这个栏目自开办以来,报名参赛者源源不断,涌现出了许多新秀,也有许多感人的场面。霍州专场的时候,我们特意安排了霍州三弦书《百花丛中唱对花》,六位盲艺人各持一件乐器,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互相颔首登场,真是“一曲三弦调,温暖万人心”。他们的眼前一片黑暗,却唱出了百花盛开的满目春光和晴空万里的灿烂心灵

在《走进大戏台》的录制过程中,我总能感受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基层、民间、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艺术财富,艺术只有植根于民间的沃土,才会根深叶茂,代代相传。

罗 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走进大戏台》即将迎来自己5周岁的生日。5年里,栏目经历了时间与观众的双重考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名牌栏目。但是“不进则退”,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个栏目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和品牌,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良。在您的文章《电视媒体“三贴近” 戏曲栏目别样红》中,您提到了《走进大戏台》目前正处在成长期,您对它未来成长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期望?

邬二田: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目前我已经不再具体管理栏目的运作了,但是我对它的关注没有丝毫减弱。一个电视栏目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这样几个阶段。对于《走进大戏台》,我们认为它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在它的身上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只有改进了这些不足,栏目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说,山西有丰富的戏曲资源,潜力极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小剧种尚未在“大戏台”露面。山西还有一多半的县份,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和一大批旅游景点、新型城镇我们还没去过。我们要在贴近性和参与性上下工夫,继续创新,力求使我们的节目走出山西,走向全国,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

再有就是在戏曲知识的普及上,我们应该多下一些工夫,在节目中增加些戏曲知识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活跃现场气氛,同时也可以调动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热情。还可设热线竞猜电话,让场外观众参与竞答,这样既可以丰富节目内容,也可以让观众从中学到许多戏曲知识,使节目得到立体的发展。当然这两年,节目中已经适当地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再完善些。

罗 娟:节目质量是栏目生存的基础。有人把“电视文化”称为“快餐文化”,有许多的电视栏目为了赶数量,却忽视了质量的提升,渐渐失去了观众。我想,这也是《走进大戏台》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吧?

邬二田:应该说《走进大戏台》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氛围和一支很强的创作队伍。但是,近年来,在“品牌”的光环下,节目老套、节目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电视戏曲栏目最早是将观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名家名段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给更广大的观众群体,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但目前各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每周一期,节目需求量较大,尽管编导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有力不从心之感。从剧目和唱段来看,老是那几个剧目、几个唱段轮番上阵,缺乏新意。

而且,目前总体来说,传统戏过多,现代戏过少。用戏曲唱新时代、唱身边事本身就给人以亲切之感,容易激发观众的共鸣。尽管这几年也有这样的新剧出现,但毕竟太少,有意于从事这方面创作的人也太少了。

罗 娟:在《走进大戏台》创办的前后,有不少的省市也办起了电视戏曲栏目,比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都有较大的影响。栏目的特色是栏目吸引观众的法宝,相比之下,《走进大戏台》的特色在哪里呢?

邬二田:全国与《走进大戏台》同类型的栏目并不少,都办得相当出色。相比较而言,《走进大戏台》走出了演播厅,把栏目搬到了地市、厂矿,与老百姓贴得更近了,这是它独具特色的地方。但是我想,它今后要想在众多的电视戏曲栏目中脱颖而出,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不断变化的观众的口味,还要继续创新。

首先是要增加新内容。要多联合戏曲艺术家共同创作出与社会现实、群众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戏曲新作,特别是健康向上的、有积极思想内涵的、幽默风趣的喜剧戏曲小品,给人们带来新奇感、兴奋点。现在《走进大戏台》邀请的主要是山西省内的戏曲名家和新秀,资源毕竟有限。今后可以拓展范围,面向全国邀请各地的戏曲名家和新秀参加节目,让名家们高超的演技极大地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给观众带来更高水准的艺术享受。

其次还要运用新的节目表现手段。在节目策划上做到欣赏和参与结合,场内和场外结合;在节目包装上,让电子技术直接参与艺术创作,给人以更为新颖、丰富的视听效果;在节目节奏上,强调快节奏和大信息量,给观众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文化快餐”。同时还应该拓展新空间,培养下一代戏曲苗子,让小选手登台,既能让栏目有活力,又能达到传承的目的。

人说山西有三好:醋好、戏好、风光好。但愿通过我们这些电视人的努力,让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三晋大地上繁荣昌盛,历久不衰。

【访谈小结】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以“四大梆子”为代表的50多个大小剧种遍布全省城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拥有最广大的戏曲观众和市场。 2001年3 月,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应运而生,借助电视这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集纳戏曲精华、传播戏曲知识、关注戏曲人生、品味戏曲魅力,依托着三晋大地上的浓郁戏曲之风走进了千家万户。

所谓“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走进大戏台》借助的是小小的电视屏幕,走进的却是生活的大舞台,人民艺术的大舞台。它将观众作为栏目创立、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大戏台搬到了老百姓的身边;它突破了传统戏曲重欣赏轻参与的弊端,让观众成为舞台的主角;它在荣誉面前冷静思考,把观众喜欢当做最大的目标,锐意改革,将古老的戏曲艺术与新的时代节奏、新的观众群体、新的欣赏理念有机结合,继续前行的脚步。

“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显风采。要想体会戏中乐,欢迎走进大戏台。”这是《走进大戏台》栏目的结束语。在已经过去的上百期节目中,我们见证了栏目的成长,体味着戏曲的魅力,但愿“春常在”,戏台“显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