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愚孝的无奈——《跃鲤记·芦林》
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孝,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犹如俗语所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两件事读书种田,一等人忠臣孝子。”然而,孝毕竟有愚和智之分。
姜诗,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跃鲤记》颂扬的正是他的愚孝。
庞氏三娘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可是作为媳妇,却无法让婆婆所喜欢。为孝顺母亲,姜诗竟将妻子赶出了家门。《芦林》一折,讲的正是庞氏被逐出姜家后,借住在一个寡妇家。即使遭遇不幸,她心里挂念的仍然是婆婆、丈夫和儿子。听到婆婆想吃鱼,庞氏用身边仅有的钱买了一条鱼,到芦林里拾取芦柴,准备煮成鱼羹,送给婆婆吃。这天,她在芦林中遇见丈夫姜诗,恳求他带自己回家,谁知姜诗反而责骂庞氏不孝。庞氏再三为自己辩解,姜诗终于明白是邻居秋娘搬弄是非,母亲听信谗言,才产生了很大的误会。
姜诗,头戴苦生巾,身穿黑褶子,腰束黄宫绦,腰间挂着一本书。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本正经的书呆子,不擅处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在野外芦林里,他眼见得妻子拾柴,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可是一番话却说得如此无奈:“庞氏啊,你不知我的姜氏门楣,我宁守清贫,怎忘节义。咳,我若是思妻背母,被旁人、被旁人谈论我的姜氏忤逆。”
一个是无能乃至委琐的丈夫,一个是无辜含冤、逆来顺受的妻子。即便已经“休”了,毕竟有过一夜夫妻百日恩,何况还生育了儿子安安。他们单独相遇,复杂的情感充斥胸臆。可是面对妻子含冤的申诉,姜诗只有强词夺理的招架之功。
历来清官难断家务事,矛盾往往是由琐事积聚而成的。原来,邻居秋娘经常向庞氏借贷,却不归还原物,被庞氏拒绝后又怀恨在心,便在姜母面前挑拨,诬陷庞氏私藏美食美衣,不给婆婆吃穿,还在后园咒婆婆早死。姜诗明白妻子是受了委屈,顿时生出几分悔意。当他知道庞氏虽然被逐出家门,仍然挂念着婆婆年老无人侍奉,儿子幼小无人看管,更为丈夫担忧,万一他再娶一个不贤惠的,儿子尤其要受苦……他更不能不为之感动,终于承诺要把妻子接回家去。(www.xing528.com)
啊呀且住,这样孝顺的媳妇赶出门来,岂不可惜?有了,我回去双膝盖跪在母亲面前,劝得母亲回心转意,若劝勿转呢?嗳,只得罢哉。
这个窝囊的男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令人扼腕。
孝,本是人类的真情,是人性的体现。尽管儒家曾功利性地把它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导致了孝的扭曲和变异,但是孝仍然不失为人性最基本的构成。儿子孝顺母亲,无疑是体味到了母亲从十月怀胎到抚育自己成长的艰辛,母子情感确实无以替代。然而,夫妻的亲密关系无疑是对母子情感的挑战。假如母亲对儿子的占有欲远远超出了责任感,导致婆媳间天然存在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儿子对此却无可奈何,所谓的孝道,在此刻便显得那么狭隘而又愚蠢。
《跃鲤记》还有一折《送米》,讲姜诗的幼子安安,看见母亲遭难,十分同情,他主动提出要求,去学堂里吃饭,为的是每天能够省下几合米,偷偷留给母亲。当他终于把自己半饥半饱省下的一袋米,送到母亲手里时,庞氏感动得热泪涟涟。她为丈夫的“孝”作出了牺牲,却享受到了儿子的一份“孝”。一个孝字,便五味俱全。
那么,像安安这样的孝子,长大娶妻生子后,如果遇到婆媳关系不和谐,发生了冲撞,他是否也要休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